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 经典传扬
2019-08-15石越雒元
文 石越 雒元
陶都宜兴山明水秀、百代风流、文人史话、源远流长,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传统工艺更是巧夺天工、独步天下,所制作的紫砂壶蕴藉天地精华,气韵充盈。紫砂壶是实用器具和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可以把人们的心境趣味很好地表达出来。由于历代能工巧匠的匠心独运,将紫砂泥这一自然之精华把玩于股掌之间,用那炉火纯青的技艺制作了许多令人为之叫绝的紫砂佳品。在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邵亚平多年的紫砂从艺经历中,他充分地认识到紫砂壶的内涵十分丰富,或美好祝愿、或劝善戒恶、或寄托情怀、或自娱娱人,让人在喝茶品茗把玩之余心有所感、心有所悟、心有所获。
《六方洋桶》 邵亚平 /作
《六方洋桶》壶是他的一件力承传统、以古见新的作品。壶身为一个江南水乡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柱状木水桶,将传统经典圆器与方器结合在一起,水桶的两耳高高竖立在两侧。整个壶的造型就像是放置在水桶内的水壶,而壶的肩颈就是露出水桶的水壶的造型。相比于包裹在外侧的壶身,壶的肩颈明显小了一圈,显得内外分明、秀外慧中,同时也使壶体看上去更加生动秀丽、端庄大气。壶盖采用的是牛鼻孔盖的样式,造型别致、惟妙惟肖、憨态可掬,修长的壶嘴和顶部简单大方的金属质感提梁。整器显得更加挺拔高俊、大气精致。壶身六面等分,棱角分明,比例完美,六面刻绘,苍劲有力,自成一体,别有韵味。
《思源对壶》旨在表达兄弟情深。壶体造型来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画题材“葫芦七兄弟”的原型葫芦形状,其中的一把较为素雅,特征造型以抽象为主,另一把则注重具体细节的塑造。葫芦的藤蔓、瓜叶等元素装饰壶身,生机盎然、趣味横生。壶体与装饰两者自然融入、相得益彰,对壶风格统一又各具特征,壶身均刻有“思源”二字,字体遒劲,刻绘入骨,寓意饮水思源、兄弟情深。
《岁月变迁对壶》是他设计创作的富有现代韵味和气息的一套创意作品。泥料采用不同颜色深浅的组合,色泽艳丽,颇具视觉审美,壶身点缀斑驳的纹络,凸显了自然沧桑之感。壶嘴、壶把和壶钮的处理则采用了绞泥的手法,塑造成木头的样子,惟妙惟肖、生动逼真,让人观之耳目一新。两壶容量一大一小,其中小壶为圈把造型设计,而大壶则采用了开放型的大半圆造型,使之具有向上伸展的趋势,表达出了岁月变迁、时光更迭之意。
《邵氏掇球》壶则是在继承经典传统的基础上,比较能表现出邵氏风格的一款壶型。传统掇球壶给人的感觉是稳重、端庄、平衡,符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审美习惯。从西方美学观点来分析,掇球壶符合黄金分割率的美学规律,是几种规范的几何图形巧妙、科学地组合而成,运用虚实、对比、统一,壶嘴、壶把、壶身各部分均衡协调,节奏、韵律互相呼应,以紫砂茶具的形式统一起来。而我制作的《邵氏掇球》壶,区别于传统,此壶壶盖和壶嘴造型别致,曲线流转,尤其是壶嘴的设计比较独具一格,仿佛是圆珠在内里 滚过一般,显得跳动而秀雅。
《洋桶》 邵亚平 /作
《邵氏掇球》 邵亚平 /作
《思源对壶》 邵亚平 /作
《六方高尚》壶的壶钮、壶流和壶把都是棱线清晰、块面分明的六方形体,给人以刚毅强硬的性格特质。而壶身的上部虽然也是六方形,却是方中寓圆,展现的是柔和饱满的气韵。壶身在由六个面的棱线形成的腰线下方迅速收敛成底,形成了空间上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在这把壶上呈现出来的既有方与圆的鲜明对比,也有方圆相济的贯通融合,刻绘铭文“山随画活,云为诗留”用刀老辣,意境唯美,更给壶增添了许多的雅趣。
“清闲供茗事,珍重比流黄。敢云一器小,利用仰前贤。”清代文人冯念祖作诗感叹紫砂壶的魅力所在。邵亚平通过几十年潜心研究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和风格特点,设计制作了许多的紫砂作品,感觉紫砂已经融入他的身体,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他还要坚持不懈地推陈出新,继续发扬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让紫砂泥土绽放更加神奇的艺术之花!
邵亚平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出生于宜兴陶都陶业世家,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深得老书记周伟赏识,拜工艺美术师叶秀芽学制壶。1984年到紫砂二厂任辅导员,随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元明学制手工壶。2003年创立了邵氏传人工作室,他与妻子徐荷芬女士合作的《十二生肖壶》《童乐图壶》《龙案图壶》等优秀作品,做工细腻、极具特色、造型生动,尤其擅长全手工《洋桶壶》的制作,再现了造型简练、便于提携、质朴醇厚的艺术特色,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众多藏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