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

2019-08-14武超茹

关键词:重庆市子系统绿色

武超茹,张 涛

(1.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4;2.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重庆渝中40276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揭示和遵循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内在经济、自然和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1-2]。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以人民利益至上,走共同富裕道路等重大原则的集中体现[3],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深化改革与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4],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灵魂核心、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5]。综合发展质量有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简单增长,而是一种集系统性、协同性的规范价值判断,提倡区域中社会、环境、经济、制度等方面的融合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当下,学界正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热烈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在指引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其自身具有清晰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6]。创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动力源泉,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7],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才能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和体制机制变革创新[8];协调是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加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9-10],才能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11];开放是实现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成功之路,通过增强与国际社会商品贸易、劳务、资本和技术的交换,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12];共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切实执行[13],是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则的本质要求[14]。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国家区域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总量和结构不够优、开放开发滞后等问题给重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挑战[15]。

新时期将五大发展理念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通过创新激活经济的新增长点,借助协调平衡经济稳定发展,依仗绿色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凭借开放形成经济新的联动,依托共享保障经济转型升级[16]。这有助于破解发展瓶颈,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学界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上理论源泉、内在联系、现实意义等方面,而真正落实到实践的研究文献非常少。据CNKI数据库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公开发表的文章共计268篇,其中选取具体区域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稀缺。本文衔接理论与实证,建立具有比较性的层次指标体系,并选取重庆为实证对象,比较研究重庆综合发展质量对应的5个子系统在四个直辖市中具有的优劣特征,分析各子系统内指标变化对重庆综合发展质量所起的作用。

二、方法与数据

(一)指标体系设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系统、可比和可得的指标选取原则,将综合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分为5个子系统20个具体指标,尽量全面地反映五大发展理念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详见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①。

表1重庆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1.创新子系统。反映区域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产出能力,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R&D支出占GDP比重、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协调子系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产业间的协同水平,包括城乡收入比、区域协调指数、二元对比系数、城镇化率。

3.绿色子系统。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消耗的资源水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万元产值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森林覆盖率、年空气优良天数。

4.开放子系统。反映区域内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包括FDI投资占比、外贸依存度、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占比。

5.共享子系统。反映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即让人民群众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能力,包括人均医疗卫生经费支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非农人口比重。

(二)测度方法

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指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是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内容,综合发展质量既要以现实特征为客观基础,更要反映发展理念的主观指向。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复权,既客观反映指标间差异,也能够主观反映人对发展趋势的判断和纠正。

1.数据标准化

对重庆、北京、上海、天津四个直辖市2015年的20个指标80个数据标准化,实现数据对结果的正向映射。无量纲后数据值越大,反映该指标水平越高。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Xij表示观测对象i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max{Xj}和min{Xj}分别为所有观测对象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指标赋权

样本i的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指标信息熵:

信息熵冗余度:指标客观权重:

指标综合赋权结果:

3.综合质量指数计算

用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指数计算综合质量指数:

其中,I(i)为创新发展指数,G(g)为绿色发展指数,C(c)为协调发展指数,O(o)为开放发展指数,S(s)为共享发展指数。

(三)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综合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为:

其中,β0为常数项,表示当所有自变量为0时因变量Y的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β1,β2,…,βn表示标准化回归系数②,εi是误差项的随机变量,它说明了包含在Y里面但不能被n个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变异性。

(四)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 《重庆统计年鉴》(2002—2016年)、《北京统计年鉴》(2016年)、《上海统计年鉴》(2016年)、《天津统计年鉴》(2016年),以及见诸网络的直辖市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综合发展质量实证分析

