利益契合、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共性技术供给
——基于WZ行业协会的多案例研究
2019-08-16夏禹桨
□夏禹桨
内容提要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准公共产品,它的创新扩散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长期面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局。相对于企业和政府,行业协会具有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方面的比较优势。本文以利益契合和资源汲取能力为二维视角,考察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分析行业协会的内外资源汲取能力,分类型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的不同供给情况。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发现,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越高、资源汲取能力越强,其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作用越大。随着利益契合程度的降低,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都相应减小。相对而言,利益契合对产业共性技术的作用仍然处于支配地位。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的资源汲取能力同样呈现类型学特征,新兴行业表现为内弱外强型,而传统行业则是内强外弱或内外平衡型。
一、引言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可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市场失灵”会导致其供给不足,政府的介入无可避免。相对于企业和政府,行业协会由于掌握产业发展态势和企业对共性技术的需求状况,在产业共性技术提供方面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如果政府的作用仅限于对行业协会进行补贴或税收减免,选择供给又将面临“组织失灵”,政府的作用在于如何选择和激励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模式和评价标准。
多纳和施耐德(Doner&Schneider,2000)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行业协会商会发挥积极作用(即从事生产性活动而非分利性活动)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其一是行业协会商会的组织能力,其二是促使组织能力用于生产性目的的外部压力①。具体至本研究对象而言,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什么样对象的问题,一方面则是要考虑所选择对象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的问题。前一个问题属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高低,后一个问题是行业协会资源汲取能力的强弱。
虽然也有少量关于行业协会和产业共性技术方面的研究,例如郁建兴等(2008)研究发现,温州模具协会和合成革商会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周建华(2011)研究发现,政府的作用在于如何选择和激励产业共性技术与行业协会匹配的组织模式。但这些研究又都没有对行业协会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做出进一步论述,没有深入研究产业共性技术、政府利益契合、行业协会能力这三者的匹配问题,相关的实证分析更是缺乏。
转型期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生成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模式,这包括绝大多数地区的行业协会商会,往往被视为“二政府”,治理能力普遍较差;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模式,这主要表现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WZ地区的行业协会商会。与体制内生成的行业协会相比,WZ行业协会缺乏针对企业的强制力和政府经费支持,只有通过服务会员而吸引行业企业入会,有着较高的自主治理能力和行业代表性,能在服务提供和会员支持的互动中提升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本文以利益契合和资源汲取能力为二维视角,考察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分析行业协会的内外资源汲取能力,选取WZ四个行业协会作为案例,分类型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的不同供给情况,以实现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在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精准匹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二、文献综述
(一)产业共性技术方面的已有研究
国外学者(Tassey,1991;Kaounides,1997)较早地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而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于科技政策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学界主要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载体(吴贵生等,2003;易将能,2005;余忠等,2010)、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政府的作用(马名杰,2005;李纪珍,2005)、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与分类(李纪珍,2005;马名杰,2005)、甄选和评价(虞锡君,2006;任丽等,2006)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实证方面,余忠(2010)以福建省为例,研究如何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姜长云(2009)认为,以浙江为例的调查显示,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陆立军(2009)以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对象,分析了产业创新服务对企业技术的影响,并比较了产业共性平台和关键技术提供的几种组织模式。在产业共性技术领域的研究中,仍然强调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主体为企业和政府,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其供给和需求进行理论分析,鲜有研究从中观上分析行业协会在产业共性技术提供的比较优势。
