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导苏区开办托儿所
2019-08-15钟燕林
钟燕林
“劳动妇女真热心,拿起锄头去春耕,儿女送给托儿所,集中力量为了革命战争。托儿所,革命的家庭,在这里,创造着新生的人类,在这里,养育着将来的主人,从集体的生活锻炼红色的童婴,为了新的事业新的世界要斗争!”这首苏区歌谣中所提到的托儿所,就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开办的,是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的一个真实例子。
原来,土地革命时期,由于中央苏区男性大量参加红军,导致苏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不让土地荒芜,苏区妇女挑起了“大梁”。白天,她们下田下地耕种;晚上,她们做草鞋支援前线。她们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照顾家庭、抚育小孩,日子过得很辛苦。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叫巡视员朱开铨到瑞金的武阳去试点开办托儿所,并嘱咐他:“那里的妇女同志要下田,又要带小孩,很辛苦。你去那办个托儿所,小孩白天放在那里,晚上带回去,为她们解决些实际问题。”
朱开铨到武阳后,在下洲坝组织开办了全苏区第一所托儿所。
托儿所开办起来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在听取朱开铨的汇报后,毛泽东问:“群众对办托儿所的态度怎么样?”朱开铨告诉他,群众很高兴。也很支持。毛泽东说:“办托儿所也是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一个方面。”
为了进一步解放妇女,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对托儿所的规模、作息制度、环境设备、保教人员的编制标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办托儿所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家庭生活,使托儿所代替妇女的一部分婴幼儿的养育责任,使每个劳动妇女可以尽可能地来参加生产及苏维埃各方面的工作,并且使小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照顾。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瑞金、兴国等地纷纷建立了托儿所。截至1934年4月,仅瑞金、兴国两县就开办了249个托儿所。毛泽东还派专人定期检查托儿所的工作,详细检查托儿所的小孩子有多少、红军家属的小孩子有多少、乳妈有多少等。
中央苏区托儿所的设立,使大批幼儿、儿童得到集中式的养育和照料,让苏区妇女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劳动生产和革命工作中去,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不少青壮年妇女参加了耕田队、犁牛合作社、劳动互助社。老年妇女则参加编箩筐、晒垫,制扁担、锄柄等,为农业生产服务。为解决群众和红軍吃盐难、吃菜难等问题,苏区妇女熬硝盐、晾薯干,成立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慰劳队、洗衣队等,服务前线,服务红军,为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后来,苏区时期开办托儿所的成功经验,被党和苏维埃政府广为传扬。红军到了延安以后,机关都办起了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