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2019-08-14余艳艳

读天下 2019年18期
关键词:观察力小学作文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作文;观察力

一、 观察的含义和特点

观察的字面意义是详细地看。但从写作心理认知能力结构上讲,观察的内涵要复杂得多。科学地说,所谓观察,即主体心灵借助眼睛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感知。

由上述定义可以归纳出观察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 观察具有整体性

观察不是孤立地“看”的单项运动,而是以“看”为主的多种感觉器官综合活动,在“看”的同时,其他感觉器官如听、嗅、触、味觉等都参与其事。只有各种感官并用,互相配合,才能得到事物完整、清晰的印象。只有综合感官的协同作用,作家才能获得敏锐的感受力,奇特的想象力和新异的创造力。

(二) 观察具有理解性

写作主体在观察活动中,对反映对象,不能满足于感官的浅层感知和一般属性的认识,还须伴之以思考,动之以情感,调动生活的积累,以求得对感知事物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这样观察得来的东西,才对写作活动具有价值。

(三) 观察具有选择性

写作主体的感知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和了解,作者观察生活,总是从一定目的出发,为写作获取材料,这样,感知什么,表现什么,就不能不对感知对象,感知内容进行严格的选择。所以,观察只有是自觉的、有选择地感知活动,而不能是自发地、盲目地活动。

二、 观察的作用。

(一) 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

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的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去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二) 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物”就是材料。凡是社会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特征、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而从丰富复杂的生活中,亲自观察得来的第一手材料,最富有现实的品格和感动读者的力量。

(三) 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写一篇关于山茶花的说明文,要对多个品种的山茶花进行观察,如“花色”“花型”“花瓣的多少和变化”等,只有在认识和了解之后才可以行文。对人、景、物的描写,也要在对客观对象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观察之后,才可能把握住特征,作准确、形象的描摹。

三、 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一) 观察要以辩证的观点指导

所谓辩证的观点,即全面的客观的观察事物的观点。用一切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僵化的观点去观察实际,往往不符合事物的变化规律,甚至会出差错。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用辩证的观点为加以引导,正确处理观察所得的知识,培养观察的能力。

(二)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讲,方法是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在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作文时就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并教给有关的观察方法,使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 扩大生活的领域

古往今来的名作家,他们活动的领域、爱好的范围、知识的视野都是宽阔的。从司马迁到李白、杜甫到鲁迅,莫不如此。因此小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要培养观察能力,就必须尽量扩大生活的领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人和物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四) 培养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

兴趣,可以引導人自觉不自觉地接近对象,关注对象,促使你步步深入,追根求源,非了解个水落石出不可。要保持长久的兴趣,就得养成观察习惯。

(五) 坚持写观察笔记

小学生应坚持写观察笔记。不论何种观察都应记录下来,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好办法。记写观察笔记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养成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记写的本身,就是练笔,就是一种写作。

四、 观察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

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目光投入广阔的生活深问,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把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两个互相补充,互相交织,达到对事物的不断认识、深化和了解。

(二) 要善于发现别人不易觉察的东西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是很多的,如何从中发现别人不易觉察的美,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者除了综合运用各种观察外,还应注意发挥情感经历和情感积累在观察中的作用。人物特征、事物特征触动观察者某种潜在的情感;观察者以某种情感去采撷相应的人物特征、事物特征,不仅是构成观察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这样捕捉得来的人物特征、事物特征是丰富的、动人的,往往是别人所没有的,最富个性的。

(三) 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运用和交流

要使观察所获得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运用和交流,所有的观察结果处理、运用和交流的要求应在观察前就提出,这样不仅起到巩固观察成果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观察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写作材料的来源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必须掌握观察的方法,抓住所观察人和事物的特征,尽量扩大生活领域,积极开放感知器官,培养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经过长期观察实践,提高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忠红.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18).

[2]杨小波.观察·读说——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两种作文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4):64.

作者简介:

余艳艳,安徽省阜阳市,开发区京九路办事处申寨小学

猜你喜欢

观察力小学作文
数数看
观察力大考验
美国小镇找找看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观察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