(一)四个直辖市各子系统比较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直辖市,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如图1所示,2015年重庆市综合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得分(1.032)与天津市(1.033)基本持平,明显低于上海市(1.260)和北京市(1.244)。重庆市绿色子系统发展具有唯一显著优势,开放和共享子系统发展具有明显劣势,而创新、协调子系统发展相对均衡。从绿色子系统看,重庆绿色子系统得分较高,源于其较好的森林覆盖率和空气优良率指标,但万元产值能耗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仍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从开放子系统看,重庆作为内陆型城市,开放程度低,反映在资金、货物、人口的指标与重庆市打造内陆国际经济中心和口岸城市的目标相对滞后。从创新子系统看,重庆市创新能力高于天津市,近3年的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标优势突出。从开放子系统看,重庆对外开放劣势明显,绝对量与相对量都显著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东部城市,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量短板突出。从协调子系统看,重庆市区域内空间发展呈低水平均衡特征,区县间人均GDP差距较小,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和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凸显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重工业携低效农业等典型特征。

图1四个直辖市综合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及其子系统得分

(二)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总体特征与分阶段演变趋势

1.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总体特征

2001年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质量不断提高,呈线性递增趋势。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子系统指标的综合计算,得出2015年重庆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质量得分为0.87,比2001年增长0.38个分值,年平均增速4.26%,同期重庆市人均GDP年增速15.45%。重庆市综合质量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反映其区域、产业、城乡结构失调,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发展成果共享度相对较低。具体来看,2001—2015年间,重庆市创新、开放、共享子系统得分实现快速增长,创新子系统得分增长最快,年增长率6.10%,而协调、绿色子系统得分在0.80水平上基本稳定不变。说明“十五”以来,重庆市技术创新、对外开放以及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但破解城乡、产业、区域结构二元问题效果不显著。

图2 2001—2015年重庆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子系统演变

2.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分阶段演变趋势

(a)“十五”阶段重庆市各子系统指标演变趋势

2001—2005年,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呈缓慢上升态势,直辖市所带来的政策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重庆市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和共享子系统指数轻微提高,但城乡、产业、区域协调指数略有下降。

从贡献率分析,该阶段各子系统对重庆市发展质量贡献差异较大,其中绿色和协调子系统贡献较高,分别为33%和31%,而开放和共享子系统贡献较低,仅为8%和9%。表明该阶段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与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处于低均衡状态,如表2所示。

表2分阶段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子系统贡献率及变化

从弹性指数分析,“十五”阶段绿色子系统指数变动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影响最大,每提高1个单位的绿色子系统指数,能够提高综合发展指数0.73个单位值。创新、共享和开放3个子系统弹性指数相近,且与综合发展指数呈正相关,而协调子系统指数与综合发展指数呈负相关,表明该阶段导致重庆市综合发展水平提升的因素是绿色、创新、开放、共享子系统的发展。

从具体指标分析,该阶段创新子系统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研发经费投入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指标值分别从2001年的39.13%和0.79%,上升到2005年的43.25%和0.96%,分别增长4.12和0.17个百分点。规上高技术产业比重增长缓慢,而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标呈现反弹性波动(图2a)。协调子系统中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外,城乡收入比、区域协调指数、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指标均显著下降(图2b)。绿色子系统中只有万元产值能耗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略微提升,森林覆盖率和年空气优良率保持稳定(图2c)。开放子系统中各指标均显示出缓慢上涨特征,表明重庆市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成果。共享子系统中人均住房面积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8.47 m2/人提高到2005年的22.76 m2/人,增幅23.23%,医疗和教育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也稳步提高,而城镇人口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比基本恒定。以上特征说明“十五”时期,重庆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较好地提升了综合发展质量。但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产业结构失调,以及经济空间的非均衡布局,也锐化了重庆城乡、产业在各区县间不均衡发展的矛盾。

(b)“十一五”阶段重庆市各子系统指标演变趋势

2006—2010年,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呈较快提升态势,开放、共享、创新子系统指数迅速增长,协调和绿色子系统发展指数保持基本稳定。

从贡献率分析,“十一五”期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各子系统对重庆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水平差异较“十五”期间稍有减小。其中,绿色和协调子系统仍对重庆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较高贡献度,分别为28%和25%,开放和共享子系统贡献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达到14%和13%,创新子系统贡献率略有提高,达到20%,如表2所示。

