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分析
——以皖北地区为例
2019-08-15杨静雯何刚周庆婷
杨静雯,何刚,周庆婷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皖北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个省辖市。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内唯一经过“一带一路”经济区的区域,同时也处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皖北振兴等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沿淮城市群、南北合作“3+6”现代产业园区等省级发展战略内。近年来,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GDP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底,该地区GDP总量已达7 72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73.7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8.58%。皖北地区资源丰富,淮南、淮北是安徽省最大的煤矿资源城市,阜阳被称为“百亿江淮粮仓”,但仍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这是由于皖北地区人口密集,土地面积有限,缺少就业机会与平台,导致大量劳动力流失,也伴随着人才的流失。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高水平人才,各地区对优质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尤其是在一些前端领域内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整理了相关文献,搜集分析数据,建立模型计算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创新型人才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根据结果提出合理建议,为皖北地区制定经济发展相关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Lucas1988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把人力资本理论引入到经济增长理论中,用人力资本的累积解释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解释经济的内生增长[1]。Alberto和Davide通过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人力资本的波动对经济增长可能造成正向、中立、逆向三种类型的影响[2]。Amitrajeet和Hamid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与知识溢出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了人力资本使经济发展产生规模效应的基本条件,突出了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作用[3]。而我国学者对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开始较晚,2001年姚树荣基于人力资源的异能特性,将人力资本分为一般型、专业型和创新型,并指出其中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创新型人力资本[4]。胡永远通过实证与经验研究发现:一般型和专业型的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降低,而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不断上升[5]。谢良以教育年限、专利和论文数测度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存量,分析创新型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示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且能保持较长时间[6]。张根明等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水平分析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呈“倒u型”关系[7]。严全治、杨征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和永续盘存法,估算各级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结合有效劳动模型分析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远小于物质资本[8]。逯进、苏妍首次应用半参数可加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了国内三大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9]。陈洁等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分别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测度了蓝色经济区内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和贡献率[10]。刘兵等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探究了科技人才集聚中各要素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的影响[11]。
由上述可知,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已经围绕创新型人才贡献率进行了许多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测度创新型人才的方法众多,当前业界还未达成一致。本文以皖北地区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改进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运用被广泛认可的以受教育年限衡量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研究创新型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与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贡献率相比较,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二、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模型构建
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创新型人才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笔者以改进后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分析模型[12],表达式如下:
(1)
式中,Yt为第t年的经济产出;At为第t年的技术进步水平;Kt为第t年的物质资本存量;Lt为第t年的有效劳动力投入总量;Ht为第t年的创新型人才存量;α为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1-α为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β为创新型人才的弹性系数。
为了便于回归分析,对(1)式两边取对数处理,得到线性方程式:
LnYt=LnAt+αLnKt+(1-α)LnLt+βLnHt
(2)
为了测度技术进步水平、物质资本、劳动力投入及创新型人才对经济产出的贡献率,求解(2)式的差分方程得:
ΔYt/Yt-1=ΔAt/At-1+αΔKt/Kt-1+(1-α)ΔLt/Lt-1+βΔHt/Ht-1
(3)
式中,ΔYt/Yt-1为第t年经济产出的增长速率;ΔAt/At-1为技术进步水平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率;ΔKt/Kt-1为第t年物质资本的增长速率;αΔKt/Kt-1为物质资本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率;ΔLt/Lt-1为第t年劳动力投入总量的增长速率,(1-α)ΔLt/Lt-1为劳动力投入总量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率;ΔHt/Ht-1为第t年创新型人才存量的增长速率,βΔHt/Ht-1为创新型人才存量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率。
将各要素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率分别除以ΔYt/Yt-1,即为它们各自对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如下:
αΔKtYt-1/ΔYtKt-1;(1-α)ΔLtYt-1/ΔYtLt-1;
βΔHtYt-1/ΔYtHt-1
(二)指标选取
1.经济增长Yt。经济增长水平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产出量的增长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通常是用GDP增长衡量的,现价GDP体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不变价GDP用来测度经济增长的速率[13]。本文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09—2018)》中的相关数据,以2007年为基期的不变价GDP整理计算了2008—2017年的GDP。得到皖北地区2008—2017年的GDP,见表1。
2.物质资本存量Kt。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与条件,是生产材料的长期存在形式,曾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以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皖北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没有考虑到流动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测算出的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小,但对测算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大小无影响,故而可以忽略不计[14]。整理《安徽省统计年鉴》,得到相关数据,见表1。
3.劳动力投入总量Lt。劳动力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考虑到劳动年龄与实际劳动能力的影响,以皖北地区每年的就业人数表示劳动力投入总量[15]。搜集汇总各市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各市历年就业人数总和,见表1。
