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
2019-08-14
猫白血病是由猫白血病病毒(FeLV)引起的一种以不成熟造血组织细胞恶性克隆增殖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该病也是猫的肿瘤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病。猫是FeLV的主要携带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等。临床发病急,死亡率高,但由于诊断有一定难度,目前,临床确诊率比较低。该病毒还会向其他猫科动物扩散,引发大量动物死亡。此病毒分布范围很广,全球都有此病毒分布,FeLV和猫肉瘤病毒相结合,可形成一种新型恶性淋巴瘤,进而引发猫急性淋巴白血病。该疾病发病率受地域环境、种群密度等外部环境影响,FeLV-A、FeLV-B、FeLV-C是FeLV的三类亚型,这是按照蛋白质在病毒囊膜中的种类进行划分的。
一、概述
1.含义及特点。猫白血病病毒(FeLV)在分类上属于反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肿瘤病毒亚属。在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进行转录时,以双链DNA其中一条为模板,利用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新的蛋白质。若转录过程发生异常,出现逆转录情况,其合成蛋白质具有毒性,则会形成猫白血病病毒。此RNA病毒具有囊膜,在1964年该病毒被首次发现,病毒细胞的表面受体存在差异,此差异作为区分病毒类型的主要依据。
病毒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其基因组具有以下结构特点:LTR是病毒长末端的基因组成序列,交替重复排列,转录重复信号是该序列携带的主要信息,在向颗粒中装入病毒时此长序列发挥作用,U3、R、U5是长序列的三个组成部分。强化因子、启动因子包含在U3序列中,能保证病毒基因得到正常表达。gag、pol、env分别表示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结构蛋白编码包含在gag序列中,逆转录酶编码包含在pol序列中,剩下的就是病毒糖蛋白,其排列顺序如图1所示。
2.病毒的分子形成与致病机制
1)FeLV致病性。家猫中FeLV传染速度较快,病毒快速增殖,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侵入各种器官组织,从而导致猫出现免疫抑制情况。该病毒感染没有性别、品种等限制,但猫龄会对病毒感染产生影响,对于出生不足4个月的小猫来说,其机体免疫功能较弱,极易感染病毒。成年猫不容易感染此病毒,但是一旦受到感染,病毒就会伴随猫的一生。消化道、呼吸道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口、鼻分泌物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毒感染几率。对尿液和乳汁成分进行检测,会发现FeLV,猫理毛、共用一个水槽等行为都会为病毒感染提供条件。此外,胎盘传播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形式,被感染动物的造血器官还未发育完全,病毒已经向猫身体中入侵,在此情况下,流产、小猫患侏儒症几率大大增加。
图1 FeLV基因组结构
图2 病毒破坏宿主细胞过程
2)FeLV致病机制。不同亚型的致病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在FeTH TR1受体作用下,包膜基因发生变异,进而形成FeLV-A亚型,形成的新型病毒必须重新寻找识别受体。FeLV-B和FeLV-C则分别由已感染FeLV-A的猫内源基因重组和突变形成,跨膜磷酸盐传递蛋白FePit1是该类型病毒的最佳受体。无论是哪种亚型病毒,其都能迅速依附在宿主细胞上,并快速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机能。病毒吸收靶细胞养分大量繁殖,然后继续寻找新的宿主细胞,病毒入侵致病机理如图2所示:FLVCR1上同时有RBD和Cdom结合上去,在TM搬运作用下,病毒逐渐与其他部位完成结构,与细胞膜融合向宿主细胞内部渗透。FLVCR1与其上结合物质发生反应,细胞结构已失去对病毒的防御功能,进而对宿主细胞进行破坏,随着病毒的不断繁殖,猫就会表现出被感染症状。
二、猫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不同亚型病毒对猫进行感染时,猫身体的临床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将猫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总结为以下几类:
1)恶性淋巴瘤。发病类型较多,以年龄划分常见症状,年龄在3岁以下的猫,常出现胸腺淋巴瘤;对于3岁以上的猫,常发生消化道淋巴瘤,淋巴结是首先受到伤害的部位。此外肝、脾和肾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成年猫出现病毒感染的症状较多,常出现的是多发性淋巴瘤,多个器官同时受到影响,使猫的免疫机能快速下降。此外,红眼病在猫群中经常出现,神经系统也会受到病毒影响。
2)淋巴细胞白血病。该类型病毒侵害骨髓,引起白细胞异常增生,并扩散到脾、肝和淋巴结等器官。临床上常常出现间歇热、消瘦、黏膜苍白、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等症状。有时表现为单纯的白血病,症状严重的可能会伴随有恶性淋巴瘤。
3)红细胞和骨髓白血病。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在系统软组织中孳生肿瘤细胞,随着血液流动逐渐向全身扩散,常见病症是骨髓增生,或者还伴有其他病症。
4)纤维肉瘤。猫肉瘤病毒(FSV)导致纤维肉瘤出现,在FSV影响下,多数FeLV不具备自主复制功能,此时纤维肉瘤可作为启动机制,帮助白血病病毒完成复制过程,进而在猫身体上表现出来。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此异常情况下,猫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快速减少,同时血小板数量下降,细胞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表现在机体上就是贫血。
