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惠安南派石雕艺术的形成条件
2019-08-15王泽明
文 王泽明
惠安南派石雕如今斐名中外,其雕刻技艺精湛,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安南派石雕艺术的形成绝对不是偶然的,它的出现与发展是必然的,一些内在、外在的条件共同促进了惠安石雕艺术的兴起与发展。那么是什么条件形成了惠安南派石雕的艺术特点,造就了惠安南派石雕的辉煌?现简单谈谈惠安石雕艺术的形成条件。
一、地理位置
惠安位于福建省,福建省八成的面积都是山水丘陵,山脉绵延不绝,耕地面积稀少,可供耕种的土地更为稀少,但是石材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易获取,是惠安石雕发展的条件之一。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当地资源有关,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淮北平原就形成不了石雕艺术,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易于耕种,所以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地方文化风气的形成与当地某种资源的多少有关,福建惠安正是依靠这种理念,靠着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形成了它独特的石雕艺术。
惠安地处福建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再加上封建社会时代地主阶级土地侵占无度,人们无法从地里劳作获取食物,不得不另辟蹊径。而惠安最多的便是石材,当石材用完了直接去山里开采就行了,就算自己不去开采,买也是非常便宜。就这样惠安石雕人通过各种不同的尝试,将石雕不断地改良、不断地创新,使惠安石雕越来越出名。
二、社会需求
如果惠安仅仅只是靠所谓的石材资源丰富,是缔造不出独特的石雕艺术的,社会的需求才是某种艺术或商品发展的真正动力,光有石材资源,若是没有社会需求,那么资源再多,雕刻技艺再精湛,也将无人问津,彻底没落,化为尘埃。
当然,艺术品的创作离不开安稳的社会环境,没有战争,安稳的社会环境给了石雕艺术创作的前提。福建惠安社会环境安稳,受到战争因素的影响较小,不同于北方中原地区战争的频繁,惠安由于地处中国最南边的一片地区,统治者往往采取怀柔的方式安抚,这给惠安石雕艺术家雕刻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比于其他的艺术品,石雕艺术品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那便是质地坚硬,不易被损坏,从古至今大量的惠安石雕作品被保留下来。例如,北宋初期兴建的我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桥——洛阳万安桥是惠安历史上最大的石雕工程;南宋时的泉州东西塔为五层石塔,气势凌云,建成至今曾遇到数十次地震,仍巍然屹立,此乃惠安石雕工程之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惠安崇武古城,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惠安石雕工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人民大会堂前石柱、毛主席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厦门鼓浪屿全国最高的人物雕像郑成功塑像、莆田湄洲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深圳永福广场19.99米高的白色花岗岩“九龙柱”更被授予“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等,不胜枚举。而其他的艺术品,诸如书画、陶瓷、木艺等,已被毁坏的不知几何。
三、文化影响
惠安南派石雕艺术的形成也受到了当地与外地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惠安石雕艺术。
惠安南派石雕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惠安有一座瑞云塔,瑞云塔上面的莲花、狮子、力士等石雕艺术,还有一些佛教的佛陀、菩萨等雕塑,建造者希望通过石雕来传承和弘扬佛教艺术文化,所以说,惠安石雕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石雕艺术家们平时也会雕刻一些佛教的小器物。
惠安位于岭南,开化较晚,在唐宋乃至以前,都是犯人发配的地方,在读书人士的眼中,不过是一处穷山恶水之地,由于人口的不断迁徙,儒家科举文化的传入,惠安人也出现了一批热衷于科考的举子,于是他们通过瑞云塔来向神明表达自己对科举的热衷,他们请石雕艺术家们雕刻象征官位的山水鸟兽、儒家先贤,时时祭拜,表现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敬仰。正是由于这些举子,让惠安石雕艺术家们了解到了儒家文化,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从而使他们主动地雕刻一些融合儒家文化的石雕。
惠安石雕也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原始教派,道教更受官员、富豪们的喜爱。他们以积福、造福一方百姓的名义,兴建道庙,雕刻道教的神明,祈求长生不老。瑞云塔据传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是道教风水家的选址,道教崇尚自然、暗合天地规律,所以惠安石雕也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
惠安石雕还深受惠安本土文化的影响。雕刻品虽然会根据买家的需求制作,但是他们只会提出大体的需求,惠安石雕艺术家们在雕刻品上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因此惠安本土的一些文化就会出现在这些雕刻品上。
木化石《论道》
《虾趣》
所以说,惠安石雕艺术深受儒家、道家、释家三家文化的影响,再与惠安本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惠安石雕艺术。
如今,惠安南派石雕在世界雕刻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惠安南派石雕的形成总的来说离不开这三个因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材资源的丰富、易获取是惠安南派石雕形成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安稳的社会因素给惠安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土壤。中原文化与惠安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推动了惠安石雕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