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

2019-08-14刘晓梅

读天下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优秀融入传统文化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对于每一名中国人来说,学习与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依次分类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播途径,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一、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简单的识字认字、有课文与朗读、有古代诗词的学习。而古代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必须要学的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一代又一代自信坚强的中国人,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也能帮助中华人民在世界文化的潮流当中跟上前进的步伐。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进行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率进行,实现小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二、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渗透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对小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很多的内容,包括,春节需要张贴的对联、唐诗宋词以及古代哲学。但是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似乎有些困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本中,古诗词仅仅只占了一小部分,这种情况对小学生的学习是不容乐观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蒸蒸日上,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网络媒介的传播,设置新的学习网站。在学校中,由指导教师进行监督,督促小学生学习。在家庭当中,家长也要采取实际的行动,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周六周日放假的时间,在家长与小学生都有时间的前提下,选择坐在一起背背诗词,看看文言文名段也是不错的。学校与家长要高度重视小学生对优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需要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 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必不可少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进步与发展的瑰宝,他所传播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小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能获得许多丰富的知识,增加小学生作为中华公民的自觉性与认同感,开阔眼界,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小学时期作为人生当中第一个学习生涯,所蕴含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在这一成长时期,在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增添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与言谈,做到知礼、懂礼、学礼、用礼。其次,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洗涤人的心灵,让人产生最质朴、最纯净的想法。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产生新的道德意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发展。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一) 在语文教学中展示游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由浅入深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将其转达到小学生耳中。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拼音注释这些方面入手引用传统文化,教师结合课上所讲的知识点进行高效率授课,不能只将知识讲授停留在书本方面,还需要进行课外拓展,利用闲暇时间,让小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培养小学生的谦让意识,尊敬师长,与同学相互帮助,提升小学生的品质。

(二) 利用中国古典的古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说到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古诗词可以更好让小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了学习大纲之中,随之而来变化的是古代诗词的出现频率变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古诗词作者所处的年代、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物故事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让小学生充分了解作者所创作文化的时代背景。其次,做好名句选取的工作,利用好课上时间,在学习完毕之后,选择优秀诗句进行课上背诵,让小学生了解该诗句的意思,细细品味当中意境,体会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风采。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静夜思》古诗的教学,其中诗句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又如孟郊的《游子吟》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尊敬和爱,亲切感人、朴素自然的表达拨动了每个读者的心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 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赏析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第一个阶段,识字是帮助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的进化发展史,由甲骨文、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进步而来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文字各自的特点,讲述文字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在进行汉字学习的同时,更能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意思。

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进步飞快,电脑打字、语音通话、网络视频代替了原来的书信,人们会经常出现写白字、标拼音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做好检查作用,让小学生多写多练,并且在课后进行字帖的练习。正所谓字如其人,虽然现在需要写字的地方越来越少,但能写出干净的中国汉字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四) 举行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

爱动是每个小孩子的特征,如果仅仅将小学生束缚在教室里会抹杀他们的天性。每个学校都会有下课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或者每周一节的文化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活动。例如,古诗词的朗读比赛、古诗词书写大赛、古诗词的话剧比赛等等。利用好班会的时间,分组进行小组文化交流,让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热情。进而能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

五、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小学生最深层次的文化素养,要及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小学生特有的思考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小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琦,姜俊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33-134.

[2]蔡华北.试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8(18):77-78.

[3]赵玉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青海教育,2017(11):29.

[4]施茂枝.全面认识 有意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J].新教师,2017(10):25-26.

作者简介:刘晓梅,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金鸡小学。

猜你喜欢

优秀融入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启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校德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