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8-16陈惠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日龄成功率新生儿

陈惠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 一般均需进行采血进行常规的疾病筛查[1], 从而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的血管不明显, 给护理工作者采血时带来很大的难度[2], 常规的股静脉穿刺采血尽管能够采集到较多的血液, 但是临床数据显示[3], 股静脉穿刺采血需多次穿刺, 一次采血率非常低, 因此对新生儿的创伤大。为提升本院新生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 探究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0~12 月出生的102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采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 例。对照组新生儿中, 男26 例, 女25 例;日龄3~29 d,平均日龄(12.3±7.3)d。观察组新生儿中, 男25 例, 女26 例;日龄3~28 d, 平均日龄(12.1±7.1)d。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新生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于本院进行接生的新生儿, 日龄<30 d;②在纳入研究前1 周未进行过其他干预。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如免疫缺陷、肝肾严重损害新生儿;②依从性差的新生儿;③父母有既往精神病史的新生儿。退出标准:研究过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能继续参与研究者。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日龄(d)男 女观察组 51 25 26 12.1±7.1对照组 51 26 25 12.3±7.3 χ2/t 0.0392 0.1403 P >0.05 >0.05

1. 2 方法

两组新生儿护理中均需进行采血,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 观察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 所有新生儿采血均由同组护士进行操作,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对照组

①调整所有新生儿为仰卧体位, 将其臀部抬高, 为防止在采血过程中新生儿排尿, 会阴部用尿布包住;②让新生儿家属进行配合, 采取一定约束, 避免采血过程中新生儿挣扎晃动;③将侧髋向外扩展50°左右, 并将新生儿的膝盖进行适当弯曲;④在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的中点搏动处进行穿刺, 结束后采用无菌棉进行按压止血。

1. 2. 2 观察组

①调整所有新生儿为仰卧体位, 将其双手向前伸直, 用手托住新生儿手肘关节;②使用自动采血针头进行操作, 穿刺采血前, 用手绷紧新生儿前臂, 用另一只手触及新生儿的肱动脉, 并做好标记;③选好穿刺点后, 进行严格的无菌处理, 以30°左右进针, 当血量取够时, 将针拔出;④结束后采用无菌棉进行按压止血。

1. 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次采血成功情况。②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包括血肿、瘀斑、溶血等[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无一例退出研究。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0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情况比较[n(%)]

2. 2 两组新生儿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新生儿采血进行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5], 由于新生儿的血管不充盈, 且新生儿耐受性差, 易感因素多, 因此给临床上的采血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往临床最常使用的采血方法为股静脉穿刺采血, 但股静脉穿刺采血无法保证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6-8], 因此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 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股静脉若多次穿刺不当容易造成新生儿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 并容易导致医疗纠纷[9,10]。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外周动脉采血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采血方式, 与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不同的是该方法改变了采血部位, 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提升一次采血的成功率, 并大大提升了采血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对比了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与外周静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0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较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 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够显著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并降低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日龄成功率新生儿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