从弹性指数分析,“十一五”时期绿色和协调子系统指数变动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具有显著负作用,每提高1个单位的绿色或协调子系统指数值,能够降低综合发展指数6.19或4.40个单位值。开放和共享子系统弹性指数值较“十五”变化不大,仍旧保持在0.5左右。创新子系统弹性指数提升81.4%,达到0.78。说明该阶段绿色和协调子系统发展水平是重庆综合发展质量水平的稳定因素,而创新、开放、共享子系统发展水平是提升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的动力因素。

从具体指标分析,该阶段创新子系统依旧保持8.69%的平稳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速稳定,专利研发成果波动较大,年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平均数较“十一五”提高540件/万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比重得到较快提升。协调子系统显示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以3.2%的增速稳步提升,城乡劳动生产率之比保持在0.14左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17.20%,产业布局非平衡化,各个区县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扩大。绿色子系统显示GDP产值能耗显著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有所提高,生产生活环境稳中向好。开放子系统显示国际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劳务输出与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较“十五”翻了一番,重庆市对外开放踏上新台阶。共享子系统显示重庆市教育和卫生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市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重降低,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能为民政事业减负。

(c)“十二五”阶段重庆市各子系统指标演变趋势

“十二五”时期,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总体增速放缓,共享、创新子系统指数增速较快,绿色、共享子系统指数增速减慢,协调子系统发展指数稳定。

从贡献率分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子系统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贡献相对均衡,其中创新子系统最高,绿色子系统最低,分别为22%和19%。共享子系统贡献率实现较大增长,较“十一五”提高了8个百分点,绿色子系统下降幅度最大,降低了9个百分点。

从弹性指数分析,开放子系统指数与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之间弹性作用显著增强,较“十一五”扩大10倍,达到5.89。协调子系统与综合发展质量弹性呈现U型变化,“十二五”时期实现由负转正,协调系统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综合发展质量提高3.69个单位。绿色子系统指数与综合发展质量仍保持负向关系,但弹性有所减弱,绿色子系统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降低2.91个单位。创新、共享子系统与综合发展水平弹性保持基本稳定。

从具体指标分析,创新子系统中除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波动较大外,研发经费支出、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保持较快增长,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突出。协调子系统反映,随着常住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改善,第三产业经营性收入提高幅度较大,城乡间劳动生产率比值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水平愈发滞后,区域协调指数减速放缓,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协同发展取得较大实效。绿色子系统反映,除年空气优良天数出现较大波动外,重庆市绿色发展指数稳步向好,其中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稳中有涨,能源效率显著提高,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0.618吨标煤/万元。开放子系统各指标呈现较大分异特征,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慢于重庆市GDP增长速度,FDI投资占比逐年降低,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增速放缓,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减量显著,外贸依存度在震荡中有所提升。共享子系统中人均住房面积增速略有减缓,其余指标保持平稳速度向上发展。

(三)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

1.综合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线性相关分析

根据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01—2015年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相关性,发现各影响因素与综合经济发展质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双侧显著性检验,均有较强线性相关关系,且作用方向符合现实意义,说明本文在层次分析模型中所选指标的合理性。当然,不同影响因素对综合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如表3所示。科技进步贡献率、城乡收入比、区域协调指数、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外贸依存度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非农人口比重等指标同综合发展质量关联程度高,而森林覆盖率、外商直接投资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等指标同综合发展质量的关联程度低,说明在过去15年里,重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作为内陆直辖市,对外开放相对落后,对综合发展质量贡献较弱。

表3 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

2.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为了避免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将F检验统计量的概率临界值0.05和0.10设为变量的加入和剔除边界,逐步回归直至形成最优回归方程为止,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Model 1可见,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受科技进步贡献率(X1)、城乡收入比(X5)、区域协调指数(X6)、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X10)、外贸依存度(X14)等指标影响较大,与现实经验相符,因此可将其设定为初始模型。Model 2在初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共享子系统指标,模型拟合度有所提高,参数符号合理,指标通过t检验,说明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非农人口比重指标对重庆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有显著作用,尽管D.W.落入无法判定区域,但由LM检验可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Model 3在Model 2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共享子系统指标,模型拟合度进一步提高,但变量X18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且D.W.值落入自相关区域。Model 4去掉变量X18,引入创新子系统变量X3,变量参数符号合理,并且指标通过t检验,表明以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反映的创新能力对重庆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模型拟合度提高,且D.W.检验也表明不存在1阶序列相关性。综上所述,逐步回归剔除变量 X2、X4、X8、X9、X11、X12、X13、X15、X16、X17和 X19,将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因素模型回归结果确定为Model 4。

