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疆和田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状况研究
2019-08-14马玲娟高晶
马玲娟,高晶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预科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1 问题的提出
研究小组以“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为检索字段,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18年11月,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160 篇,我们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时间集中在2004—2016年,2017年以后相关研究较少。该课题采用文献调研法、田野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以2017—2018年新疆和田农村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突出对现状的考察和分析。
2 研究背景
2017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政发[2017]101 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实现全区学前三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在政策的推动下,2017年9月全疆新建和改造幼儿园4 408 所(主要为农村幼儿园),全疆农村在园幼儿数达115.52 万人,其中南疆78.42 万人(新疆日报,《我区农村适龄幼儿应入尽入幼儿园》,2017年9月5日),南疆农村优先实现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覆盖、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
3 结果与分析
3.1 幼儿园建设
2016—2017年和田地区新改扩建双语幼儿园总数1 111 所,其中农村1 025 所,占总数的92.3%,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目前和田地区在园幼儿总数达到24.4 万名(和田政府网,《 “教育惠民”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面普及》2017年10年11日),与2011—2012年在园人数67 739 人(《2013年和田统计年鉴》,和田地区统计局编,新疆人民出版)相比,增加了约17.6 万人(绝大部分为农村幼儿);村村建有标准化幼儿园,实现所有适龄幼儿应入尽入、学前双语教育全覆盖。
3.2 教学模式
研究者周欣将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模式分两种情况进行教育模式的归类: 在少数民族独立编班的情况下,可采取全浸入式国语教育模式、半浸入式国语教育模式、单科式国语教育模式三种双语教育模式; 在民汉混合编班的情况下,可采取全国语教育模式、加授母语的国语教育模式两种双语教育模式。2017年由于教育政策的改变,和田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主要采用全浸入式国语教育模式。
3.3 师资情况
南疆农村地区缺少国语环境,语言环境的缺失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为解决师资“一缺两低”问题(缺双语教师,教师教学能力低,教师国语水平低),和田地区通过加大招聘、多方支教、分级培训、转岗分流等方式增补双语教学岗位教师,截至2018年1月和田地区学前师资总计11 949 人(包括在编教师、支教教师、临聘教师),学历方面:博士4 人,硕士95 人,本科2 226人,大专6 777 人,中专2 844 人,高中2 人;专业方面:学前教育专业3 907 人,占师资总数的32.6%,师范类2 529 人,占师资总数的21.3%,非师范类5 513 人,占师资总数的46.1%(数据来源于和田地区教育局,2018年1月统计)。2016年以来,支教工作覆盖了南疆四地州3299 所农村幼儿园,惠及46 万名幼儿(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8年9月)。2017—2020年新疆计划每年在全疆范围内选派5 000 名干部、教师赴南疆农村幼儿园进行1~2年的支教工作,其中,阿克苏地区1 200 人,克州400 人,喀什地区2 000 人,和田地区1 400 人(数据来源于新疆晨报,2018年9月)。支教教师为南疆四地州输入了高质量的双语人才资源,缓解了南疆学前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压力,有效促进了南疆学前双语教育环境的改善。
表1 样本幼儿园课程设置
3.4 课程设置
课程调研采用抽样调查法。我们从和田地区的七县一市中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和田县、 墨玉县、 洛浦县、于田县为抽样框,分别从中选择A、B、C、D 四个幼儿园(均为村镇幼儿园) 作为样本:A 镇幼儿园教师5人,幼儿187 人,师生比为1:37,保育员5 人,达到一教一保;B 镇幼儿园教师6 人,幼儿219 人,师生比为1:37,保育员2 人,没有达到一教一保;C 镇幼儿园教师11 人,幼儿275 人,师生比为1:25,保育员11 人,达到一教一保;D 镇幼儿园教师30 人,幼儿1703 人,师生比1:57,没有保育员。通过对样本幼儿园师资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A 镇幼儿园5 人均为在编教师,均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B 镇幼儿园在编教师4 人、支教干部2 人,均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C 镇幼儿园在编教师2 人、支教干部6 人、支教大学生3 人,均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D 镇幼儿园在编教师24 人、 支教干部6 人,个别教师不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样本幼儿园的保育员均为当地少数民族村民。
2017年5月自治区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县、乡、村级双语幼儿园课程设置以《纲要》为依据,教育内容涵盖语言、社会、科学与数学、健康和艺术领域,结合自治区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重点突出语言领域,各园都开设了语言特色课程,主要包括会话、阅读、听说、讲故事等内容。样本幼儿园课程设置见表1。
表1中,A 镇幼儿园课程设置将科学与数学分成了两门课即:科学1 节/周,数学1 节/周,对应数据标记为1+1;艺术课分为音乐1 节/周,美术1 节/周,对应数据标记为1+1; 该园语言特色课在样本幼儿园中课时量居于首位。B 镇幼儿园语言特色课由每周2 节语言特色课和1 节会话课组成,对应数据标记为2+1。
4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师资配置整体改善,但仍存在“一缺两低”情况
样本幼儿园师生比为1:37、 1:25、1:57,和国家规定全日制幼儿园的师生比1:5~1:7 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授课能力低的原因:一是教师专业不对口,学前教育专业仅占师资总数的32.6%;二是缺少保育员,有的教师同时承担保育员的工作,影响教学质量。
4.2 农村学前双语教师流动性大
主要原因有:一是支教教师流动性大,支教干部、支教大学生基本每1~2年更换一次; 二是一些学校聘用编外教师,编外教师相应待遇跟不上,学校留不住专业能力较好的聘用教师。
4.3 严重缺乏保育员,现有保育员欠缺岗位专业知识
从样本幼儿园的师资情况可知,部分幼儿园还达不到“一教一保”的基本要求,有的幼儿园没有保育员,主要原因是保育员工作繁杂,工资待遇低,保育员岗位无人应聘。学校现有的保育员,基本都是当地少数民族农民,相对缺乏幼儿保育专业技能和知识。
4.4 语言课程开设不规范
表1中A 镇幼儿园和B 镇幼儿园语言特色课的周课时量相差较大,说明目前语言特色课的开设比较随意,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