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9-08-15冉世宇

读天下 2019年2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对策

摘要:体育教育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未真正实现对旧有教学模式的突破。对此有必要结合实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就如何解决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及成因;对策

一、 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灵魂所在,教学目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教学中,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设定不是沿袭旧有的技校或中专教学目标,就是照搬现有普通高校的模式,缺少对自身的探索,使体育教学目标存在方向模糊、职业特色不显著等缺点。

(二) 经费短缺,教学设施落后

近年随着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应的高职教学经费并未获得等比例的增加,体育教学经费的使用亦更显紧张。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原本就不宽裕的体育教学设施和场地更显不足,而相关经费的短缺使得必要的教学器材的配置、更新以及场地设施一拖再拖,为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 过度注重体能与技能教育,忽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以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强化为根本目的,以教师、课堂及教材作为核心,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片面地认为学生通过对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锻炼就能实现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模式将健康教育简单地同体能锻炼和技能学习进行统一,而忽视了个人的全面能力的综合培养。要知道体育活动对个人体能的培养存在着有益、有害、无用三种情况,而非必然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这样的传统思想下,学生全面能力难以健康发展。

(四) 机械、僵化的考核制度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

现阶段所使用的体育考核手段多为体育达标考试,多样的体育评判标准在各类体育考试中被广泛使用,但此类考试所采用的是与评定运动竞技水平相类似的方法,这对于普通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运动竞技的出发点是实现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这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大相径庭。在僵化的考核模式下,具有优良天分的学生即使不练习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没有天分的学生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也会出现成绩不达标的现象,这样的考核机制有违体育教学的公平性原则。

二、 高职体育教学现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高职院校建立时间短,发展尚不成熟

国内现有高职院校多为新办院校或由原中专和技校升级而成,其建校时间尚短,整体发展尚不成熟。此外,我国尚未制定明确的与现有职业技术教学特点相适应的高职体育教学大纲,现阶段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多沿袭旧有模式或参考其他普通高校模式,这使得高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上都鲜有涉及学生的职业技术学习特点,进而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高职院校整体发展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二) 高职院校体育意识不强,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足

院校领导是否具备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好坏的重要决定元素之一。很多高职院校都未能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领导只注重学校对外形象的提升,而忽视内部建设,对体育教学抱着消极态度。而很多教师和学生则过度关注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学习,而不重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养成,再加之体育经费的紧张,使得相应器材与场地缺乏,致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重复,实用性与兴趣性不足,进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 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色认识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多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缺少乃至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加之其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所以体育教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人才培养标准,以及学生职业技能对身体的要求等方面缺少相应的了解,使其在教学中多按照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难以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 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 改善教师结构,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对高职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是促进师资队伍稳定、实现师资力量提高、推动体育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全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格外重要。同时,针对当前师资结构老龄化现象,应积极引入新生力量,在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用新思想、新理念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二) 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日标定位

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宗旨,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观上的卞体与卞导地位,强调高职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密切性,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重体能与运动成绩提高,轻优良习惯与心理健康;重技术学习,轻能力养成等落后观念,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设施建设

充足的经费和完善的设施是实现高职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调整经费分配,实现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发展的统筹兼顾,增加体育教学上的经费支出,完善相关器材的配置與场地建设。此外,体育教学的管理部门也应充分联系实际,通过征集等办法汇聚大众意见,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为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使学生获得良好锻炼的同时,实现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高职院校应提高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将其列入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之中,在每周要上的体育课外,增设课外体育活动,并将其正式纳入课表之内,为其有效地开展在时间、场地及器材上提供保证。实现课外体育活动与学生日常成绩挂钩,为学生办理个人活动记录卡,并督促教师认真考勤,以学生课外活动的完成状况给予评分。

参考文献:

[1]曾德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22):62-63.

[2]朱俊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对策探研[J].成才之路,2018(32):11-12.

作者简介:

冉世宇,吉林省辽源市,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