Model 4回归结果反映出:创新是影响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增长1个单位值,综合发展质量能够提升1.24个单位值,远高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子系统指标的影响强度;城乡收入比、二元对比系数和区域均衡发展指数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区域生产力布局不平衡,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大都将降低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对外开放是提升重庆市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部分,重庆市作为内陆直辖市,外贸依存度每提升1个单位值,重庆综合发展水平将能提升近0.1个单位值;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非农人口比重与综合发展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即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增长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降低。

表4逐步回归结果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

将标准化回归系数代入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1)中,可以获得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预测方程:

由表4中Model 4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方程(2)调整的可决系数值为0.999 3,接近1,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好。方程的F统计量为2 636.75,远大于在0.0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8和6的F统计量临界值F0.05(8,6)=8.10。方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数学符号符合经济学假设和客观事实,且皆通过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D.W.检验表明随机干扰项互相独立,不存在1阶序列相关性,回归方程极为显著。利用回归分析方程(2)验证2011—2015年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水平的实际拟合情况,误差极小(如表5所示),约为实际值的1‰,模型具有较好变量关系解释能力。

表5 2011—2015年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水平拟合情况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综合发展测度模型,以重庆市为实证对象,比较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发展水平,梳理2001—2015年重庆市各子系统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的规律。

1.基于直辖市间综合发展水平比较结果。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得分与天津接近,而显著低于上海和北京。具体来看,重庆市绿色子系统发展水平优势具有突出性和唯一性,尽管产值能耗与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但较好的山水生态屏障为其贡献了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空气优良率。重庆市开放和共享子系统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劣势,而创新、协调子系统发展相对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重工业携低效农业特征。具体体现在高技术产业占比不足,总体城镇化水平低,内陆型国际经济中心和口岸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内空间发展呈低水平均衡特征。

2.基于重庆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子系统的纵向分析。2001—2015年间,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创新、开放、共享子系统得分实现快速增长,而协调、绿色子系统得分保持基本稳定。“十五”期间,直辖市政策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重庆市对外开放与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和共享子系统指数略有提高,资源进一步向主城区域集聚,而城乡、产业、区域协调指数略有下降。“十一五”期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速稳定,教育和卫生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市住房条件有所改善,FDI和劳务交流增长较快,对外开放踏上新台阶,但区域产业布局不平衡,导致区县间经济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总体增速放缓,共享、创新子系统指数增速较快,绿色、共享子系统指数增速减慢,协调子系统指数稳定,5个子系统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贡献度差异实现有效收敛。

3.基于重庆市综合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创新子系统发展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的影响远高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子系统;城乡收入比、二元对比系数和区域均衡发展指数对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区域生产力布局不平衡、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大,都将降低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对外开放是重庆市提升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力量,外贸依存度每提升1个单位值,重庆市综合发展水平将能提升近0.1个单位值;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非农人口比重与综合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比增长,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降低。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庆市综合发展质量测度与因素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内陆城市的发展过程与问题特征,对剖析和解决内陆城市在新时期的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比较样本较少,广度不足,未来需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总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党在新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体制机制变革创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与国际社会商品贸易、劳务、资本和技术的交换,实现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成功之路。坚决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才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才能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注释:

① 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采用DEA-Malmquist方法计算,具体参考于洁2009年发表于《软科学》的论文;区域协调指数用地区所辖区(县)人均GDP的标准差表示,标准差值越大,表明区域内经济水平空间差异越大;考虑到专利授权数、入境旅游人数、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具有明显波动性和迟滞性,这类指标数据采用向前推3年的移动平均数。

② 标准化回归系数是消除了因变量和自变量所取单位的影响之后的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或重要程度,主要用于分析比较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而非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用于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

猜你喜欢

重庆市子系统绿色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绿色低碳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