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监测法对ICU感染控制的效果

2019-08-14刘彩燕

医学信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

刘彩燕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控制中应用目标监测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入住我院ICU 1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12月入住ICU的12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目标监测法管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管理方式,比较两组ICU感染率及ICU入住时间、费用。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为(5.26±0.87)d,短于对照组的(7.15±1.38)d;观察组住院费用为(2.51±0.62)万元,低于对照组的(2.02±0.5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感染控制中应用目标监测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目标监测法;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3.057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3-017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arget monitoring in the control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134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126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ICU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inf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to compare the ICU infection rate and the ICU stay time and cost. Results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46%,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5.8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CU stay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6±0.87)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5±1.38)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1±0.62) million,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2±0.54)mill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in ICU infection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shorten the ICU stay time, and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Key words:Target monitoring method;Intensive care unit;Infection rate

重癥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急症患者接受集中治疗与监护的场所,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区[1]。当前现代化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侵入性操作的增加,ICU院内感染率也随之上升,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还会给患者生存率造成影响。目标监测法是临床常用监测方式,其在多药耐药菌、消毒工作监测中的有效性已被证实[2],但关于目标监测法在ICU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尚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ICU感染控制中应用目标监测法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入住上饶市余干县人民医院ICU 1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126例设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71例,女性55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8.31±6.87)岁;疾病类型:多发伤病28例、重症肺炎27例、消化道出血30例、有机磷中毒21例、急性心衰18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性75例,女性5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8.74±6.73)岁;疾病类型:多发伤30例、重症肺炎29例、消化道出血31例、有机磷中毒22例、急性心衰20例、其他2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引流管使用时间>72 h;②发病前免疫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难以配合研究者;②病情不稳定,随时有死亡风险者;③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管理方式:①针对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加强监测;②接触患者时须佩戴手套、口罩,护理不同患者时须更换,并在护理后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步骤要求洗手;③加强对医务人员隔离、预防知识的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ICU感染传播方式、隔离方式;④加强对非医务人员探访的限制,确实需要探访的,须穿着隔离衣。观察组采取目标监测法,具体如下。

1.3.1监测目标  基于相关监测规范,确定监测目标,目标包括高危人群、感染高发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通常为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1.3.2监测内容  ①患者基本资料与综合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入住ICU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转归情况等;②感染情况,包括感染发现日期,感染诊断结果,感染部位,药敏情况等。

1.3.3监测方式  ①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构建目标监测上报管理系统;对ICU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具体监测方式、器械有关感染的定义、采集感染标本的方式、填写感染上报表格的方式等,并划分具体职责、监测对象;②指派专人每天上报“ICU患者目标检测表”;③在出现感染后由责任医师上报“感染登记表”;④ICU感染监测护理人员每天将患者情况记录下来;⑤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每周根据患者病情评定危险等级,填报“危险等级表”;⑥指派专人对转出ICU病房的患者进行48h的跟踪,观察是否发生感染;⑦基于持续质量改进原理,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进行目标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比较、评估发生感染的患者情况,作为改进当前目标监测方式的依据。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感染率及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出现感染,统计时间段为患者入住ICU时间以及转出ICU后48 h。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ICU患者通常病情严重,病种复杂,且免疫系统被破坏,侵入性操作多,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3]。加强对感染的监测与预防工作是保障患者救治效果和缩短ICU入住时间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ICU感染监测工作中,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与岗位责任感存在差异,且缺少完善的监测管理系统,操作规范性不足,工作形式化严重,造成感染率居高不下等問题[4]。目标监测系统是构建完善的监测组织体系,对医护人员分工与职责进行具体明确,提升监测工作的有序性与规范性,增加感染监测人员、ICU护理人员、ICU医师的互动频率,促进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此外,目标监测法转变了以往常规感染监测的现状,重点转为过程监测,若出现感染隐患后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可预防院内感染[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目标监测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与周军红[6]研究结果一致。观察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目标监测可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住院费用。有研究显示[7]院内感染的出现将延长患者ICU入院时间。本研究中使用的目标监测法可促进患者感染率的降低,避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进而缩短恢复耗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ICU感染控制中应用目标监测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莉,周芳,茅一萍,等.23所医院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8):19-20.

[2]王洪梅,郭振清,孙迎娟,等.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感染防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6):3810-3813.

[3]周宏,姜亦虹,李阳,等.176所医院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16(9):16-18.

[4]段晓菲,陈萍,陈岚,等.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11):23-26.

[5]江冬萍,顾成武,李艳霞,等.某三级综合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华西医学,2017,32(03):47-51.

[6]周军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16-17.

[7]于岩岩,山广慧,金娜.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68-68.

收稿日期:2019-4-30;修回日期:2019-5-10

编辑/杜帆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综合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N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