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黄韧带增生所致的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2019-08-15杨荣思施炜城颜俊吴建阳陈春美张少雄李超颖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椎管显微镜脊柱

杨荣思 施炜城 颜俊 吴建阳 陈春美 张少雄 李超颖

(1石狮市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 石狮 362700)

(2石狮市医院骨科 福建 石狮 362700)

(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椎管狭窄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也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1]。在椎管狭窄的类型中,黄韧带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由于其特点,在临床发病时对患者的伤害也较为巨大。在本研究中,分析了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黄韧带增生所致的椎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4月—2017年4月,3年内收治的黄韧带增生所致的椎管狭窄患者,数量为80例。所有患者经腰椎X线、CT、MR等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等被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症,并且是由于黄韧带增生导致的。其均需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需实施手术治疗,但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需实施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椎板开窗最大径、术后局部伤口疼痛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评价效果包括:Nakai标准评分,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椎MRI、腰椎X线正侧位片、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以及CT三维重建等等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且批准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实施手术治疗,但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需实施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具体如下:

1.2.1 常规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首先需进行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并通过后正中入路,显露患者双侧关节突关节外侧。将棘突剪除,并将椎板打磨变薄。同时需根据CT判断骨化物位置,使用薄抢钳咬除椎板。若在手术前影像学结果显示骨化范围较大,并且椎板间隙消失,可首先为骨化物外缘进行打磨,当骨化物四周游离后可将其剥离并取下。同时若患者下胸椎不稳定,可对不稳定节段使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处理并植骨。在手术后可实施常规处理。

1.2.2 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 观察组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取得专利的脊椎微创手术的通道建立装置治疗。在临床治疗时,可首先建立起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并通过脊柱微创手术通道进行入路,并通过显微镜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术后本组病例均随访6月以上。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椎板骨窗最大径、术后手术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按Nakai标准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于手术前1d、手术后1天、手术后1周和手术后6月进行疗效评估;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月进行腰椎MRI平扫和腰椎正侧位拍片;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行腰椎CT三维重建。需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VAS疼痛评分、伤口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VAS疼痛评分、伤口疼痛时间对比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VAS疼痛评分、伤口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项目 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t P手术时间(min)59.20±10.73 98.93±25.41 4.648 <0.05出血量(ml) 33.53±6.08 39.68±15.43 7.969 <0.05手术切口(cm) 1.66±0.11 9.54±1.22 40.685 <0.05疼痛时间(d) 1.24±0.37 3.54±1.78 8.169 <0.05住院时间(d) 3.63±0.59 9.93±3.76 12.395 <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和腰腿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和腰腿VAS评分如表2。

表2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评价JOA和VAS的变化曲线

对照组在治疗后的JOA评分和腰腿VAS评分如表3。

表3 对照组的临床效果评价JOA和VAS的变化曲线

3.讨论

椎管狭窄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类因素导致椎管径线缩短并压迫硬膜囊、神经根或是脊髓,最终导致肢体出现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而黄韧带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则是其中多见的一类[2]。由于其特点,在临床发病时症状出现较为迅速,因此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对黄韧带增生所致椎管狭窄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为了当前临床研究中的重点。

而在对椎管狭窄患者治疗时,手术是较常见的方法。尤其是通过手术治疗,更是可以对黄韧带增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因此可取得针对性的治疗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由于当前手术的特点,需要创造出手术通道[3]。而在此期间会导致大量出血以及较大创面的情况,因而会对治疗安全性造成影响。

基于这一点,我们需通过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通道方法进行手术。这一装置包括安装杆、固定调节座、安装座、钢丝、定位导向套。在临床治疗时,将安装杆竖直安装于病床上,将固定调节座套设在安装杆上,并通过锁紧螺钉锁固,旋转把手,带动钢丝前伸,使得相邻的关节组件处于可调状态,调节移动钢丝,使得定位导向套对准需要建立通道的位置,然后旋转把手,带动钢丝后移,使得相邻的关节组件收紧将钢丝形状固定,相邻的关节组件相互抵靠不能在移动,此时,定位导向套已对准需要建立通道的位置,然后将通道管插入定位导向套内,经定位导向套的导向,使得通道管准确置入需要做手术的部位的肉内至脊椎椎板上建立手术通道。

由于脊柱微创手术通道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时有着安全可靠的特点。通过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可在微创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手术入路。在此期间的创面面积相比传统手术更小,而出血量也显著更少[4-5]。因此在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疼痛情况均可得到显著降低。尤其是在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治疗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病灶信息,因而在手术中也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对患者病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而对正常组织不会造成伤害,在实际的治疗中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6]。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通过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后,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伤口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黄韧带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患者治疗时,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明显更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椎管显微镜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显微镜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显微镜下看沙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