6)免疫抑制。若被FeLV感染,猫尿液或者乳汁的化验结果呈阳性,此时体内T、B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若不及时处理会引发病原体的二次感染,猫的呼吸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在白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继发感染随之发生。在感染FeLV的基础上,若机体同时存在FIV(猫艾滋病病毒),猫自身免疫机制基本完全丧失功能,淋巴癌发生几率大大提升。
7)肠病。隐窝上皮细胞是肠道中的主要细胞类型,若此细胞被FeLV细胞入侵,就会将引发肠病。
8)不孕或者流产。怀孕母猫将病毒通过胎盘向小猫传播,小猫可能还未出生就已经死亡,或者出生小猫一生都携带病毒,严重的会出现侏儒症。很多猫受病毒影响比较严重,不孕不育情况也有可能出现。
2.实验室诊断
1)血常规化验。对患猫血液进行化验,若存在贫血、白细胞变多现象,说明其感染上病毒。患猫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下降到正常值一半左右,即2.2×1012/L,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有所减少,前者下降到70g/L左右,低于正常值的最小值,后者保持在0.16左右,远小于正常值0.24。观察患猫细胞,发现细胞核变大且细胞边缘位置颜色加深,分类、空泡等情况常出现在细胞核中,此时可断定猫携带有FeLV。
2)生化检查。针对血液进行检查,对其中血清蛋白、胆固醇等含量进行检测,若血清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小于正常值,说明猫患病,各成分变化量不同,患猫表现出的症状也有轻重之分。
3)FeLV抗原检测。实验室中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试验对猫是否感染病毒进行检测,通过对P27蛋白含量,就能知道猫患病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检测抗原的主要方法,是针对猫血液、唾液成分辨别的试验,若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猫患FeL。gag基因编码序列中存在P27蛋白,是病毒基因中包含的核心蛋白。通过实验,若编码序列中含有P27蛋白就一定会被检验出来,同时中性粒细胞含量,血小板变化情况都能被检测出来。通过实验分析发现,FeLV感染可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3阶段淋巴组织受到病毒入侵;4阶段骨髓细胞被感染;5阶段病毒携带的中性粒被释放出来;上皮组织是病毒的最后一站。利用ELISA实验能在猫发病早期检测出病毒,临床上推荐使用此试验方法。
4)组织病理学检查。在病理组织学上,以淋巴样细胞浸润为特征,具有三种典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即岛状结构、带状结构和团状结构。通过对病猫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脾脏、肠道、淋巴结和骨髓的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淋巴样肿瘤细胞的浸润涉及到多个器官,多数部位肿瘤细胞与组织细胞之间界限明显,对组织器官呈压迫性损伤,各组织器官的肿瘤细胞形态比较一致。
3.临床诊断。对刚死亡的猫隔天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出血形式,若是片状出血,且出血为主伴随血肿、点状出血,则猫可能是白血病病毒感染致死。要确诊还需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三、防治措施
1.治疗方法。病毒亚型不同,机体病症不同,采取的治疗措施也必须具有针对性。
1)淋巴瘤化疗。只要确定猫感染上病毒,无论是哪种病毒,都能使用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该疗法具有广泛适应性,对纤维肉瘤病症同样适用。猫必须定期体检,发现感染情况及时治疗,若病毒感染2个月内不采用任何治疗方式,猫就会死亡。化疗只能延长猫存活时间,约为一年左右,不能达到彻底治愈效果。
2)骨髓抑制。PVC值是骨髓机能是否受到抑制的重要判据,治疗此种病症,向患猫体内输送相同血型的血液即可,将PVC值控制在正常范围。此外,红细胞生成素也能刺激PVC值恢复正常,因此输血和药物治疗可搭配使用。
3)抗病毒药物。将人体中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用于猫白血病的治疗中,没有任何治疗效果。根据猫的身体特性,临床上研制出齐多夫定药物,此药物在病毒感染早期对病毒血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是抗病毒药品的过多使用,会使猫体内抗原减少,同时易诱发骨髓抑制。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抗体抑制现象,目前还没有彻底消除之法。
2.预防措施。疫苗是目前预防FeLV的最佳方法,为降低猫感染白血病的风险,台湾目前有五合一疫苗(卡里西病毒、泡疹病毒、披衣菌、小病毒、FeLV)和3年一次的猫白血病疫苗可以使用。许多报道指出接种这些疫苗安全性相当高,且能提供良好的保护。FeLV疫苗建议于幼猫9周龄时接种第1针,4周后接种第2针,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在接种疫苗之前,应该进行FeLV的检验,确保免疫的效果。猫疫苗注射最好是在左侧大腿后部,或者在尾部进行注射,若注射部位已经有肉瘤生长,建议进行切除手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阳性猫生存状况良好,此类猫需和正常猫隔离喂养,避免将病毒传感给其他猫。此外,还要时刻注意患病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猫白血病引起的病症较多,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据最新研究显示,人体白血病的产生可能也是病毒导致的。猫和人体构造虽然差别较大,但在白血病病毒上有很大相似之处,其特点都是病毒有较长潜伏期,病毒蛋白结构相似,因此两病症在研究时可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