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审计机关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研究

2019-08-14刘宝财

财政监督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协同政策人员

●施 瑜 刘宝财

一、引言

新常态下,实施好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对于完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治理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各级审计委员会的相继成立,党对审计工作的直接领导进一步强化,对审计工作在促进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政治机关更应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把集中体现党和国家利益和意志的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把推动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领导十分关注出台的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调控作用,主动要求审计机关跟踪政策的执行情况。

由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涉及对象多、内容丰富、政策体系庞大、在整合协同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再加上政策跟踪审计自2014年开展以来,因实践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丰富,迄今为止,政策跟踪审计缺乏成熟有效的操作指南,相关政策跟踪审计实践案例较少,各地审计机关主要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探索实施,亟需通过构建一个系统性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指导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好政策跟踪审计,这不仅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需求,更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文献综述

多数学者从政策跟踪审计内涵、组织实施、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技术方法等单个视角展开研究,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内容丰富,但针对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的文献研究甚少。

(一)政策跟踪审计内涵方面

一些学者从政策跟踪审计定义、政策跟踪审计实践等方面展开研究,比如史吉乾(2016)以审计实践作用为切入点,研究提出通过纠偏和增加政策契合度以提高政策落实效力,从而促进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及时、有效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部署,并为后续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政策目标实现。本文认为实施政策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充分体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揭示问题、防御资金风险、预警分析等作用,既是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宏观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更是审计实现全覆盖的内在要求。

(二)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内容方面

多数学者的研究围绕重要政策执行、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绩效等方面展开。如张黎(2012)以跟踪审计实践为切入点,提出了重点关注重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政策涉及项目资金管理与绩效情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政策跟踪审计是对国家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评估,相当于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晴雨表”和“避雷针”,它能够快速发现和评估国家重大政策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为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调整体制、机制、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有效改善建议,因此,国家审计在服务于国家宏观决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政策跟踪审计项目计划与技术方法方面

在审计技术方法方面,多数学者从政策文件跟踪梳理、政策生命周期法、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审计问卷调查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如上海市审计学会课题组(2017)提出审计调查阶段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汇总,审计实施阶段扩大审计覆盖面和抽查重点项目相结合、全面运用大数据审计、统筹审计资源等。张黎(2012)提出了运用数据分析法、指标权重计算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政策跟踪审计。

而有些学者尝试从审计组织模式、审计综合管理方面来探讨如何实施好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如陆涛(2012)提出了要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探索运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模式、提升审计综合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来实施好政策跟踪审计项目。

(四)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

在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组织模式和人力资源方面,多数学者从审计人员数量与任务严重不匹配、审计激励手段有限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如严畅(2015)针对审计全覆盖面临的困难,从审计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还不够细化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陈超(2015)从审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审计激励手段有限、难以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五)审计成果整合方面

一些学者从加大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围绕政策跟踪审计目标提出审计建议等角度展开研究。如宋依佳(2012)以跟踪审计目标为研究视角,从重大政策执行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执行政策过程中所涉及资金绩效情况等方面进行研判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进一步增强审计成果转化率。

综上,虽然现有文献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没有将政策跟踪审计放入国家审计运行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政策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比如,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方面,会出现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等交叉重叠,从而导致对某个单位的审计频率过高;在审计重点内容安排方面,由于政策跟踪审计涉及的政策多、范围广、时间特性明显、宏观性强,要在规定的审计实施期限内,把握好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内容存在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政策跟踪审计绩效不够显著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将审计工作中所有政策跟踪审计的关联要素放入一个平台中综合考虑,协同各项审计要素,系统性解决目前政策跟踪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尝试研究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的缘起。

三、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的实践

(一)审计署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的实践

审计署自2014年8月起持续组织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在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方面进行探索,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建立专门政策跟踪审计机构和强化自上而下的审计流程控制模式;在审计对象安排方面,结合地区特点和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和国务院最新改革政策等因素,科学合理调整审计对象;在审计成果开发方面,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执纪问责力度和审计成果宣传力度。本文梳理了审计署自2016年至2018年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从中分析全国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安排、重点关注内容、问题表现形式等,从而为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提供项目计划安排、审计重点内容确定等方面的借鉴。