(二)行业协会在准公共产品供给上的比较优势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如何区分其生产者和提供者呢?经济学中关于产品(服务)的性质界定理论为思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按照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维度,可以将产品(服务)分为四种类型:个人产品(服务)、可收费产品(服务)、共用资源和集体产品(服务)。个人产品(服务)因其明显的消费排他性和竞争性,被认为能够、也应该由市场来提供,而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建立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以克服市场失灵,保证个人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可收费产品(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因为实现排他是可能的,使用者只有付费,提供者才愿意供应产品,不论其目的是否营利,个人和组织都可以购买或赠与可收费产品,如娱乐设施和图书馆。共用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供给,由于排他困难,传统的集体提供的方式也面临很大困难。集体产品(服务)的提供者通常是政府,虽然有时候志愿行动也能提供小规模公共产品或服务,但是一旦产品和规模扩大,志愿行动就无法克服搭便车的行为,无法保证集体产品或服务充分供给,而政府能够使搭便车者成为被强制的搭车者。
就行业协会而言,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市场补充性”活动,其目的通常是协调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克服市场失序和恶性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专业化水平,如向会员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另一类是“市场支持性”活动,通过政策倡导推进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如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利的税收政策等。行业协会的前一类活动(职能)类似于布坎南定义的俱乐部产品。这类产品具有排他性和弱的竞争性,对应于上述的可收费产品(服务)。行业协会的后一类活动(职能)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受益者为整个行业的企业,甚至是其他行业的企业,对应于上述的集体产品(服务),类似准公共产品。
就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关系而言,政府需要在外部较强的公共服务中充当提供者的角色,但并不一定要充当生产者的角色。美国民营化理论大师萨瓦斯(Savas)率先提出“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生产者”两个不同的概念,提供者和生产者在公共服务中是可以分离的,服务的提供者承担政策制定和承担服务成本的角色,而服务的生产者可以是另一个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或企业等②。一些外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可以由行业协会商会来生产,或者由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联合生产,确定由谁生产的根据是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生产相关服务的比较优势。如果由行业协会商会来生产外部性较强的公共服务,政府必须制定一套制度来购买行业协会商会的服务。
(三)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
政府和行业协会究竟是利益契合,抑或是利益冲突?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政府也是一个“经济人”,它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政府制订和实施政策的目标和依据。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国家或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稳定总是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康晓光等(2005)运用分类控制理论得出:(1)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控制手段依其挑战政府的能力或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而异;(2)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控制手段依其提供公共品的能力而异。作者通过对八类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的调研佐证了这两个假设。例如,政府对协会、商会和官办NGO等社会组织采取鼓励和支持的策略,因为这些组织潜在的挑战能力较弱,且可以提供政府急需的公共品。政府对具有较强的潜在挑战能力的宗教组织则采用限制发展策略。政府对具有较强的潜在挑战能力但同时能提供政府所需公共品的工会和社区居委会组织则采用将其纳入“准政府组织”策略。
江华等(2011)提出的“利益契合”理论可以被视为在上述这些方面对“分类控制”理论的补充和拓展。作者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为案例,建立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契合程度决定国家对社会组织究竟是选择限制还是支持。“利益契合”理论是基于政府为“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及转型期政府相对于社会组织的强势主导地位而作出,可以将社会组织的利益和行动策略纳入到理论框架中。“利益契合”指政府的政策目标与行业组织所代表的会员利益之间的契合程度。利益契合程度越高,国家为行业组织政策参与所开放的空间越大,行业组织的功能发挥越接近于法团主义国家的私益政府模式,反之则接近于多元主义国家的政策倡导(游说)模式。
对政府而言,一方面需要行业组织作为辅助力量提供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又要努力让行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体系以维护政权稳定。从“一业一会”到“一业多会”,再回归如今的“一业一会”,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只有和政府的利益需求相契合的行业组织才能成为政府重要培育对象。
本文认为利益契合程度的衡量指标包括:行业是否属于政府“十三五”的重点或支持的行业;是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是否属于环境规制的行业;产业(行业)的市场地位是否下降;是否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或是否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四)行业协会的资源汲取能力
“利益契合”理论后续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引入或拓展“利益契合”理论未涉及或细究的维度,例如,行业协会商会的自身能力或凝聚力维度或规范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制度维度。纪莺莺(2016)认为引入社会组织的组织凝聚力维度能更好地解释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多元化关系③。此外,周俊(2014)探索了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最为频繁的四个领域内的制度化建设状况,发现最主要的特征是制度不足及制度多样性,这些制度化建设的特征导致了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关系的多元化④。
