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元化教育方式,培养“接地气”的师范生

2019-08-15郝向英刘平李志伟吴文胜吴燕妮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接地气师范生

郝向英,刘平,李志伟,吴文胜,吴燕妮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教育是教育的“前教育”,是培养师资的工作“母机”,可见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可是,目前我们的大学师范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缺陷或问题,据文献报道,研究者们大多探讨了师范教育中办学模式、教育经费、教育管理、师资缺陷等问题[1]。对师范教育中教育理念和方法滞后、与一线教学和社会脱节的问题研究不多,如部分师范教师不了解一线学校教法、教研、教育科研和教材改革的动向,不了解新技术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毕业生到了一线学校适应期过长等等,本文就上述问题阐述一些观点或做法。

一 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科技动向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世界科技领域面临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功能虚拟化、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多终端等高科技的到来,它们即将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科研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越来越多的职业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或消失。例如司机、技工、建筑工人、裁缝、快递员、抄表员、收银员、保安和洗碗工,甚至教师对知识的讲解都可以被“互联网+”、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许多行业即将消失,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BB机”整个行业早已消失。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然而,很多师范教师对这方面的了解和重视不够,认为教师工作相对稳定,不容易被新技术取代,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立足于一线教学。

(二)对一线数字化教学平台了解不够

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的“互联网+”数字化教学平台纷纷亮相:“创而新ForClass智慧云”教与学应用平台[2],直播录播授课系统、动态教学平台和微端网校的“云朵课堂”[3];以“互联网+”为基础科大讯飞精准学习机X1 Pro[4];台湾奕资讯科技集团的“醍摩豆智慧教育支持系统”[5]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深刻地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另外,人工智能和即将到来的5G时代,很多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或智能电子系统搜索到,教师的知识传授功能必将弱化,变化为更多的是引导、解惑和情感勾通;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利用新技术主动查找、思考和探索;学校由知识殿堂变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些内容许多师范教师不了解,也没有相关课程介绍。

(三)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由于未来只有稳定的学习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师范教育也要重点培养师范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到了一线学校才能适应不断升级的新的技术(如上文提到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人工智能教学软件、教学过程大数据分析及评价反馈软件等)、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如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和教学方法。如果师范学生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尽快掌握新的数化教育平台,一定会落伍或被学校淘汰(如肇庆市在广宁县、高要区实行的“县管校聘”试点就是末位淘汰制)。然而在我们的师范教育中对师范生的自学能力、今后到一线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对一线教学动态了解不够

教育部2016年公布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公布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未来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很多师范教师不重视、也不了解这些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当然也不会渗透到相应的教学中去。当然,师范 院校中的教学法教师缺乏一线教学实际经验,也不重视和了解一线教学现状、教研教改动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一线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毕业学生到一线教学适应期长。

二 应对办法和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构建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师范教育与一线接轨,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新科技、新教育理念的,更受学校欢迎的优秀师范毕业生。

(一)加强对最新科技动态的了解和应用

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为高校师生做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功能虚拟化、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多终端等技术及应用前景的专题讲座,并鼓励师范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习这方面的科普知识,以保持对科技前沿动态的了解和知情。

通过聘请教仪站技术人员为高校师生介绍“创而新ForClass”“云朵课堂”“科大讯飞学习机X1 Pro”号“醍摩豆智智慧教育支持系统”等数字化教育平台,使师范专业的学生了解或者学习这些基于“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对课堂教学及行为的影响。使师范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学会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中,甚至成为这些数字平台在教学中应用的引领者,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培训

各学科教师建立学科微信群或QQ群,针对知识重点和难点,写出自学提纲、上网收集和尽可能录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微视频,放在微信群或QQ群中;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两天看微信,结合教材自学,对看不懂的难点疑点做上记号,以便在教师上课时重点听讲,以培养学生提前自学教材的习惯和能力。在模拟授课、指导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时,通过引导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自学的教学环节指导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师范生形成重视自学能力培养的意识。

具体授课时,要求授课师范生注意引导学生看书、抓住重点、进行笔记的方法;特别是在讲解了一个基本的知识,下一个或几个相近的知识,要求学生尽可能自学、应用类比推理、方法和思维的模拟来掌握新的知识。

在本科课程学习中,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例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讲解了碱金属的性质,要学生自学碱土金属性质。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讲解了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个数判断方法,要求学生自学烯烃和醇类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个数判断方法。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讲解了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及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要求学生自学溶解热、稀释热及离子的生成焓等。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

2013年5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2016年09月13号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包括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具体化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与科技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式变化,学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文章,聘请有关专家做了关于核心素养剖析的专题讲座,并要求教师在各门专业课中渗透核心素养。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6]。

