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意义
2019-08-14马逸宜蒋燕东通讯作者刘小铭
马逸宜,蒋燕东(通讯作者),刘小铭
(第三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同时并发症也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初期不易察觉,但随着时间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其心脏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功能也会逐渐减退,若不及时进行医治,则会有猝死的风险[1]。所以对高血压应进行及时的治疗,进而缓解患者的病症,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2],延长患者寿命。当今超声心动图已大量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医学诊断及治疗中。本文旨在研究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和108名健康人群,均于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人群,将108名高血压患者视为实验组,108名健康人群视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男性为58名,女性为50例,年龄在50~86岁之间,病史在3~20年。依据我国高血压检测标准检验Ⅰ期有32人,Ⅱ期有40人,Ⅲ期有36人。对照组患者为108名健康人群,男性为56例,女性为52例,年龄在48~75岁之间。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检测方法
本次实验应用飞利浦IE33超声诊断仪诊断,探头为S5-1。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主要检测左侧胸骨,将胸骨进行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五腔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肌质量(LVMM)、舒张末容积(LVEDV)和二尖瓣口舒张末期流速比值(E/A)。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对超声心动图观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的结构形态的临床意义研究中以SPSS20.0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无显著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两组左心收缩功能并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中LVEF和E/A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LAD、LVEDV和LVMM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Ⅰ期<Ⅱ期<Ⅲ期,LVEDV和LVD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E/A和LVEF则有所降低,见表。
表 两组观察对象的心脏结果及其功能的对比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首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严重阻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3]。高血压会引发左房增大,左室壁增厚,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高血压性心脏病持续的时间越长,其死亡率就越高,发病初期不易察觉,初期时左心房会呈增大趋势。病程越长,血压越不稳定,负荷增加,心肌增厚越明显,左心耐受力就会减弱,使左心收缩功能衰退,严重者会威胁到生命。超声心动图可有效的观察心脏的形态信息,利用超声来判断心脏实时情况,其成像更加立体、形象、直观,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而且可以反复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青睐。
综上所述,利用超声心动图可有效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存在较高的临床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