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中“以读辅写 以写促读”分析
2019-08-14孙淑蓉
孙淑蓉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综合性学科,是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渠道。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文章鉴赏能力、语文思维等多个方面,这也是高中生语文写作中的必备能力之一。由此可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双项能力发展。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将着手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分析如何开展“以读辅写,以写促读”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学科素养。语文知识本身的多样性、丰富性,也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各个教学模块拆分教学,而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的本身特性,开展复合型语文教学模式,也就是笔者所谈的“以读辅写,以写促读”,将阅读模块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针对同一阅读教学内容开展两种模块知识教学,从而真正的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将从“以读辅写”“以写促读”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开展复合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 “以读辅写”——提升写作能力
(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写作与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语文试卷中往往占有的较大的分数比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可看到,学生在这两部分丢分十分严重,更是拉大学生成绩的关键,学生在写作中常常苦于没有写作思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书籍是高中生获取写作知识的重要渠道。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主题选择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百遍阅读中自然掌握写作技巧。例如:教师在以“景色描写”作为写作研究的主题时,教师可以选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这两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在掌握在对景色进行描写时可以使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拟人”等多种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思维关系着高中生语文写作中的行文结构。根据高中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行文结构松散、混乱是高中生写作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高中生的语文思维缺乏锻炼,没有形成成熟的语文思维体系,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行文结构。语文思维培养不是朝夕之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如何借鉴文章的写作结构与构建写作内容。例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讲解如何构建以人物为核心的作文结构。教师可以选用《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辅助语文写作的阅读素材,让学生思考在构建为以人物为核心的文章时,需要选用一系列的典型事迹突出人物形象,并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作为行文的线索,反复地体现在不同的事迹中,从而丰富人物形象。
(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鉴赏文章的结构、遣词造句、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并在课文的研读中真正的内化文章的各项知识,并在写作中实现知识迁移与知识实践,通过扩写、仿写、创新模式的写作锻炼,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成熟的写作技能。例如: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象征主义进行语文写作时,教师选用《老人与海》选读性课文作为研究范例,可以看到在这篇文章中将老人是人类意志力的化身,大海是人生挑战的竞技场,文章整体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写内容,让学生先将文章中的对话以旁白的形式进行改写,并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课文重写,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老人与海》中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写作情感,并让高中生在多次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复合式教学中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 “以写促读书”——提升阅读能力
(一) 以文促文
语文写作与语文阅读是相互的,文章都是其核心内容。写作是学生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阅读文章是文人名家的文学展示,高中生与文人名家的文章虽然在写作水平差异上较大,但文章结构、基础知识、文化底蕴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写作题材与写作知识结构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素材是可行的,从而实现“以文促文”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有一个梦想”作为写作主题,采用排比段的写作手法讲述学生自己的梦想,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我有一个梦想》课文内容进行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采用排比段写作的目的。
(二) 以情入情
文章是一种书面的语文艺术,内涵丰富的文化精神。语文阅读教学中掌握文章主旨、了解文章情感,是开展语文深入阅读的基础。高中语文教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面对记叙文尚能抓住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涵,但在进行“形散神不散”的散文阅读学习时就十分困惑。为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形式,探究自己在同类型写作时会如何开展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个人情感角度融入作者作品的情感之中,从而与阅读文章的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文《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一段民国时期仁人志士进行游行示威的影视视频,并让学生根据影视内容进行片段描写。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作品,为开展《纪念刘和珍君》课文做好情感铺垫,有助于学生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三、 结语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与写作的复合教学中充分的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共通之处,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双项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献:
[1]余党绪.比教学范式建设更迫切的,是改善我们的思维——关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8.
[2]顾岚岚.“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之我见[J].语文建设,2018(1Z):21-23.
[3]陈丹.《方山子传》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8.
[4]王剑.阅读史传文学,提升核心素养——以高中教材《史记》选篇为例[J].语文建设,2018,No.381(9):69-71.
[5]李彬.例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名著阅读的融合[J].语文建设,2017(6).
作者简介:
孙淑蓉,山西省晋中市,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