行业协会提供准公共产品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行业协会的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另一个是行业协会的外部资源汲取能力。从协会的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Schmitter和Steeeck(1999)用协会的有序性、协调能力和相对自主性的强弱这几个指标来衡量,而Schneider和Doner(2000)在案例研究中得出,会员覆盖率的高低程度、内部利益协调的效果和选择性激励的大小等因素和内部资源汲取能力息息相关。郁建兴、沈永东和吴逊(2011)的研究认为,组织结构、协调性、有序性、有效性、自主性和民主性是影响行业协会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他因素,例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协会工作人员的规范化和职业化等也是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年度评价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
因此,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可以选择会员覆盖率、有价值的选择性激励措施、有效的内部利益协调机制作为行业代表性方面的考察。财务资源是行业协会当前的收入情况、财力状况以及可从银行借贷的能力现状,财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行业协会组织活动的能力与范围。实物资源主要包括行业协会的办公场所、设备等固定资产,这些资源的情况对行业协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行业协会普遍存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职人员偏少、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薪酬保障不力、无法吸引人才等问题,容易形成“能力受限—经费不足—人才缺乏—能力受限”的恶性循环。论文选用协会工作人员情况、财务资源状况、办公场所及条件、专业和高技能的工作人员(职业化或专业化)、是否有专门的网站并维护更新等方面进行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衡量指标。
“三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示范化)和“四好”是工商联系统对行业协会的判断标准,其中人力资源是行业协会完成各项职能的能动性主体,也是行业协会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重要因素。论文选取工商联和民政局对行业协会的评价,例如是否5A商会或“四好”商会等,以此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外部资源汲取能力主要体现在行业协会受哪些条件限制。Schneider和Doner(2000)认为,国家政策的规制、行业的市场地位、与其他外部机构(包括同业的行业协会)的竞争和合作等都是影响行业协会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重要外部条件。同时,能力的强弱需要平台的支持和展现,因此,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的强弱(由政府职能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和行业协会组建的平台等都是衡量其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外部资源汲取能力可以选择政府规章制度和政策、行业协会的竞争和合作情况(“一业一会”、“一业多会”等)、与外部机构的关系等指标进行衡量。论文选取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的强弱、对外平台(例如举办有影响力的展会、全国性的行业会议)的影响力、与其他区域(国际和国内)的交流合作等作为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考量因素。
(五)产业共性技术与行业协会的组织匹配
在中观的行业层面,行业结构是影响行业协会商会公共政策参与能力的重要因素⑤。比如英国比加拿大的行业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政策职能,有着更强的政策参与能力,在化工行业尤其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的行业由少数大企业主导,而加拿大则没有主导性企业,英国行业组织由于从主导性企业获取充沛资源而具备更强的政策参与能力;另一个原因在于美资企业对加拿大化工行业影响较大,美资企业视行业组织为游说组织,对承担公共政策职能兴趣不大。
企业什么时候会选择行业协会为自己提供俱乐部产品,这一般与企业的规模有关,郑慧(2006)认为中型企业往往会通过参加行业协会来提高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威信,这一规模的企业最需要俱乐部产品。而对行业协会而言,提供何种产品与规模有关。大型行业协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小型行业协会主要提供私人产品,居二者中间的中型行业协会主要提供俱乐部产品。企业参加行业协会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俱乐部产品,因而行业协会的合理边界是既不大也不小的中等规模(冯巨章,2006)。从行业协会构成来看,会员的共性越大,共同利益越多,交易成本越低,行业协会就能够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产品而非协调会员的集体行动上(Buchanan,1965)。因此,最佳形态的行业协会具有同质性和中等规模的特征。
以上文献综述表明,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内涵、行业协会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已经有相对丰富的研究,这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在分析产业共性技术面临政府宏观供给侧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比较优势,从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和自身的资源汲取能力两方面,解决可能出现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原因之后的产业共性技术提供问题,并以WZ行业协会的四个案例对比加以佐证。
三、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案例选择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论文的初步假设是,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行业协会的内外资源汲取能力、行业协会所在产业的类型、行业协会的组织规模是产业共性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论文的初步分析框架:首先,从研究的四个维度出发,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利益契合程度、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外部资源汲取能力、准公共产品(行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比较。其次,对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资源汲取能力以及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之间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挖掘。最后,对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的行业协会资源汲取能力进行类型学划分,并对其发展路径加以提炼。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的原因主要有2点:(1)本研究旨在考察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以及行业协会的内外资源汲取能力的互动过程,而多案例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究过程机理。(2)案例研究方法适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而多案例研究更易于提炼出更为严谨、一般化以及可验证的理论命题。
