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书画叫沈子丞

2019-08-15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苏州上海

记者 亦安冉

苏州人一般不争哪个圣贤或名人是从苏州走出来或是在苏州待过,以至于很多本地人稀里糊涂好多年才知道,原来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等等之类的大人物居然都在苏州做过官!原来历史上那么多显赫的达官贵人居然都在苏州养过老!苏州人比较笃定,是我的就是我的,别人争也争不去,总之就在那里。可是,前一阵子,一个并非苏州籍,已然作古的画家,在苏州书画界刮起了一阵旋风,让人忍不住要细数下他和苏州的过往。

说起来,这个画家的名字对大众来说有点陌生,但在书画界却名头响当当,从民国时,就担得起一流书画家的名号,更是近现代国画界享有盛名的人物。业内专家说,他是“一流的书画,二流的名头,三流的价位”,这个人就是沈子丞。

近年来,吴门画家的作品不断受到市场和藏家追捧,那些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和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品尤其受到青睐,沈子丞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且饮沈墨——沈子丞书画展”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开幕,共展出立轴、册页、手卷、成扇等形式的山水、人物、花卉作品真迹共70余幅,其中许多作品是首次在苏州亮相。

少有所成

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的第一批画师,在苏州美术、工艺界都有杰出贡献的沈子丞先生,画风“清润高逸而不泥古,笔墨苍浑而饶有天趣”。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沪上绘画高手云集,沈子丞年纪轻轻便跻身“海上画派”高手之列。17岁考进中华书局,上世纪30年代就已驰名上海画坛,并结识郑午昌、马公愚、张大千等人,并一起办过画展。1947年,上海出版的《美术年鉴》一书刊载的沈子丞小传,这样描述道:“画人物以老练笔意,取法新罗,古朴可爱,异于时流,偶作儿童小景,则别饶风趣”。

少有所成者,通常有家学渊源。沈子丞父亲在嘉兴北门大街上开了一家书画店,年幼的沈子丞一有空就到店里临摹画画,练就了一身童子功,读小学时,又得家藏丰富的图画老师谆谆教诲。17岁那年,沈子丞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图画部,并因此机缘得识庞莱臣、郑午昌等许多艺坛老前辈,山水画上,得到郑午昌的悉心指导,又师从著名学者张献之学习诗词。

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沈子丞在20岁前就已在人物、山水、书法、诗词、古代画论等多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苏大文正学院展出的众多画作,融诗入画,作画赋诗,颇有明代“吴门四家”书、诗、画结合的意趣格调。像《平林一抹色苍苍图》里,沈子丞先生自题七律一首:“平林一抹色苍苍,信步闲行背夕阳。许我胸中容块垒,任它世上笑疏狂。中秋云掩蟾光白,重九风催菊蕊黄。时序催人真局促,鬓丝禁得几番霜。”

观摩沈子丞的书画,往往感受得到其中对传统的敬畏。据说,沈子丞一生先后临过顾恺之《女史箴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李公麟《维摩演教图》、赵子昂《莲社图》、唐寅《王蜀宫妓图》等等。坚持传统中国画的手法,着眼于意境,更以书法入画——似乎是沈子丞先生的一贯追求。沈子丞的书法据说取学于三国钟繇,行中有隶,浑厚古朴,体势在隶楷之间,奇崛而有灵气。浓淡相间,外弛内张,沉着洒脱。苏州虎丘的古建内挂着一幅行书对联“花逢微雨好,山爱夕阳时”,就是出自沈子丞先生之手。此次的书画展上,更展出了多幅独立书法作品。《中国美术年鉴》这样评价他的书法:初学恽南田的飘逸俊清一脉,继而取法钟繇,用笔外婉内遒,灵秀浑厚,墨色浓淡相参,有似画似字的意境,加上他广博的知识,题词堪为画幅增色,常以自作诗题画,可谓熔诗、书、画于一炉,才气横溢,画坛鲜见。

老有所为

按说,沈子丞并非苏州人,年逾半百后才来到苏州,与苏州的情缘却异常深厚,他不仅在苏州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二春”,也为苏州的美术、工艺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沈子丞被吸收为全国美协上海分会首批会员。1951年上海筹建“中共一大纪念馆”,被委任副馆长之职。1958年8月,被戴上“右派”帽子的沈子丞寄身苏州,到苏州文化工艺美术厂从事设计及创作。来苏后,他先后创作了《拙政园全景图》、《百美图》及山水作品等长卷。后又转入吴门画苑设计室,他是吴门画苑“十老”之一,曾参加了《十老画展》。1960年上海派员来苏宣布恢复沈子丞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身份,恢复其名誉,但他仍然选择留在了苏州。

上世纪70年代初,沈子丞被下放到苏北东台。1977年从苏北东台重返苏州后,尽管其户籍在上海,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虽经常往返苏沪之间,但主要还是居住在苏州,这期间沈子丞被聘为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顾问。晚年的沈子丞淡泊处世,潜心墨海,创作了一幅幅书画

精品,并在苏州培养了一批有作为的弟子,对苏州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直到1996年,92岁高龄的沈子丞寿终正寝,长眠于苏州白马涧建林公墓。今年也是沈子丞诞辰115周年,苏大文正学院的书画展现场,不少书画名家、艺术爱好者及学院师生慕名而来。

《中国美术年鉴》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他特别擅长人物画,用笔清润古朴,在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墨奔放之中有凝练,飘逸之中有沉着。他所画的仕女,体貌端庄清秀,神态温婉含蓄,毫无那种搔首弄姿,浮艳轻薄的情调,使人感悟到深沉蕴秀人格的美妙化身。他的山水画,师法石溪、石涛,但食古能化,谿径另辟,隽逸清新。他不常画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却喜画几簇芦苇、数株寒梢,或庭园小景、乡村篱落,其中点缀渔翁樵叟、老妪童稚,富有超世脱俗的诗意,又颇有栩栩如生的情趣……观沈子丞之为人,则清高自娱、刚直不阿。他常言:“画岂能幅幅皆精妙乎?精选者不过十取二三”,这种“十取二三”的艺术主张,正反映了他认真严肃和谦逊的态度。

Tips: 沈子丞其人

原名德坚,1904年10月出生于浙江嘉兴。早年就职于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所图画部主任。1949年后曾任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1957年后一度于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顾问。擅长人物、山水,笔墨静雅,气格清和。精通画理,长于鉴赏和围棋。书法学钟繇,体势在隶楷之间,奇崛而有灵气。出版有《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沈子丞书画集》等。

沈子丞先生的绘画拍卖记录屡创新高,2012年12月他的“秋游图”立轴被上海崇源公司以26.4万元价格拍出,同年12月他的十开小册页也被上海天衡公司以22.45万元的价格成交。业内人士认为,从沈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来看,目前他的作品价格仍属偏低,未来沈老的作品定会走红市场。

猜你喜欢

苏州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园林之城——苏州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