在“文化基础”方面,我们要重点落实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和运用科学家在化学方面的智慧成果,学习化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不屈精神。在“人文底蕴”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知识为人类生产生活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形成较强的基本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例如:我们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绿色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等课程中,既要让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学习到基础知和技能,又要求教师要安排时间介绍化学发展史(如中国古代的炼丹术、西方的点金术对化学的贡献;近代燃素说、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化学发展史,象侯德榜制碱法、张青莲对测定稳定同位素的原子量的贡献;屠呦呦与青蒿素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建立和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渗透人文情怀和爱国爱民的思想。

在科学精神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的同时,形成科学价值标准,渗透科学思维方式,落实在学生看书、练习、实验、教学设计和模拟授课时的行为表现中。并要求他们在这些过程中要有理性的科学思维,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质疑和提问,勇于探究所发现的疑点和实验异常现象。例如:例如粗盐提纯实验中部分同学发现BaSO4等沉淀穿透滤纸、钠遇水没有自燃、硝化反应中硝化产物颜色与教材浅黄色不一致、凝固点降低超过正常值等,对于这些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在“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方面,重点在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规划人生、心理键康等方面分任务或请专家做讲座,在班、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讲体会和人生规划等。使学生养成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并有感恩之心;同时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如援藏支教、爱心义教、义务献血、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使学生热心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他们敬业奉献、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渗透履职尽责、明辨是非、法治意识、履行公民义务等理性行为;在“形式与政策”课程中渗透崇尚自由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的思想,在“绿色化学”课程中渗透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在“中国近现代史”和“形式与政策”课程中渗透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课程中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渗透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理解、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在“实践创新”方面参与适当的公益劳动,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农民工子弟和老年人关爱志愿活动、大学生社区挂职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模拟授课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中引入实验创新和先进技术(如手持技术、互联网教育平台等)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科的学科特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理科思维的核心,“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实践的基础,“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7]。

在《无机化学》介绍具体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及《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对应的性质中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化学实验现象描述、化合物性质分析是宏观辩识,用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或官能团结构解释物质性质是微观和证据推理,在这些过程中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科核心规律。

在学习化学平衡体系、弱电解质电离平衡、难溶物质的溶解平衡、配位(配合物)平衡知识时落实“变化的观念与平衡的思想”;在学习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晶体结构、杂化轨道、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分析化学计算、物理化学的公式时落实“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在学习《绿色化学》以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毒有污染物质的处理教学过程中落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些都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四)紧密结合基础教育一线教学

定期聘请一线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邀请一线特级教师及正高级教师为学生点评教学设计、点评模拟授课并给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反复磨课;组织参加比赛及获奖学生给所有师范生展示参赛的教学设计、模拟上课,这些方式既可以大面积迅速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也给优秀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实习前邀请一线骨干教师、特级或正高级教师做实习动员,讲述实习注意事项。例如,学院2016级师范生实习动员会,聘请了肇庆十二中的高级教师和肇庆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正高级、特级教师为学生做了实习动员,结合实际需求讲解了实习时需要收集的资料(近年的高考试题、中考试题、优秀教学课件、优秀微课、对教学有用的视屏素材)、听课笔记记录方法,班级管理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处理重难点的方法、开展探究实验和学生分小组实验的组织方式、教研教改动向、与指导教师和辅导的学生相处的方式等,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抓住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便通过实习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在教学一线的实战能力。

同时,通过邀请基础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名师等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不定期指导教学设计、模拟上课等,并创造机会使学生一对一与一线教师结对子,向一线教师拜师;学校可与当地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建立联系,使学生就近参加教研室视导的听课评课,观摩教师大赛,收看教师大赛录像;还可请一线教师、教研员来给师生做教学、教研动态讲座,以增强师生对一线教学教研动向的了解,使培养的师范生更接“地气”。

通过与当地教研室、电教站建立联系,参加或观摩当地数字化、信息化的专题会议和讲座,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来为师生做专题讲座,使师生了解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一线教学的应用情况,学会这些前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例如:手持技术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上文提到的各种“互联网+”数字化教育平台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等。

三 结语

在完成化学师范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举办科技和一线教研动态讲座、落实自学能力培养、体现核心素养,还是联系一线教学等措施,都会经历三个境界[8]:一是依据行政部门和教师个人感悟,零星的、无系统规划的外部强加式(生搬硬套)体现和渗透;二是行政部门和教师个人对上述措施有感悟、有规划地外部浸入式体现和渗透;三是对上述措施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依所教学科课程和内容本质[8],科学的规划和整合式体现和渗透到师范教育每一个环节和教学行为之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成败。由于科技发展、国际竞争和国内形势的需要,要适应一线学校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应用,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培养出紧密联系一线教学的师范毕业生,就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师范教育的课堂、课外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为学校输送更多与一线教学接轨、更受学校欢迎的优秀师范毕业生。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接地气师范生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素质师范生的培养理念摭探——以高职师范教育为例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