本研究以wz市四家行业协会为研究对象。在案例选择方面,论文为了坚持案例的同质性,设置了3个筛选变量:1、生成路径相似。WZ行业协会是体制外生成的,是自下而上产生的,是“真正的民间商会”(吴敬琏语)。与体制内生成的行业协会相比,四个行业协会缺乏针对企业的强制力和政府经费支持,只有通过服务会员而吸引行业企业入会,有着较高的自主治理能力和行业代表性。2、业务主管和登记部门相同。四个行业协会商会以前都属于经信委业务主管,现在统一归口工商联管理,民政局登记管理,实行“一业一会”登记制度。3、准公共产品(例如产业共性技术等)在行业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曾经或正在作为典型事迹和经验在政府网站或部门报告中进行宣传和表彰。
案例描述与分析主要基于来自四种途径的素材。其一是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如wz市政府、工商联、民政局和行业协会商会的主管部门的年度总结报告、各行业协会商会的年度总结报告等;其二是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网站中有关产业共性技术和准公共产品供给的文件、工作报道和新闻动态;其三是对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会员企业的访谈,如对工商联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的相关负责人及会员企业的访谈;其四是各职能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的年度评价和表彰情况。
从研究的四个维度出发,论文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利益契合程度、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外部资源汲取能力、准公共产品(行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比较。
首先,根据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利益契合程度,分别从是否“十三五”重点支持的产业、是否淘汰落后的产能、是否承接政府技术性服务性职能、产业的市场地位变化和是否属于环境规制的行业等五个方面进行赋值,“是”赋值1,否赋值“0”。
其次,根据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选用协会工作人员情况、财务资源状况、办公场所及条件、专业和高技能的工作人员(职业化或专业化)、是否有专门的网站(并维护更新等)等方面进行衡量内部资源汲取能力。
再次,根据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选取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的强弱、对外平台(例如举办有影响力的展会、全国性的行业会议)的影响力、与其他区域(国际和国内)的交流合作等作为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考量因素。
最后,把能力强弱的指标区分为弱、较弱、一般、较强和强五个等级,分别用5分量表的1、2、3、4和5对四个案例进行具体评价;最后得出利益契合程度的分值和内外资源汲取能力的分值。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1:WZ合成革商会
WZ合成革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2010年已拥有上规模合成革生产企业105家,绝大部分企业是WZ市合成革协会的会员企业,当时整个行业产值达200亿元,每家企业的产值大多数是2亿元左右,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三次被授予“中国合成革之都”的称号。
从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利益契合程度来看,2010年,WZ市环保局选择合成革商会等五家行业协会(分会)为试点单位承接技术性服务性职能。由于浙南科技城的建设,政府强制合成革企业搬迁,加上没规划新的园区,自从2013年WZ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WZ市合成革行业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以来,行业已削减60%的产能,从原来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下降至不足20%,市场地位大大下降。虽然合成革产业是WZ鞋革等重点行业的重要产业链下游,但是仍然被列为“十三五”限制产业,连支持类或关注类产业都算不上。由于龙头企业的大量外迁和行业的整体萎缩,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大为减弱,环保部门对政府职能转移的支持及购买服务不再继续。合成革产业一直是环保严重监管的行业,“三废”排放一直受环境规制。即使生产工艺由干湿法到水溶性,已研发最新的水性合成革和无溶剂合成革,虽然在环保、清洁生产技术及工艺在全国领先,仍然被动地列为“淘汰落后产能”。
从资源汲取能力角度来看,2010年至今的会员覆盖率都相当高,几乎所有的企业也同时是会员企业,行业组织属于中等规模的扁平型结构。曾被WZ市各职能部门评为“WZ市规范化行业协会”、“WZ市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行业协会人才优秀工作站”等荣誉称号。WZ合成革商会已连续23年承办中国(WZ)国际合成革展国际皮革展,目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亚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鞋革制造产业盛会。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由强变弱,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WZ市合成革商会组织投资1100万元,通过建立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合成革行业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但在公众和政府的环保压力下,在利益契合度不断走低的影响下,合成革产业大量外迁至浙江丽水和福建宁德,行业萎缩严重。
案例2:WZ眼镜商会
WZ市眼镜企业约达700余家,365家为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其中包括绝大部分规上企业。从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利益契合程度来看,眼镜产业一直是 WZ“十三五”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甚至“十四五”的重点产业,产业的市场地位稳步上升。再加上眼镜产业属于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对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符合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WZ眼镜商会一直为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委、人社局、质监局、海关等单位提供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人才工作信息、质量标准、外贸出口数据收集和出口数据分析工作,两者之间的利益契合程度高。
