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泵举升工艺节能研究与应用
2019-08-15于爽韩旭冀东油田陆上油田作业区
于爽 韩旭(冀东油田陆上油田作业区)
目前,某油田杆式泵的使用比例达到19.1%,所以其对整体检泵周期及费用影响将越来越大。
通过对杆式泵检泵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杆式泵检泵的主要原因为油管漏失,而这一原因将导致杆式泵不动管柱检换泵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1-2]。分析过程中发现,2014年开始出现由于密封漏造成杆式泵检泵的情况,在2015 年达到最高值,占比达66.6%,经过治理后在2016年开始有所下降。
1 技术拓展研究
1.1 针对管漏原因造成检泵进行的研究
1.1.1 小直径杆式泵(适用于衬里油管)
由于衬里油管优异的防磨性在管式泵中已得充分验证,但由于杆式泵泵筒的最大外径较大,无法通过衬里油管,因此为了能够顺利使用普通衬里油管,研究改造杆式泵的参数,以适应衬里油管的需求。主要针对泵间隙、泵筒厚度、支撑座围等关键性参数进行了改进,泵间隙由0.08 mm 改为0.03 mm、泵筒厚度由6.35 mm 改为3.20 mm、支撑座围由58.1 mm 改为48.3 mm,改造后小直径杆式的最大泵体外径仅为48.3 mm,能够顺利通过内径为51 mm的27/8in衬里油管。
1.1.2 大直径衬里油管
在减小杆式泵最大外径的同时,从扩大衬里油管内径着手,进行改造,基础管由27/8in变更为31/2in。
通过参数对比(表1)发现,31/2in衬里油管能够适用于普通杆式泵,由于其价格较普通衬里油管高,所以只在下泵出井斜超过25°/30 m时使用。
表1 衬里油管参数对比
1.1.3 完井管柱验封技术
由于杆式泵作业时需先下入生产油管后下入泵筒,而生产油管无固定球座造成无法对管柱进行试压,所以需要配套试压工具对完井油管进行质量验证。
工作原理:在完井油管下部连接底部球座。利用球座液体单向流动的特性,能实现油管正试压。当需要油管正注时,可通过加压,达到一定压差后球座脱落,实现油管正注。
1.2 针对泵密封问题造成检泵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密封破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密封材质本身的问题;二是由于固定方式造成密封受力过大造成。
在密封材质方面:通过对不锈钢、聚四氟乙烯、镍基合金等材料特性的研究发现,单一的材料很难满足密封要求,所以研发了双密封杆式泵。双密封杆式泵优选黄铜加镍基合金的组合形式,通过两种材质,四级密封可实现可靠密封。
在固定方式方面:2017年以前杆式泵的固定方式为顶部或底部的单固定。常会出现密封漏失问题。通过对杆式泵的泵体受力分析,双固定可以达到减小蠕动,进而减小磨损密封的目的[3-4]。通过在杆式泵顶部和底部分别增加支撑接头,实现顶、底双固定。
2 应用效果评价
2.1 小直径杆式泵使用效果
目前小直径杆式泵已经累计使用20 井次(15 口井),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因改造造成的不适用,平均泵效49.9%,载荷平均减少8.21 kN,电流平均减少8 A,检泵周期较使用前延长8天[5-6]。
2.2 31/2 in耐磨衬里油管使用效果
常规杆式泵配套大直径衬里油管试验3 井次。以高88-9井为例,井下38 mm抽油泵,泵深2 300 m,经过最大狗腿度4.87°/25 m。试验前原井普通油管、抽油杆磨损严重。实施作业下入杆式泵配套大直径衬里油管。待生产90 天后,起出井内杆式泵泵筒,检查衬里油管和抽油杆磨损轻微。
常规杆式泵能够通过大通径衬里油管,并且衬里油管能够有效保护油管,降低磨损。
2.3 完井管柱验封技术应用效果
管柱试压实施51 井次,一次成功率100%。二次试压11井次,成功率63.6%,并实现不动管柱作业,单井节约费用1 500 元,共节约费用76 500元,减少作业周期168 h。不合格的原因为油管磨损漏。管柱试压技术能够起到验证油管质量的作用。
2.4 双密封杆式泵使用效果
从2015 年底开始对密封材质、方式等不断创新及使用,由于密封漏失造成检泵的比例在不断减小,2017 年,只有2 口井因为密封问题造成检泵,且这2口井为单固定杆式泵(表2)。
2.5 杆式泵拓展研究
杆式泵生产防污染一体化管柱目前试验2井次(L9-12、G76-62),管柱下入顺利,封隔器坐封、生产正常,稳压10 min合格,证明封隔器密封效果良好,实现了杆式泵防污染一体功能和管柱试压功能。
表2 双密封杆式泵使用情况分析
3 结论
通过对杆式泵拓展功能的研究,扩大了杆式泵的使用范围,满足了其在斜井中的应用,增强了其适应性;实现了不动管柱作业的优势,减小了抽油机运转过程中的载荷和电流,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缩短杆式泵的作业周期;同时,杆式泵功能拓展研究,延长了杆式泵的检泵周期,提出了杆式泵防偏磨方式的新思路,对陆上油田作业区整体检泵周期的延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