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
2019-08-15陈巧娥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而随文识字是一种将识字和阅读进行结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识字是奠定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基础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重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高效的随文识字课堂。本文主要依托于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学,探讨其随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对识字教学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满足新时期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学习需要,即要求教师能够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熟悉的语言因素,使其可以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可以在识字与运用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识字学习效率。而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有效的识字语言环境,使其可以身处在真实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教师要充分落实随文识字教学。
一、 基于创编故事的随文识字教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天真活泼的特点,他们喜欢想象,同时也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对故事类的内容抱有较浓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一个和谐愉快的随文识字课堂,可导入故事元素来实现这一目的,让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下,提高自身的识字效率,并培养其识字兴趣。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洼”这个生字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洼与‘娃是一对好朋友,某日天气比较热,‘娃忍不住抱怨:‘怎么这么热,都满头大汗了!这时‘洼对它说:‘要不去我家游泳吧,我家有个水池。而‘娃却立马摇头拒绝了:‘不行,我还是小孩子,没有大人陪伴游泳很危险,我还是找妈妈,妈妈肯定有办法让我不热!”通过这样的趣味故事,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同时也将识字与课文内容进行了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
二、 基于连词成串的随文识字教学
连词成串是一种在某一情境中将词语连成一串进行记忆的识字方法,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也可以提高其识字效率。尤其是在一个比较熟悉或者直观的画面中,教师若是可以让学生连词成串地进行识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记忆力,保障识字教学质量。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场景歌》的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其中的场景来创设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连词成串。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小学生呈放大海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小学生展开想象:“你在大海这边看到了什么?不如你们一一给它们打个招呼吧!”随着教师的指导,小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下看到了海鸥、沙滩、军舰、渔船等等,将这些词语连成串,可以形成一幅整体的大海画面,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记忆这些生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基于概念认读的随文识字教学
所谓概念认读,就是根据生字的概念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认读。在小学生的识字学习中,实际上有些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模糊的。而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虽然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认得这一生字,但是很快地就容易遗忘,不利于提高其识字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随文识字教学中,从概念入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生字的概念,并将其与生字进行有效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记忆效率。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沟”这个生字的概念缺乏具体的认知,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放相关图片和“沟”这个字在字典中的义项:(1)流水道;(2)像沟的东西。在辅助图片和生字义项来进行理解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白“沟”这个字的概念,并且有效地记住这个生字,提高随文识字教学的实效。
四、 基于文化渗透的随文识字教学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教师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充分地挖掘出来,并且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熏陶小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其在熏染之下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效记忆汉字,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来进行。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融入关于“贝”的传统文化。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由“贝”这个字衍生而来的一系列汉字,比如“赚”“赔”“购”“贫”“货”等等。从这些汉字可以看出,将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数都和钱财有关系。在这里,教师就可以渗透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的相关传统文化,让小学生深刻体会经过时间锤炼而形成汉字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随文识字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五、 结束语
总之,随文识字教学是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的识字课堂,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培养其识字学习兴趣,为其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林.小学低年级语文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3):131.
[2]王亞军.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17(22):45-46.
作者简介:
陈巧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