4.创新型人才存量Ht。创新型人才是指具备开拓性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新形势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测算人力资本存量的方法有很多,笔者借鉴Lucas提出的受教育年限法,基于创新型人才的特殊性和统计数据的局限性,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乘以其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创新型人才存量,通过研究有关文献,假定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均年数为16年[16]。整理相关数据运算结果见表1。
表1 皖北地区2008—2017年各要素统计值
(三)数据处理
为便于确定α和β的具体数值,将式(2)进一步变形为:
LnYt-LnLt=LnAt+α(LnKt-LnLt)+βLnHt
(4)
为缩小分析误差,在软件操作前对表1中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见表2。
三、实证分析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基于式(4),使用软件SPSS19.0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LnKt-LnLt,LnHt为自变量,LnYt-LnLt因变量,操作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2008—2017年各要素对数值
表3 模型摘要
根据表3可知, 相关系数R=0.994, 判定系数R2=0.987, 修正判定系数=0.983,均近似于1,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很好。F=267.359,Sig.值为0.000,说明线性回归方程显著。
表4 多元线性回归系数
根据表4可知,每个t值对应的Sig.值均小于0.05,可知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均很显著,将表中数据代入式(4),得:
LnYt-LnLt=-1.935+0.295(LnKt-LnLt)+0.610LnHt
(5)
由式(5)可知,物质资本弹性系数α=0.295,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1-α=0.705,创新型人才弹性系数β=0.610,LnAt=-1.935,通过运算得出At=0.144。将以上结果代入式(1)可得皖北地区2008—2017年改进后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如下:
Yt=0.144Kt0.295Lt0.705Ht0.610
(6)
(二)计算贡献率
根据表1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2009—2017年皖北地区经济增长、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总量及创新型人才存量的增长速率,并代入α和β值,计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汇总结果见表5。
表5 2009—2017年皖北地区各要素的增长速率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同时根据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皖北地区2009—2017各市创新型人才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见表6。
表6 2009—2017皖北地区各市创新型人才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根据表5可知,2009—2017年皖北地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其中创新型人才存量的平均贡献率为12.69%,比物质资本存量的平均贡献率73.97%小得多,且小于劳动力投入总量的平均贡献率17.21%,创新型人才存量的增长率也始终比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低很多。这表明创新型人才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在研究时段内,各市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物质资本投入,当前仍处于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应扩大投资力度,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增长。
2.从表6的结果和图1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09—2014年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趋势与劳动力投入总量的贡献率基本相同,逐年增加,且劳动力投入总量的贡献率大于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但2015年出现巨大转变,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大幅下降。这是由于2014年底安徽省被划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给皖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新建了2家国家级开发区,57家省级开发区,同时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而201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较之前相比略有减少,随着劳动力投入量大幅增加,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明显下降。2016年后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反超劳动力投入总量的贡献率,接近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率。
3.由图2可知,各市历年的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趋势大体相同,起伏明显。其中淮南市2015年的创新型人才存量的贡献率未减反增,这是由于2015年淮南市的煤矿业出现了瓶颈,没能很好地完成城市转型,经济产出较之前有所减少,增长率为负,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创新型人才存量贡献率激增,此处结果有偏差,剔除淮南市该年创新型人才存量贡献率数据,不予考虑。从整体上看,创新型人才对皖北地区各市经济发展贡献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城市偶有年份出现创新型人才贡献率峰值,但不能长久保持,各市均有年份出现负贡献率的情况。这表明皖北地区各市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还有所欠缺,培养水平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1 各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图2 各市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比了皖北地区2009—2017年包括创新型人才在内的三种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得出了如下结论与建议:
虽然皖北地区现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其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仍然不足,尽管各市创新型人才水平差异不大,但总体水平比较落后,还未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皖北地区依然需要依赖大量的物质资本投入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经济转型,由原本的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投入是实现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结合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
充分认识到创新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优势,加大创新型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劳动者的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改善市场机制,为人才“松绑”,给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在全社会塑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大力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调整优化创新型人才的配置,促使其向高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越发迫切。从研究结果看,皖北地区每年的劳动力投入量都在上升,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水平,优化当前人才组成结构,努力将现有的普通劳动力培养成高水平劳动力,将一般型人才升级成创新型人才。
(三)引导创新型人才正向流动
政府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监管,通过各市的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各类人才的综合水平及动向,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合理的人才管理办法,引导地区之间创新型人才的正向流动。皖北地区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但往往真正留下发展地区经济的人才却不多。政府应完善人才管理模式,提高创新型人才的福利待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好的发展平台,提高人才利用率,减少人才流失率,合理地挖掘人才的潜力,将其培养成可长期利用的特殊资源。
(四)加强城市间合作与交流
皖北地区各市政府之间应具有合作意识,做到消息互通,资源共享,改革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各地高校之间大力推进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对接,开展科研合作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吸纳青年人才,储备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促进地区创新型人才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