审计署在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过程中,在审计重点内容把握要素方面,主要是以当年国家中心工作作为审计重点内容来关注,如2017年侧重于去产能、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2018年侧重于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等方面。在审计项目安排要素方面,主要是统筹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如自2016年起持续组织开展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已开展9次审计,公告9次;自2017年起持续组织开展政府债务审计,已开展5次审计,公告5次。同时在探索构建平台过程中,发现在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对象、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统筹。

(二)浙江省审计厅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的实践

浙江省审计厅从2015年开始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在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审计重点和目标、审计成果开发等平台构建要素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2015年浙江省厅本级实施政策跟踪审计项目9个,反映问题69个,审计报告或信息得到省级领导批示11次,促进主管部门多项制度的完善。同时也指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还面临着审计计划不够全面、审计重点把握不明确、审计成果转化率不够高、审计人员素质不相适应等困难。

(三)湖州市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的实践

湖州市审计局根据浙江省审计厅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具体要求,结合湖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近年来把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整合全局审计力量,高质量、严要求实施好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在审计实践过程中采取边审计边构建平台的方式,平台构建对提升审计成效具有显著的作用,如2018年湖州市审计局完成政策跟踪审计项目7个,发现审计问题112个,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获得市领导批示21次,促进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健全完善制度22个。

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主要从项目安排、人员配置、内容把握等三个方面进行协同管理,如在项目安排方面和协同管理方面,根据年初项目计划和处室具体职能,将相关的政策跟踪审计项目交由一个处室牵头负责,将湖州市“最多跑一次”跟踪审计和湖州市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审计两个项目,统一由一个处室牵头实施,发挥项目计划安排统领性;二是在人员安排方面协同管理,打破原有以处室为界限的模式,根据项目内容具体情况,抽调县区局计算机审计骨干人员和市局业务处室专业人员,组成复合型审计团队,优化审计人员配置;三是在内容安排方面协同管理,根据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重点内容,采取审计内容嵌入式结合的方式,在经济责任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统一关注当年政策跟踪审计某一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在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发现在项目计划统筹安排、审计重点内容把握、审计组织方式及审计成果利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四)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建设面临的困难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基层审计机关在平台建设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整体的成效不明显,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1、审计项目种类众多,计划管理方式粗放。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安排主要是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所提出的审计项目是根据全国或全省的总体情况而定的,有时与地方政府治理需求重点不完全一致,而地方政府提出的政策跟踪审计项目,有些与年度项目计划在时间上无法衔接,从而造成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存在多次交叉现象,项目计划安排不够完善,比如一些部门在1-2年时间内接受了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个项目审计,监管频繁且力度比较大;而有些部门在多年内从未接受过审计,或者仅仅是简单项目审计,存在审计监督盲区或死角,进而造成一些部门重复接受审计或无审计现象,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不够大。

2、政策专业性强,审计人力资源匮乏。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审计需求呈上升趋势。政策跟踪审计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审计专业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宏观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精准识别政策贯彻落实中的问题和原因。从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构成来看,是以财会、审计等微观的专业为主,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审计人员往往对政策跟踪审计重点内容的把握不够精准,加上政策执行审计具有一定时效性,从而导致审计项目成效不够明显。近年来,虽已开始了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但尚未培育出能统揽政策跟踪审计全局的能手,这是目前各级审计机关亟需解决的。

3、审计风险加大,管理难度提升。政策跟踪审计与其他常规审计相比,审计风险明显增加。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实际需求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审计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审计标准不统一,进而带来审计风险程度难以把握准确的问题;审计人员对政策涉及领域的不熟悉,会导致其使用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与实际不相符的审计结论,从而产生持续性的政策负面倍增效应,审计风险明显增加。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若采取单一方法,会产生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问题的表象虽然落在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上,但其实质涉及审计业务管理的科学性,有必要利用不同审计客体的相关性、不同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对象的关联性,来整合各种资源,统筹规划审计工作,需要构建一个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把政策跟踪审计所涉及的项目计划安排、审计组织方式、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成果开发等核心要素协同运作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有机整体,充分统筹配置跟踪审计平台各要素,进而为开展好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提供保障。

四、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

(一)政策跟踪审计平台的内涵

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是统筹安排政策跟踪审计所涉及的核心要素,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效率和增强审计效果的工作机制。它既可以将不同类别审计项目中政策落实情况与审计的关联要素进行协同配置,合理安排不同审计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也可以将单一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要素进行协同配置,通过人员配置、时间安排、组织方式、成果整合等途径加以协同管理。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具有统领性、协同性、渗透性的特征。