从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眼镜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入会率将近50%,会员覆盖率较高。商会支持并践行民主规范的议事决策制度,按照章程规定召开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和会长会议,规范化情况高,长期聘请职业化人员担任秘书长,十几年的职业化运作,使眼镜商会一直获得WZ的5A级商会和“四好”商会荣誉称号,经常作为典型经验进行示范推广。
从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强,商会“眼镜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分别被省、市评为2017年度优秀省级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特别是举办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展会或行业会议。为促进眼镜贸易、打造品牌、提升行业影响力,商会一直将WZ国际眼镜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第十七届展会规模与专业观众数量均呈现向上攀升的良好态势,WZ眼镜展已成为我国眼镜制造产业链和产品外贸最重要的商贸平台之一。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强。提供行业标准及专项培训活动,主办的《中国眼镜制造》已成为我国眼镜制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为帮助WZ眼镜行业企业应对环保问题,商会联合WZ环境发展公司定期开展眼镜企业集体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合同活动,2018年共帮助40多家企业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合同。
案例3:激光与光电行业协会
WZ激光与光电产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2013年7月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获批全国十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以来,整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从事激光与光电产业的企业只有110余家,年产值达到300多亿元,2018年WZ市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273家产业链关联型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3家,工业总产值达670亿元,行业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从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来看,2014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上,激光与光电产业被列入十大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本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来打造,属于新兴产业和新动能,是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行业。
从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会员企业只有40家左右,不到20%,会员覆盖率不高。行业协会已经召开一届九次理事长会议,制订一系列秘书处日常运营细则,对会员信息进一步梳理和维护,做好协会会费的落实工作。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从行业协会的公告来看,在五年左右的时间,秘书长及工作人员变动大,等级或资格评定(A级或四好)暂无。
从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已成功举办2018年中国激光与光电产业高峰论坛及激光光电行业标准、安全、产业政策培训班,在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推广介绍中国(WZ)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WZ市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省级和市级立项,并顺利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审核。
案例4:WZ拉链商会
2018年WZ市拉链商会成立十五周年,WZ拉链行业总值稳中有升,达到155亿元人民币左右。纵向观察,WZ拉链行业的质量水平逐年提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品牌附加值也日益显现。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来看,拉链曾经是WZ的重要产业,从最早的十大专业市场之一,产业转移和自身规模的停滞不前,目前已旁落至一个普通的辅助产业。尽管永嘉仍拥有“中国纽扣之乡”“中国拉链之乡”的称号,但是两个产业相加,仅35家上规模企业,产值不到20亿元,未来产业可能继续萎缩。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订单也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无论是政府职能转移,还是规范化、专业化方面,商会仅能维持正常的运作。
从内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会员覆盖率低,就是一年一度召开会员大会和理事会一次,商会办公条件一般。秘书长和工作人员相对年纪较大,有些年份也曾经评定为“四好”商会。
从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角度来看,没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近年也没有举办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展会或行业会议,为了解和掌握行业和市场信息,组织理事、会员到国内外参观、市场考察和学习活动,强化合作意识,增加行业与产业内的交流互动。但是WZ拉链商会和YJ拉链商会存在一定的重叠,因为拉链生产企业主要是在YJ。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偏低。产业创新综合体目前依托的纽扣商会和拉链商会只有几间酒店阳台上的简易办公室,只有非常简单的检测设备,几乎没有提供促进行业发展的准公共产品。
综合案例描述和计分规则,得出利益契合程度的分值和内外资源汲取能力的具体分值,四个行业协会商会的结果比较如下表1。
表1 利益契合度、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
在表1的四个案例中,把利益契合程度、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和外部资源汲取能力作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赋值,以有利于考察它们和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情况及能力的关联性。
