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我一千年
2019-08-14王志伦
摘 要:“绝招”比“技术”更高一筹,“绝招”的背后也蕴含着教师的“思想”,没有“绝招”自然也谈不上艺术。“绝招”是执教者的首创,是别人一时难以学到手的,只是在“创造人”的演绎下才能达到神奇的效果。
关键词:绝招;思想;艺术
关于教学,我们总是大谈“思想”,却很少谈“技术”。有“思想”的教师是“大师”,有“技术”的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诚然,没有一位教师愿意只当教书匠,于是便千方百计地树立“思想”,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忽略了对“技术”的锤炼。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技术”与“思想”的融合,“技术”是“思想”外化的载体,离开了“技术”,教师纵然“腹有诗书”,在学生面前也只能是“茶壶煮饺”。
纵观名师课堂,之所以精彩无限,是因为他们的课既有风格,又有“绝招”。特级教师孙建锋被称为语文教学“对话派”的“掌门人”,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绝招”,享受他的“精神语文”。
一、 仰视生命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片段——
生:我想把“树像一朵绿色的云”改为“树像一团红色的火”。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生:因为“我”是在晚霞中看到那棵大树的。
师:这样就更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了。你可以修改文章!(搬一个凳子,把学生扶到凳子上去,站到学生旁边)你们看,我俩谁高?
生:她高。(指着女同学)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站在凳子上。
生:她改的“树像一团红色的火”比老师说的“树像一把伞”好!
师:我的“树像一把伞”就是一个凳子,她的“树像一团红色的火”就站在上面。她现在比我高,不仅因为她站在凳子上,还因为她站在我的肩膀上。(掌声)
生:(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站起来)读了“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叶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我想自己就像春天嫩绿的叶子,爸爸就像夏天肥美的叶子,爷爷就像秋天变黄的叶子,爷爷的爸爸就像冬天飘零了的叶子。(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
师:(把小女孩领到讲台前,高高地抱起来,仰视着)你今年几岁了?
生:(俯视高高抱起自己的孙老师)9岁。
师:由四季变化的树叶想到了四季变化的人生。你的思想超越了你的年龄,不简单,你值得我仰视!(把学生轻轻放下)
欣赏了这个片段,我的第一感觉是:学生是上帝!可是我们教师有几个敢说这样的话?有几个敢面对学生说“你比我高”呢?孙老师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他从心底把学生尊为上帝,倾情“演绎”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才能,相信学生的智慧,相信学生有时能够超越我们自己。当学生的“树像一团红色的火”比孙老师的比喻更生动时,他亲自搬来一个凳子,把学生扶到凳子上去。没有人能想到孙老师会有这样的举动,更没有人能想到孙老师会说“她现在比我高,不仅因为她站在凳子上,还因为她站在我的肩膀上”。当另一个小女孩“由四季变化的树叶想到了四季变化的人生”时,孙老师情不自禁地把她高高抱起,说“你值得我仰视”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幕!孙老师不仅仅是用语言赞美学生,更是用行动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在他心目中学生是至高无上的。
二、 拥抱学生
“拥抱”是什么?“拥抱”是爱,是爱的一种方式。我想起学生的一篇作文,写的是他父亲从来没有拥抱过他,突然有一天,父亲把他抱起来,他很惊讶,原来拥抱的感觉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美好。其实,文章中的父亲也是爱儿子的,只是从来没有用“拥抱”表达自己的爱意,一次不经意的拥抱却让儿子感受到了父子情深。亲人之间的来拥抱,情侣之间的拥抱,我们见得很多,然而师生之间的拥抱,尤其是课堂上师生拥抱却不多见。教师至多摸摸学生的脑袋,拍拍学生肩膀。在《白鹭》的教学片段中,学生认为郭沫若对白鹭的描寫算不上“独运”,而是“模仿”,孙老师却认为郭沫若、林逋、莎士比亚的“模仿”是成功的“模仿”,是在原句上的别出心裁,是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然而孙老师精妙的话语并没有“打动”学生,一位学生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依旧佩服“首创”。师生意见相左,如何是好?孙老师敢于丢弃自己的“面子”,非但没有跟学生继续争辩,反而由衷地佩服学生,赞扬他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还用名人名言与他共勉,并与他真诚拥抱。由此看来,课堂对话应是一种民主对话,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孙老师与学生真诚拥抱,这样“高贵的礼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比的幸运。孙老师敞开胸怀激情地拥抱学生,不仅是表达对学生的爱,更是在传达一种尊重和理解,是在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个性和学生闪亮的思想火花。
三、 出奇制胜
孙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以震惊世界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为载体,把博爱、宽容的思想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田。孙老师选择了这么敏感的材料作为这节课的话题,确实引来了不少人的担忧:“这些学生能承受这么血腥和暴力的事实吗?”这确实让人有点难以把握,引导得好会产生极佳的效果,可万一有些学生觉得好奇或是认识不够正确,产生了效仿的念头,那可就麻烦了。孙老师选择这样的反面教材绝对不是没有考虑的,我仔细研究孙老师的课堂设计就明白了。首先,孙老师请学生想出了许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惩罚罪犯的方法。按照学生自己对待罪犯的一贯态度,他们都想出了许多恶狠狠的招数。正如孙老师所说:“我感觉到了‘复仇的心理在无限膨胀着,膨胀着……”就在这时,孙老师让复仇的情绪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安慰、同情、公平、宽恕……案例告诉我们。美国人对已死去的赵承熙就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对这位虽铸成大错却同样失去了生命的孩子表示深深的悼念。这就是美国人对待“罪魁祸首”的态度。这出人意料的温柔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冲击,让所有学生瞠目结舌,也让每一位听课教师恍然大悟。这“诱导”之招,真是用心良苦,妙不可言!正所谓:“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在强力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在不经意间明白了宽恕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一系列的语言实践后,孙老师点出经典主旨:“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恕。”主题明了,升华了,我们担心的反面教材会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好一个逆水行舟,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孙建锋.一堂颠覆性创课——《孙建锋行为艺术习作教学创课》实录与评析[J].江西教育,2017(5).
作者简介:
王志伦,重庆市,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