(二)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的路径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和具体项目开展实施的情况,结合国家、省级有关政策跟踪审计的指导文件,政策跟踪审计平台要素主要包括项目计划、审计重点、技术方法、项目组织实施、审计成果、人力资源配置、组织保障等,如何高效配置政策跟踪审计平台要素,发挥政策跟踪审计的价值,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主要是基于目前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优化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配置,整合平台各个要素,需从协同管理审计项目计划、协同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协同管理技术方法与项目实施、协同管理成果运用与组织保障等方面展开研究。

1、协同管理审计项目计划。在现有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情况下,对审计项目计划进行精准统筹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审计项目计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主要从审计项目计划协同管理、建立滚动审计项目库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审计业务规划和项目实施综合协同管理。目前实施的审计项目种类主要有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为了避免出现多种审计同时涉及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部门被审计的频率过高等问题的出现,地方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党委、政府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协调安排,将审计业务规划与审计项目实施进行综合协同管理,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项目与其他审计项目进行协调安排,确保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采用单独政策跟踪审计项目或 “项目+政策”的方式,确保政策跟踪贯穿全年各个审计项目;二是采用单独政策跟踪审计项目,涉及对一个单位或地区年度内不同审计项目的,运用“1+N”方式统筹实施。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成效,更好地发挥好审计机关的监督和保障职能作用。

第二,建立滚动审计项目库制度。政策跟踪审计全覆盖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审计对象底数,根据国家、省级、市级重大政策文件及每年重点任务,将政策跟踪审计对象采用ABC分类方法,建立滚动审计项目库制度,即A类政策监管对象为涉及国家、省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政策覆盖面大,对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或已出现了重大问题的;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这类监管对象应专项安排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确保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B类政策监管对象为重大政策由于实施时间短、未显现政策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可以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协同审计,关注政策执行效果情况。C类政策监管对象为政策覆盖面相对比较小,涉及资金量不是很大的,可以结合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或纳入单位内部审计方式开展。

2、协同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对重点审计内容的精准把握尤为重要,审计重大内容协调管理主要是从国家政策文件、政策执行“数据流”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围绕国家政策文件把握审计内容。近期内,重点对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政府债务的化解、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根据上述相关政策文件等资料制作一份详细政策清单,内容涵盖政策出台时间、主管部门、计划效果或目标、资金规模情况、监督方式等,根据政策清单选择重点审计内容。

第二,围绕政策执行“数据流”确定审计内容。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本质是对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经济活动执行过程中除涉及财政“资金流”外,还涉及大量的“业务流”,需要我们围绕政策的主线,统一梳理政策执行的“数据流”开展跟踪审计。如采用数据流逆向审计法,从政策执行结果产生的数据流追溯到政策执行中涉及的对象范围、执行主体及计划措施,并从中确定审计重点关注内容,如对高校生均补助结果逆向查询高校生均补助标准是否达标、生均补助是否完成目标等情况展开审计。

3、协同管理技术方法与项目组织实施。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中,要协调运用审计模式,根据项目特点和实施过程中具体情况,一个项目可以协调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问题导向审计模式、结果导向审计模式等三种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三项制度予以保障。

第一,建立项目组织管理制度。审计机关应建立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包括政策跟踪审计的管理流程、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与其他审计种类项目协同时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单与底稿、审计结果文书的管理方法等,从制度方面予以完善。对于全省同步的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由上级审计机关出具审计通知书和审计结果文书,以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后续整改工作。

第二,建立审计组长(主审)人员库制度。建立全省审计组长(主审)人员库制度,选拔优秀审计骨干进入审计人员库,根据实施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直接从审计人员库里进行有需求的选择编组,组建复合型审计组,打破原来以单位和处室人员为审计组的模式,将各个专业审计人员进行优化协同配置,统筹使用好全省优秀审计人力资源。

第三,建立审计实施现场审理制度。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具有政策性强、以业务流为主,涉及财务数据相对偏少的特点,有的事项甚至没有明确的衡量判断标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研判,由此给擅长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作为审计机关需要加大审计风险的控制,将审理关口前移至审计实施阶段,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价值。由审计机关法规部门人员对审计现场涉及的政策性审计事项进行审理,从政策法规的角度,综合分析研判审计取证是否充分、定性是否正确、处理是否恰当,为确保政策跟踪审计质量奠定基础。

