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和对策
2019-08-14朱永波
朱永波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端正,心理障碍等……因为范围广人数多而演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皆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留下子女和年老的老人陪在当地读书。这些孩子由于过早脱离父母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身心有很大的冲击。
关键词:贵州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教育
一、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我省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局限性,大多数农村地区离县城偏远,很多偏远地区不通公路,所以仅靠在农村种地抓收入那是天方夜谭,经济收入低微不得不让大多数的年轻人夫妇涌入外地务工,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在2014年贵州社会蓝皮书上的一项调查显示:贵州中小学留守儿童约240万,占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正在面临种种社会难题的挑战。
(一) 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爷爷奶奶忙于干农活又加上家庭经济差,很多家庭不给学生吃早餐就到学校上课,仅仅是因为在学校会有营养餐吃,对于正长身体的小孩来说这个营养是远远不够的。
(二)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根据我的调查了解大多数父母外出要年关过年时回家一次,平时一忙,有的上夜班,时间对不上甚至头十天才与家人联系一次,如果有些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差的那时间就更长了。有的家长因为挣钱心切走上赌博贩毒的不归路,更有甚者因为出去没挣到钱,无颜面对家里老小直接和家人断绝联系,种种现象让这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孩子在心理有了很大的阴影:他们不善交流,不够自信,甚至有心里话也不和老师沟通,变得孤僻,脆弱,不上进。
(三)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儿童由于防护能力弱,在缺乏家长教育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四) 留守儿童德行问题
试想一下一个心里有阴影的,情感不够健全的,品行低下的人,怎么可能会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大爱社会的品行!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性格和缺乏有效引导的原因,他们往往表现出性格孤僻,自私,占有欲强等德行问题。
二、 留守儿童及心理扭曲产生的原因
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着如此大的挑战,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浅薄的见解。
(一) 从家庭来看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很特殊,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很多年轻人是因为到外面打工才找到媳妇,在外面几年间生两三个小孩带回家,媳妇由于不能忍受这里的交通,这里的贫穷而离家出走,这一走音信全无。一部分留守儿童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是很容易走叛逆或自卑的极端路线。这样的遭遇对于一个本来条件就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下有几个儿女吃饭穿衣,哪里顾得了他们是否快乐、是否健康、学习是否好!
(二) 从学校教育来看
就我们一个村小而言,70来名学生就有50多名父母不在身边,每学期家长会几乎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的重心是在农业上。这样在管理学生方面的沟通交流很难达到有效效果。贵州这边经常有报道某个学校一个老师既当校长又是班主任,加上村小大部分教师是上了年纪或者刚出来工作的年轻教师,所以学校很难开全心理、安全、生存技能方面的课程。
(三)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向城市,早在2003年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2年增长8.8%。而近些年由于城市不断加大投资建设打工潮更是愈演愈烈,一些农村家庭为了生计举家出动。由于工作地点、经济条件以及上学户籍的限制,使他们不得不将子女交由父母或他人代管。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大趋势下滞留下大批留守儿童,家里爷爷奶奶的话他们不听,于是在社会上小偷小摸、下河洗澡,到处惹是生非,无心念学。
三、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措施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学校是主战地,但这必须要有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且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在于帮孩子建立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氛围,让他们健康独立自信乐观地成长,从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 学校采取措施帮助
比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这里面包括留守儿童档案,亲情电话,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以及各种适合儿童业余充实的书籍。当然了现在我们也有许多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事业在做,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不能给留守儿童贴标签,而要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
(二) 家庭构建和谐氛围
家庭对儿童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生活习惯的养成,日常行为的管理,学习的辅导,情感交流与满足,社会网络的形成及家庭保护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留守儿童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和引导,而在一些单亲或隔代监护的家庭中打骂教育普遍存在,而在一些条件好的家庭溺爱,放任盛行!家是心灵的港湾!再野的孩子晚上也会回家,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累了自然回家。
(三) 政府加大投资
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与群策群力,各级政府更应该上下齐心,各部门齐抓共管。留守儿童工作应与精准扶贫挂钩,努力完善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在横向上,各地方政府部门应专门成立留守儿童工作组对各单位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为社会资源的整合搭建平台,积极发挥非政府的作用。
(四)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除了学校、家庭、政府外,还有一个力量不可忽视,那就是社会的力量:媒体,企业,用人单位,志愿者。
贵州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经济比较落后,交通欠发达,更是催生了留守儿童数量愈演愈烈,加之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比例高。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和留守子女是一个庞大群体,留守儿童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义务教育体制,为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參考文献:
[1]叶敬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身残心不残 热心办幼教[N].现代农村报,2006年11月24日.
作者简介:
朱永波,贵州省遵义市,贵州正安碧峰镇洪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