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思考
2019-08-14范启林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走生活化教学路线,将更多科学知识直观、真切、形象地展示给小学生,讲他们能懂、能接受的知识内容,进而促成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所以在本文中就主要讲述了当前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其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现实意义;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育是相当奇妙的学科,它将小学生带入了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实践、且与能(能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新体验世界中。在这一体验世界中,教师传授各种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科学、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探索科学的能力,让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变得极具意义与价值。而为了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学好科学知识,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展示知识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说明小学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
一、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关键,它希望教师能够摒弃传统中相对刻板教条且单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思维,而是将学科教学内容充分融入生活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化科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就成为一种必然发展的良好趋势,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潜力。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这些也正是传统教学中所不具备的。在生活化教学中,它就希望教师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突破理论,大胆实践,破除传统中完全隔离、封闭的教育机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深入到科学学习生活中。从理论上来说,小学科学本身也是基于生活实践所产生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设身处地地渗透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正确的(必然趋势),这能促进学生的“学思结合”,对学科发展很有好处。
二、 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开展源于小学生本身,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鲜明,即他们的身心发育具有很大局限性,思维模式主要围绕形象思维展开,而科学课程则主要基于生活中的实际形象案例展开,二者由此不谋而合。所以教师为了深度激发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建立生活化教学体系,不断唤起小学生的感性兴趣与生活化经验,让科学教学活动全面融入生活,让小学生乐于探究科学、体味生活。所以说通过生活化思维引导科学教学是一种感性引导,它唤起并建立了学生的感性生活体验,让学生乐学其中。
(一) 创设教学情境、在生活中寻找科学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引导学生捕捉各种生活现象,同时创设生活化场景来帮助学生发现各种科学现象,积极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将学生、课堂生活化场景以及小学科学知识内容三位一体联系在一起。举例来说,在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温度与水的变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就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有盖子的茶杯,然后在茶杯中倒入满满一杯热水,并先不盖盖子,此时在盖子内侧会布满水珠。教师此时会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知道吗?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到杯盖上的呢?”此时学生们纷纷思考讨论,而教师则列举出一个小案例“大家在家里浴缸里泡澡时很舒服,会发现天花板上会布满大颗水珠,而且水珠滴下来掉到身上是冰冷的。”此时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而教师就会将上述两个案例实施联系起来,并表示两个课题其实是描述了一个同样的科学道理,即水在遇热后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途中会遇冷变成水珠,并附着在诸如杯盖、天花板等等位置。这种温度与水的变化就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探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学习好奇心与生活化情绪,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实践
生活化教学还应该以注重实践探究为主,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开展生活化探究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比如说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在班级中饲养了一只蚯蚓,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蚯蚓的活动特性。在观察之前,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几个观察要点:第一,要求学生尝试触碰蚯蚓,并观察它的应激反应;第二,将蚯蚓放入暗盒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并用猫眼电棒射入一道光束,观察蚯蚓是否具有向光性,具体的向光性表现如何?第三,将蚯蚓横向切成三段,观察蚯蚓的再生能力(除了观察需要,平时不要伤害小动物);第四,观察发现蚯蚓是没有脚的,结合这一生理特点思考蚯蚓是如何移动行走的。结合上述四点,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写下每日观察日记,认真记录所有实验过程,并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获得最终结论,解决疑难问题点。
(三) 布置生活化作业、注重課上课下学习联动
教师希望将生活化场景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帮助他们实现课上课下学习联动,打破传统课堂束缚,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获得科学知识、信息的能力,进而在生活中探寻各种素材、案例来完成知识点学习。比如说,教师应该提出教学新思路,即放弃传统实验中所采用的各种导管、烧杯,而是尝试在生活周边寻找随处可见但却并不引人注意的素材来展开科学实验,通过这些新素材实现课上课下学习内容的联动。比如说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摆的研究》教学中,教师就讲到了“重心”这一重要知识点。在课后,教师会安排学生运用黏土、鸡蛋壳、硬纸板、颜料笔等等材料工具制作一个不倒翁,在观察不倒翁作品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解释了“不倒翁”的基本原理,因为不倒翁本身是上轻下重的,它的重心在下面,所以能够保证不倒翁稳定平衡永远不倒。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充分联动生活,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脱离传统刻板书本教学,积极融入生活快速直观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水平,体现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活化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彪.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224.
[2]王刚.“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0):36.
作者简介:
范启林,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