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融合与渗透
2019-08-15张绍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教育是科学技术、民族繁荣昌盛的第一生产力。而高校教育又是国民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一个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高校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本篇文章就此展开论述,提出了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融合与渗透的方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人文教育;融合与渗透
一、 引言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文教育”一词就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研究者的关注。人文教育,简单的来说就是以教授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精神涵养为中心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物质自我关系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构建一种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如今高校的专业教育受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发展科学教育,提高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主。这种教育理念导致的现实情况是教育工作者对人文教育的关注逐渐降低,学生由于人文意识的淡薄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必将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 促进专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注重在高校教育中引入人文教育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的发展规律,以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它将教育理念融入了整个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很好地补充了专业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这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以发展壮大。
(二) 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昌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强高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国之兴衰的关键环节。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毫无温度的科学仪器和一系列枯燥乏味的数据,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社会现实,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也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我们知道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培养和塑造人才的,但是当前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只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未来的各种工作中,需要人们拥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灵活的处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从而让国家的科技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 人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融合与渗透的方式
(一) 在课堂上深化人文教育
教材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强调教材回归人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智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深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古学典籍比比皆是,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种诗词歌赋,分析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理想,体会古代先哲豁达向上、不拘小节、笑面尘世的人生态度;第二,教师要带动学生阅读现代文学著作,发掘其中的人文精神,散文正是现代文体著作的重要形式,其中承载着作者无私奉献、奋战到底的决心以及对祖国和至亲真切的感情,通过现代文学的学习可以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博爱感恩、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利用剖析艺术作品的形式将人文教育刻画进学生的心里,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篇章。
(二) 将人文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延伸,因此可以及时地展开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地探索,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这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人文精神。开展课外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教师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发挥,又能促进优秀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他们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总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达到了人文教育融合与渗透的目的。
(三)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文环境
高校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增强人文素养的无言之师,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因此,高校要充分吸收人文精神的内涵,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场所,从校园的建筑、公示栏的布置、墙上的壁画这些最基本的细节做起,让人文精神的教育在每个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同时,高校要扮演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精神提起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必须深入发掘教学环境中的人文教育资源,统筹和协调多个部门,营造多种多样的学习氛围,丰富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从细节做起,由量变逐渐产生质变。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高校的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让人文教育与传统的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因此,高校必须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同时积极地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欣瑜.高等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和重塑[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3):66-69.
[2]林姗.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文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海峡科学,2018(1):64-66.
[3]纪咏梅,庄静.高校人文教育的误区与出路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10):69-72.
[4]肖健平,贺志明.融合科学教育的高校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3(4):59-61.
作者简介:
张绍辉,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