第一,在利益契合程度方面。合成革商会由于环境规制的长期影响,十年前的重点行业不断进行产业转移,区域产值和市场地位不断下降,行业协会的主动诉求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回应。据调研得知,合成革产业园区迟迟未能落地,位于浙南科技城范围内的会员企业被强制要求搬迁,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不断下降。眼镜产业是温州的传统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又归入到四大千亿产业的时尚产业,再加上深圳等地区的“退二进三”政策迫使眼镜产业的温商回归,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在政府技术性服务型职能转移方面,也一直当作是试点和成功典范做复制推广,无论是外贸预警,还是人才评价及质量监督,商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不断上升。激光行业协会是温州“十三五”、甚至“十四五”的重点行业,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等特点使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度非常高。拉链行业与合成革行业相比,环境影响要低很多,再加上一直是温州的传统产业,利益契合度自然比合成革商会高。但是和眼镜产业和激光产业相比,由于市场地位的相对下降,利益契合程度也要更低。
基于此,本研究得出结论1:如果某个行业协会的利益诉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一致,则行业协会就会或者更能得到政府支持而提高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反之,如果某个行业组织的利益诉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冲突,则行业协会的准公共产品能力和效果将降低。
第二,在内部资源汲取能力方面。合成革商会属于WZ传统行业协会,无论是从会员覆盖率,还是规范化和示范化建设,以及民政部门的A级认定和工商联的“四好”评价,都处于前列,内部能力评价为16分。眼镜商会虽然在会员覆盖率方面略比合成革商会低,但是能整合ZJ眼镜商会、WZ眼镜商会和LC眼镜三个行业协会的资源,实现“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本身就是规范化和示范化的典型,内部能力评价为19分。激光行业协会属于2014年成立的新兴行业协会,大多数会员企业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以支撑和促进行业协会发展。因此,会员覆盖率、会员活动经费、协会人员设置、办会经验等方面都显得较为薄弱,内部资源汲取能力评价为12。拉链商会由于拉链行业的大部分会员企业分属两个不同县市区,而这两个县市区都成立自身的行业协会,造成重复设立、行业或产品相同、性质和功能相似、业务交叉重复等特点,这容易导致行业协会的内部资源汲取能力下降,评价为12。
第三,在外部资源汲取能力方面。作为WZ的传统产业,合成革商会和眼镜商会一直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合成革展会和眼镜展会,合成革商会已连续举办第24届,眼镜商会已连续举办第17届。而作为新兴行业,激光行业协会也在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会议。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评价方面,合成革商会比之前的能力和服务有所下降,而眼镜商会分别在2009、2011和2015年作为试点单位,却承接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的技术性服务型职能转移工作,政府职能部门评价一直较高。四个行业协会在国际国内交流方面,都积极推动相互之间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因此,在外部资源能力评价方面,合成革商会为16,眼镜商会为20,激光行业协会为17,拉链商会仅为9。
结合内外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的关系进行比较,本研究提出结论2:资源汲取能力的大小和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呈现正向性关系。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和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综合评价影响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越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越多。
其实,在资源汲取能力方面,若把四个行业协会商会放在WZ行业协会的整体评价中,即使案例对比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协商会,它们也一直是处于全市的前列位置。
具体在内外资源能力汲取方面,四个行业协会也呈现类型学的特征。受“会员逻辑”和“影响逻辑”的作用,资源汲取能力受产业类型的影响,存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别。其中新兴产业由于是产业的萌芽和快速成长阶段,着力点更多地关注着“影响逻辑”,因此,外部资源汲取能力较强,而内部资源汲取能力较弱。传统产业受“会员逻辑”的影响更大,内部资源汲取能力较强,而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相对较弱。三个传统行业协会在将近二三十年的产业长期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内部服务机制,纠错的自我修复机制使它们在规范化、示范化方面变现得尤为突出,这使得行业协会的内部资源汲取能力较强。而新兴行业的商会受到入会率不高和经费人员限制,此时行业协会对内提供的服务未能形成常态化,资源汲取能力表现为零碎和不稳定,相对较为薄弱。为了获得协会的长期发展,外部资源的汲取就显得相当必要,政府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和培育就恰逢其时。激光行业协会通过各种努力,获得2018年ZJ省和WZ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等立项支持就是一个例证。
基于此,论文得出结论3:资源汲取能力的强弱具有不同的类型学特征,新兴行业是外强内弱型,传统行业则可能是内外平衡型或外弱内强型。
第四,产业共性技术提供与行业协会的规模相关。
基础性共性技术(如测量与检测技术、技术标准等)在低成本产业集群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少数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协同竞争创新博弈是一种智猪博弈:即由少数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模仿。智猪博弈的均衡条件一旦被破坏,就出现智猪博弈恶化。这种恶化表现为大企业的创新成果被模仿的小企业侵蚀过度,导致大企业的创新成本大于创新收益。其结果是大企业不再创新,小企业又无力创新,从而使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陷入“囚徒困境”。但如果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严格的保护或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模仿能力,虽然会塑造出几个名牌产品,但却会使产业集群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升级受限。
