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蜱类种群调查

2019-08-14田雪斌阮青青朱金贵徐连贵陈美超许士奇

兽医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额尔古纳腹面针叶林

田雪斌 阮青青 朱金贵 徐连贵 陈美超 许士奇*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额尔古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蒙古额尔古纳 022250)

蜱是一类最常见的动物体表寄生虫,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截至2006年,全世界已经发现3科18属897种,我国发现2科10属119种(杨晓军等,2007)。蜱能够从宿主获得的病原体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20种立克次体、18种螺旋体、32种原虫、1种衣原体、1种巴尔通体以及2种线虫(张西臣等,2005)。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俄边境地。随着全球经济化,从内蒙古口岸进口的俄罗斯地区商品总数逐年上涨(朱金国等,2016),俄罗斯境内蜱传病原体的感染率和复合感染情况又远远高于中国(Alekseev AN et al.,2004),俄罗斯境内的蜱有越境进入到中国的风险。同时,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蜱媒传染病的重要疫区之一,在宿主动物和媒介蜱中发现携带有包括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氏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森林脑炎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汤芳等,2018)。本研究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地区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蜱类,调查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蜱类资源情况,并采用体视镜观察的方法对保护区内蜱类种群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自然概况

本工作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0°00′26″to 120°58′02″E,51°29′25″ to 52°06′00″N)为研究地点,时间为2018年5月15日到17日。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北麓,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其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3.0℃,平均海拔650 m,无霜期80~90 d,年降水量200~280 mm,森林覆盖率为71.28%,主要有落叶松和云杉为代表的亚寒带针叶林,同时还具有发育良好的落叶阔叶林。由于其自然生境多样,家畜和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因而使其成为蜱类栖息和良好滋生地。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是新兴的旅游景区,其自然环境优美,每年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观光游玩。

1.2 野外蜱类采集

采取人工拖旗法采集自然环境中的蜱,采集时间为2018年5月16日至17日,选取灌丛、草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4 种生境类型各 500 m2的样方进行调查,在蜱活动高峰时间(10:00到15:00)捕蜱。以10 m/min速度拖动布旗,每移动20 m检查一次布旗,仔细收集布旗上采集的蜱样本。将湿润的滤纸条放入离心管中并扎空,而后将采集到的蜱放入离心管中饲养,每隔1天更换滤纸,使蜱可以湿润的环境中继续存活,标号并记录采集的数量、地点、环境和蜱的发育阶段。

1.3 对蜱进行形态鉴定

采用经典分类方法进行形态鉴定。通过以宏观形态为基础的检索系统,鉴定所采集的蜱。将采集的蜱标本用蒸馏水冲洗,待干燥后用75%的酒精固定,蜱标本固定在展肢状态,4℃冰箱中保存。保存后待取出干燥,在体视镜(MOTIC:K-400LED)进行观察,对照《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进行初步形态学鉴定(陆宝麟等,2003),整理并记录。

2 结果

2.1 采获蜱种数量和种类

我们在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采集的蜱资源为:鉴定隶属于1科3属3种,其中包括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嗜群血蜱,共采集324头。见表1采集全沟硬蜱149头,占采集总数46%,采集森林革蜱54头,占采集总数的16.7%;采集嗜群血蜱121,占采集总数的34.6%。用体视镜(MOTIC:K-400LED)鉴定隶属于1科3属3种,其中包括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嗜群血蜱。具体名录如下:

硬蜱科 Ixodidae

硬蜱属 Ixodes Latreille,1795

全沟硬蜱 Ixodes persulcatus Schulze,1930

革蜱属 Dermacentor Koch,1844

森林革蜱 Dermacentor silvarum Olenev,1927

血蜱属 Haemaphysalis Koch,1844

嗜群血蜱 Haemaphysalis concinna Koch,1844

表1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蜱资源采集情况(2018年5月16日~17日)

2.2 采得成蜱形态鉴别

图1 森林革蜱(雄虫)背面和腹面

图2 森林革蜱(雌虫)背面和腹面

图3 全沟硬蜱(雄虫)背面和腹面

图4 全沟硬蜱(雌虫)背面和腹面

图5 嗜群血蜱(雄虫)背面和腹面

图6 嗜群血蜱(雌虫)背面和腹面

3 讨论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与俄罗斯远东的交界地区,典型的亚北极气候,年平均气温达到-3℃,年平均降雨量为400mm,年无霜期只有85d。保护区包含有4种不同的生境类型(灌木、草地、针叶林和阔叶林)。由于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相对较短,在较为温和湿润的5月份,蜱资源较为丰富,易于采集。从表1中发现,额尔古纳国家森林公园的4种生境(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丛):全沟硬蜱分布在灌丛和草地中与其他生境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针叶林个针阔混交林中极少(n<10);森立革蜱分布在灌丛数量与其他生境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丛中极少分布(n<10);嗜群血蜱分布在灌丛和草地的数量与其他生境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极少分布(n<10)。

通过采集和统计分析发现: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全沟硬蜱主要生活在灌丛和草丛中;森林革蜱主要生活在灌丛中;嗜群血蜱主要生活在灌丛和草丛生境中。

蜱是陆生脊椎动物专性吸血的非永久性的体外寄生虫,通过直接叮咬或携带病原体对宿主造成伤害,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染媒介(曹务春等,1999)。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与俄罗斯交流将更加普遍,更应关注边境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公共卫生安全。通过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中俄边境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蜱类资源的分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蜱类共计1科3属3种,全沟硬蜱为优势种,另外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也占据了一定部分,这就说明我们应关注针对这三种蜱的防治措施。通过本次调查初步明确了中俄边境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蜱类和分布等,对加强我国与俄罗斯边境传染病疫情的联合监测,防范传染病跨境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蜱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额尔古纳腹面针叶林
湖南省弄蝶科(鳞翅目:Lepidoptera)5个新纪录种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额尔古纳地块七一牧场北山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在额尔古纳草原等你
为什么鱼的背部和腹部颜色不同?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
施肥对油松人工林针叶养分变化的影响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额尔古纳·巴尔虎·布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