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2019-08-14马玉国
摘 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下教育界一个很热门的关注点。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些年来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情感;创新
一、 注重培养师生情感,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每位儿童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这点,并且应充分地让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使学生免除种种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暴露出来。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一开始先帮助学生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让他们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学生不加思索地猜“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评价,而是接着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检验一下吗?”通过验证,学生很快自己就发现了这一结论是错误的。总之,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便营造出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二、 重视交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我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提出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
三、 充分“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精神
“开放”数学课堂包括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提供“开放性”的探索材料等许多内容。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要求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我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調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 鼓励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教学要为学生营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尽量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我设计一系列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菱形、三角形等。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辨别什么是三角形,什么不是三角形,通过说“为什么?”把生活常识提炼为“数学定义”,从而得出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动手拉动四边形和三角形,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予以证实其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提高。
五、 设计开放练习,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开放性习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解题过程多样化,结果不唯一,学生就必须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变换着思维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正确判断。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当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我出了几道练习:(1)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2)学校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 )%;(3)通过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后,我校学生用水量从原来占学校的用水量的( )%降到( )%;(4)联系生活实际,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开放性习题的解题过程是灵活的,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外,最有价值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培养,创新意识就会进一步增强。
作者简介:
马玉国,辽宁省盘锦市,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渤海二小。
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73.
作者简介:
罗秀兰,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