4、协同管理成果运用与组织保障。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全覆盖目标的首要任务是整合现有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审计人力资源效率,真正实现“1+1>2”的目标,对审计组织保障、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成果等有关要素进行有效整合。

第一,审计组织保障综合协同管理。审计组织保障协同管理主要有横向审计协同、纵向审计协同等两种模式,其中横向审计协同管理是将同一层级的审计力量、审计成果利用等相关要素进行协同配置,比如集中配置审计人员力量,快速完成审计项目,将审计成果进行有效转化,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成本,进而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率。纵向审计协同管理是将不同层级的审计力量、审计成果利用等相关要素进行协同配置,比如组织上下级审计机关人员、外聘人员参加审计,从不同的视角来揭示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或行业性、区域性风险问题,为国家治理提供政策服务。

第二,审计人力资源协同管理。其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入口关”。审计人力资源协同管理关键在于把人才能力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审计人员准入门槛显得尤其重要。在招录审计人员时,设定学历水平、专业、职称资格等条件,引入符合条件且可塑性强的年轻干部进入一线审计;其二是建立审计职业等级和岗位责任制。一是可以根据审计行业特点,将职业岗位划分为行政管理岗位、职业技术岗位,职业技术岗位可设置首席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多个等级,职业等级的升降与工作成效挂钩,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借鉴CPA审计报告签字连带责任制模式,国家审计项目报告也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实施审计项目的组长或主审建立终身责任制,从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水平。

第三,审计成果整合协同运用。政策跟踪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有关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审计成果载体主要有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专报等,和传统审计项目的成果形式类似,存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率不够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审计成果的整合协同管理。一方面要加大审计成果开发力度,突破传统按照单一审计项目提炼信息或专报的思维定式,从区域性、宏观性、体制机制等视角出发,结合多个相关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反映问题,综合提炼信息或专报;另一方面要加大审计整改运用力度,对审计整改成效好的,出台完善制度促进有关政策落地的情况,要以审计要情、审计专报等方式向党委政府进行报送,充分体现审计价值。对整改未到位的问题或整改有困难的情况,要及时跟踪具体情况,分析具体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相关政策真正落地。

五、构建跟踪审计平台对策建议

重大政策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长期性的专业性强的重点工作,为快速高效提升此项工作的价值,需要通过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来协同管理审计计划、项目实施、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成果提炼、人员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开展好政策跟踪审计奠定组织基础。

(一)完善相关制度,提供构建平台基础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都明确了政策跟踪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审计署每年都发布政策跟踪审计指导实施意见。上述文件都属于工作部署,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但对政策跟踪审计的技术方法、具体操作、审计评价体系等缺乏全面系统性的阐述,对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缺乏系统性管理制度。再加上政策跟踪审计本身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地方审计机关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内容,成效不够显著。本文建议从制度层面对政策跟踪审计平台的构建予以完善。一是建立规范政策跟踪审计平台自身建设的制度,包括平台的总体框架、与其他审计工作(平台)之间的协同关系;二是建立规范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制度,包括政策跟踪审计操作指南、审计定性依据及审计评价体系等,为审计机关的政策跟踪审计平台构建提供保障。

(二)统筹审计资源,提升构建平台成效

由于政策跟踪审计业务性非常强,而且涉及面广泛、时效性强,单靠一个业务处室人员是无法胜任的,也无法实现政策跟踪审计全覆盖的具体要求。地方各审计机关要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来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在现有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情况下,要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构建平台的成效。一是审计人员统筹整合。各处室审计人员由于长期从事某个方面的项目审计,对相关领域政策制定比较了解,要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特长,可以根据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特点,临时编组审计人员,建立抽调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激发抽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高质量地完成审计项目。二是审计项目统筹整合。注重政策跟踪审计项目与其他项目融合,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其他项目”模式,其他项目实施同时附带政策跟踪审计的部分内容,最后将审计成果进行整理利用,从而提高审计成效。三是事项相关数据整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审计机关收集利用政策涉及的各方数据的条件不断完备,审计机关也积累了一些可用的数据资源,比如财政供养人员数据、社保数据、公积金数据、工商登记数据、死亡人员数据等,在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快速锁定审计疑点,提升审计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政策人员
政策
政策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助企政策
政策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