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08-15马功文解燕
马功文,解燕
(安徽省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大学英语教学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在未来十几年内都会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当下高校英语教学受多样化、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及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更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重拾人本主义,并以其为基础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构建并完善人本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观,体现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
一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当代国内高校提倡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其主要思想是教育要发掘学习者的潜能,并营造一定的环境来促使学习者主动完成学习。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较传统理念对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及个人发展有着更多的重视,并对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个人价值加以重点关注,保障学习者能够发掘并培养自身潜能,充分彰显自身个性。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阶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要创造最好的条件,使学习者能够以最佳状态来体验课堂,促进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打造易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大学英语教育环境。
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教学指导,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及学习态度未加以过多关注。在学生方面来讲,长期接受灌输式教学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学习习惯难以自行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转变,导致其在英语学习上多以被动性学习为主。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的应用,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引方向,推动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多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全新的解读。
二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大学英语课程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情况下,还向学生展示了世界其他地域的文化,是学生探寻世界的敲门砖。正因大学英语兼具人文特点与工具性,因而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国际文化知识的拓展,培养其文化素质,而这就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实际体现。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但在教学模式上,传统教育方法还常见于各大高校的英语课堂中,教学过程中无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错误模式还存在于许多高校的教师身上。国内大学的这类英语教学问题有很大程度是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理念虽有较长时间的宣传,但受种种原因影响,实际推行效果与理想情况可能存在一些偏差,考试成绩仍然是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唯一关注点。当代高校已建立了丰富的英语资料库,并推行了网络课程平台,但这些高科技产物还存在局限性,在学生中未能得到大规模推行。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要应付各类考试,还是完成自己未来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英语教学应综合多种教育手段,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以立体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的进化。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大学英语课堂的人文环境建设也要依赖于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诉求,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来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表现与自我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课堂上教师应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课堂,这样才能实现人本理论教育观念的要求,也是推动课堂向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自身情感不受教师重视,部分教师也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人本主义理念,能够弥补国内英语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能科学规划、实践自身编制的学习计划。
三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教育中推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现下各大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是实现人本教育理论的前提。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行规划学习目标、编制学习计划,并对计划完成度进行自检。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具备合格的自我管理能力,这需要大学教师的指引。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有繁重的专业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对于推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措施,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采取分级教学模式
分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阶段,正确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学习层次等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体差别的教学,缓解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保障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部分高校会对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测验,并以此次考试成绩作为英语课堂分班依据,但这种分班方式较为粗糙,同一个英语班内的学生,不同个体对英语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分级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并能兼顾个体差异,使基础不好的学生能够快速提升能力,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细化。
(二) 调整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工具性特点的语言,其教育方法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应对学生采取激励的态度,避免学生产生负面的学习情感。学生一旦对语言学习产生抵触,则语言就无法被学生真正掌握,造成其难以实现语言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教育环境,避免学生产生心理戒备,使学生能够放松地应用英语。教师可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个性特征等因素,来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以丰富的课堂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掘教材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本化建设。
(三) 教学评价模式要注重人本主义理论
大学教育中,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当下国内各大高校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者主要是校方及教师,缺少对学生自身评价的重视。部分学校有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环节,但大多流于形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未真正发挥个人评价的作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需要教师将学生的评价作为重点内容,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需要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真正意义。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以推动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的,来自学生自身的反馈能够使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积累教学经验,并能使教师有更为清晰的教学方向,对教师未来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的改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开创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生自评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赢的重要措施。
四 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应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学生及教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观念能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得以更新,使其能够掌握更科学、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能有效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对其英语应用能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教师来讲,在教学环节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共同交流英语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技巧,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人文环境,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得到教学质量反馈,是教师完善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