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2019-08-15陈德超曾迎春徐昭英郭艳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肠胃炎特异性阴性

陈德超 曾迎春 徐昭英 郭艳

(自贡市大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自贡 643000)

病毒性肠胃炎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呕吐等情况,主要的致病病菌为诺如病毒,该病毒具有很高的随机性,发病患者的年龄极为普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进行就趁的肠胃炎患者进行检测,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比较,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中心进行就诊的肠胃炎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年龄(41.5±7.5)岁,所有的患者均有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每日排便≥3次,且粪便以及血常规检查无特殊情况。

1.2 方法

1.2.1 样板采集方法 所有的实验样板采集便盒均由市疾病预防中心统一发放。对所有患者3日内的粪便样板进行采集,每份样本在5~20ml之间,标本采集后立即低温送检,如有不能及时送检的情况,则需要在-20℃的环境下冰冻保存。

1.2.2 样板处理方法 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对待处理的样本在室温下复融,取样本稀释液1ml,之后在其中加入0.1g的固态粪便样本摇匀混合,在常温环境下静置10分钟,接下来在5500r/min的离心机下进行离心5~6min

1.2.3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其主要的反应体系有:2.5μL缓冲液,2.5μL的BSA,模板RNA 1.5μL,2.5mol/L MgCl2等。将PCR反应体系离心,使用PCR仪进行扩增。在94℃的环境下变性反映3min,接下来反应1min,58℃反应80s,72℃反应1min,将以上顺序反复进行30~40次。将反应体系放入恒温扩增系统中,在43℃的换机构下预热反应5min,最后将5μL的反应酶依次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检测。最终得出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对比

运用两种检测方法对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其中有48例患者的结果均为阳性,60例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检测结果为阳性53例,阴性67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阴性的患者有65例,阴性55例,见表。

表 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对比(n)

通过表中的数据,在实验中,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准确率进行计算:

其灵敏度为:均为阳性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数=48/55×100%=87.27%

其特异性为:均为阴性数据/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性数=60/65×100%=92.31%

准确率=(均阳性+均阴性)/总例数=(48+60)/120×100%=90.0%

3.讨论

病毒性肠胃炎是当前临床医学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诺如病毒是导致病毒性肠胃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诺如病毒有名若瓦克样病毒,其本身具有感染性高,抵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患者一旦感染后具有持续缺乏免疫力等现象,对患者的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诺如病毒形状呈圆球状,直径大约在25~38nm之间,传统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是通过电镜检查,但是该检查方法具有极低的检出率,这项检测方法是分别基于病毒外形特点、主要抗原决定簇和特异性核酸序列而建立的,并且和操作手法也有密切的关系[2]。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对诺如病毒的检测是采取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但是需要检测人员具备更高技术水平,因此,运用该项技术检测前,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本研究结果通过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其中有48例患者两种检测均为阳性,60例患者均为阴性,通过对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的检测,其灵敏度为87.27%,特异性为92.31%,准确性为90.0%。本研究结果与刘远兴[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该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诺如病毒的检测使用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能够快速有效检测出来,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肠胃炎特异性阴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肠胃炎中的效果
吃什么食物有利于肠胃炎的恢复
中兽医治疗牛肠胃炎的分析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