对行业协会而言,提供何种产品与规模有关。大型行业协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小型行业协会主要提供私人产品,居二者中间的中型行业协会主要提供俱乐部产品。在上述四个行业协会中,从行业组织结构来看,只有合成革行业协会属于扁平型,其他三个都属于金字塔型。企业参加行业协会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俱乐部产品,因而行业协会的合理边界是既不大也不小的中等规模。从行业协会构成来看,会员的共性越大,共同利益越多,交易成本越低,行业协会就能够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产品而非协调会员的集体行动上。因此,最佳形态的行业协会具有同质性和中等规模的特征。从WZ合成革产业发展历程也可得知,当产业的发展没有受政府和行业的利益契合程度制约时,合成革产业的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是非常强的。
基于此,得出论文的结论4: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与行业协会的组织规模匹配,具有同质性和中等规模的行业协会的能力最强,金字塔型的行业协会提供产业共性技术的能力和意愿相对较低。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论文的初步结论是,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行业协会的内外资源汲取能力、行业协会所在产业的类型、行业协会的组织规模是产业共性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将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与行业协会做类型学分析和动态演化判断。
以利益契合和资源汲取能力为二维视角,把四个行业协会商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然后再比较行业协会的准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产业共性技术为例)。具体为①利益契合程度高、资源汲取能力强,例如WZ眼镜商会;②利益契合程度低、资源汲取能力强,例如WZ合成革商会;③利益契合程度高、资源汲取能力低,例如WZ激光与光电行业协会;④利益契合程度低,资源汲取能力低,例如WZ纽扣拉链商会。
图1 四个行业协会利益契合程度和资源汲取能力的类型和动态演化路径
动态演化路径分析。从图1动态演化的路径可以看出,在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方面,合成革行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由弱变强,由A到B。虽然内外资源汲取能力相对较强,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还是不可避免迅速下降,目前支撑资源汲取能力的全国合成革展会正面临地方会展业资源匮乏的尴尬局面,若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契合”程度继续下降,无论是资源汲取能力,还是产业共性技术这些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都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进入“利益契合程度”、“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供给技术能力”全面减弱的状态C。眼镜商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不断走高,自身的内外资源汲取能力也在增强,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上升,这将出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将从D到E。激光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高,作为新兴行业虽然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初始不强,但随着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提升,行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也呈上升趋势,两者的外溢正效应使得行业协会越来越规范和专业,对会员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内部资源汲取能力将不断上升,但是“金字塔型”行业结构和新兴行业协会的外强内弱特点可能会一定程度影响行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增长较为缓慢,状态为从F到G缓慢增长。拉链商会与政府的“利益契合”程度相对下降,再加上自身资源汲取能力提升不多,如无重大利好消息,类似创新型或探索式的产业共性技术等准公共产品,行业协会商会将无法提供太多,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表现为相对下降的趋势,状态由H到I。
五、结语
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发现,行业协会的利益契合程度、资源汲取能力越强,其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作用越大。随着利益契合程度的降低,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共性技术都相应减小。相对而言,利益契合对产业共性技术的作用仍然处于支配地位,这一定程度上印证行业协会参与国家经济治理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还发现,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的资源汲取能力同样呈现类型学特征,新兴行业表现为内弱外强型,而传统行业则是内强外弱或内外平衡型。
WZ行业协会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WZ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默许、鼓励和扶持行业协会发展,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建构营造一个有利于行业协会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WZ行业协会是体制外生成的,是中国特色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⑥。如WZ市合成革商会的入会率超过90%,经费充足,因而能够在环境治理中组织集体行动和实现技术创新。但是,行业协会和政府之间“利益契合”程度的不断走低,即使资源汲取能力下降不多,仍然摆脱不了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下降的趋势。
注释:
①Doner,R.F.&Schneider,B.R.(2000).Business Associa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hy Some Associations Contribute More Than Others?Business and Politics,2(3).
②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纪莺莺:《转型国家与行业协会多元关系研究:一种组织分析的视角》,《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2期。
④周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多元化的制度成因分析》,《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5期。
⑤Coleman,W.D.&Grant,W.(1984).Business and Public Policy:A Comparison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nd Canada.Journal of Public Policy,4.
⑥2018年被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列为“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