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开放性教学方法

2019-08-15邱小青

读天下 2019年25期
关键词:创新性开放性历史教学

摘要:实行历史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开放性教育带给历史教学不仅是新的活力,更赋予她在素质教育大潮中不可忽视的特有的个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开放性;创新性;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一种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评价等都应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而言,就是让其在最开放的社会、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条件或提高发展的能力。

一、 开放式教学出现的需要

(一) 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所以课堂教学中就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这是开放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此外由于在中考考试中历史所占的分值较少。从而导致了任课教师的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仍然是灌输式、教条式等,把知识点划划,让学生抄抄记记。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得“死记硬背”,形成厭烦心理,由此产生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尤其是学困生厌学情绪更加严重的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更无从实现,为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行为。

二、 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的相关教学措施

(一) 教学模式的开放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导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基本为知识而教,很难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在开放式的教学下,应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多向互动模式,即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地探讨问题,如何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如何在讨论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 教育内容的开放

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亟需打破教育内容的封闭。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进进行调整补充,还应引导关注前沿,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改变“一纲一本管几亿”的一统式僵硬格局。

(三)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其本质特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即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二是完善发展条件,学会创造生活(历史教育为人们提供创设新生活的模式和完善发展的条件或素材);三是发展理想人格,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要真正体现上述三个本质特征特别是人格教育的特征,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开放的,自由的,而非封闭的、孤芳自赏的或让人“痛苦的”,具体表现在:

1. 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即:开放的资源环境(多媒体的、多渠道的),开放的心理环境(如:自信能够成功),开放的交往环境(师生平等、互助、信任、和谐)等。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怎么学,都应是处于一种“自由”的、可选择的开放环境状态,教师作为环境的构建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甚至不再“引人注目”了,教师的职责转为建立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形成有安全感的教学气氛和有成就感的自我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气氛,教师似乎不再过多展现“个人才华”、成为权威了,但他传递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善于用自己的脑筋去思索,去判断,并能得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开放性。但是,当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引导学生走向早就预设的“圈套”,唯一的看似科学的历史结论或历史认识时,“开放性”的环境也还是失去了他创造性教育的意义了。现实中真正的开放性学习环境是罕见的。

2.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谈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学法,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法的研究已富有成果,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对教学法有过精辟独到的论述,我们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他的观念而已。

(四) 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它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第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激发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终身学习是有帮助的。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可很好地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还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践证明,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法的教学措施是多种多样的,而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以期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最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春玉.浅谈新课改下历史课的开放式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2]孙锦玲.运用“开放式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09(17).

[3]李成福.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3).

[4]刘宏武.学生学习新策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周宏.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邱小青,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梧州市龙圩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性开放性历史教学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