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探究
2019-08-15张福翠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为学生解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其物理学习掌握程度。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物理综合成绩,实现良好物理教学实效。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具体策略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策略探究;问题;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由于自身的抽象难懂特性,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实现良好物理教学实效。
一、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
(一) 偏科现象普遍
当前很多高中学生都存有偏科问题,尤其是物理偏科现象更是普遍。大多学生都认为物理内容枯燥难懂、抽象晦涩,对于课堂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也没有好的归纳方法,从而导致物理成绩无法有效提升。
(二) 教材内容偏难
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学科教材内容多为重要物理基础知识编撰的,教学目的是教师通过对基础物理学知识讲解,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物理综合成绩显著提高。但由于教材内容过于偏难、抽象,部分学生不能够灵活转换思维模式,造成知识点脱节,后续的物理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物理成绩。
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具体策略探究
(一)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例如,教师在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课节时,就可以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们要充分理解掌握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课前准备的小车教具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教师选择一位学生拿取小车教具站在讲台上,并询问其课堂问题。如向这位学生提问:“这辆小车平置在你手上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老师,我的手掌感觉到了压力。”接着再发问:“你手上的小车会不会掉下来?”学生回答:“不会,因为有我的手掌支撑在小车下面。”教师紧接着总结:“他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为什么小车不会从手上掉下来呢?大家结合我刚刚讲的知识好好想一想。”这时有同学积极回答:“老师,因为手与小车之间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理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增加了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
(二)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生动直观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磁场》这一课节时,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教学阐述。首先,教师使学生们了解了电流磁场,并具体讲述了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磁感应强度等基础概念,理解掌握磁场的物理量之间不同与联系。紧接着通过磁体磁场和通电导体磁场实验,演示通电导线旁边小磁针产生偏转现象,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通电直导线以及通电螺线管四周磁场方向判断方法。在之后的课堂提问中,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促进了知识理解,解答问题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教师利用物理实验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物理综合成绩提高。
(三) 整合归纳物理知识点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系数较初中大幅增加,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力和解题要求很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整合归纳已讲授的物理知识点,以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度,更好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物理教学任务后,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将学生科学合理分组,划定出固定的复习范围,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认真理解消化范围中的知识点,并设定了一些围绕契合知识点的物理题目。过程中,允许小组内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活动,以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点及解题能力的提高。随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小组成员关于之前问题的所有答案以及归纳笔记,要着重解题过程详解。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了物理知识,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状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具体策略探究。新时期形势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良好地实现物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唐纲.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探究[J].神州,2018,14(27):209.
[2]宋风锦.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7,11(2):56.
[3]金鹏冲.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反思与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108-109.
作者简介:
张福翠,辽宁省营口市,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