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9-08-15肖夫元

读天下 2019年25期
关键词:应用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学到太多东西了,古人的智慧似乎永远都取不完。由此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承载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初中历史老师肩负着重大使命。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历史;应用教学

一、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 任务性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性探究是探究性学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若是选择使用任务性探究,那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探究任务的设置一定要多样化。若是给全班学生只设定一个探究任务,那么所有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趋于相似,如此自然也就无法避免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浑水摸鱼、敷衍了事。所以,要多设置几个探究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第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在学生分组上要注重同组异质原则,即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存在水平差异。例如,《对外友好往来》一课,内容涉及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唐与新罗的关系等部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任务:(1)探究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对日本发展的影响;(2)玄奘西游对我国佛教文化传播的作用;(3)唐文化对新罗发展的影响;(4)探究唐朝对外关系的交通图。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都展开探究学习,将课本知识迁移到更加广阔的历史范围,实现自身历史素养的提升。

(二) 情境性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性探究在历史教学中使用不多,但是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情境性探究是情境教学和探究学习的结合体,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得到的一类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使用情境性探究展开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情境的构建,确保其既能反映课本知识,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课文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作了分析。对此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一名锦衣卫,得到了明太祖的青睐,你会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最好呢?锦衣卫是君权加强的一个具体表现,通过锦衣卫的设立,加强明太祖对官员、百姓的监督控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就能够对锦衣卫在当时所体现出的历史作用产生认知,进而对君权的加强认识得更加清楚。

(三) 问题性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性探究和常规的问题教学法不同,问题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再给出答案,而在问题性探究中教师不会给出答案,只是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进行订正。可以说,问题性探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前小故事创设问题:为什么李昂要将李权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中的错误挑出来并粘贴在墙上让人品评?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唐朝科举不仅仅是看重文化素养,更为看重人品道德,对于人品道德不过关的人,即便其才学很好,也不会予以录用。这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教师由此拓展,逐步讲授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和影响,学生自然可以深入理解、掌握。

二、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措施,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大力宣传、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向学生讲解自主学習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的实践中感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并且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沟通和学生之间自主学习的经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 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应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自我调整学习状态、自我发展学习能力,以及通过学习自省内化为内在品质的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平等对待学生,对学习困难者要尊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历史活动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对历史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讨论,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让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出谋划策;对历史上的秦始皇、武则天、李鸿章、拿破仑、罗斯福等人物的评价,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辩论。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历史教学回归,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更有利于在新的高度上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 结语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新课改强调要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抛弃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包办一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不同知识和学生实际,体现三维目标,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加强教师在问题导入、活动开展、归纳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文杰.浅析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19).

[2]马有彪.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17).

[3]宋宝红.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作者简介:

肖夫元,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塘渡口镇玉田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二项式定理的引入与应用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二项式定理的引入与应用教学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