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2019-08-14罗程徐永成余志金
罗程 徐永成 余志金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惠州516001)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指由非静脉曲张疾病引起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0.15%~0.50%,而病死率高达10.00%[1]。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优势不断显现[2]。本研究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5 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 组(n=38)、B 组(n=13)和C组(n=34)。A 组年龄20~90 岁,平均(58.23±17.70)岁;男32 例,女6 例;轻度12 例,中度16 例,重度10 例;诱发原因:胃溃疡15 例,十二指肠溃疡9 例,吻合口溃疡4 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7 例,贲门溃疡2 例,Dieulafoy 病1 例。B 组年龄26~82 岁,平均(59.53±16.08)岁;男11 例,女2 例;轻度4 例,中度6 例,重度3 例;诱发原因:胃溃疡6 例,十二指肠溃疡6 例,幽门溃疡1 例。C 组年龄21~99 岁,平均(58.17±17.52)岁;男28 例,女6 例;轻度10 例,中度14 例,重度10 例;诱发原因:胃溃疡13 例,十二指肠溃疡7 例,吻合口溃疡4 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7 例,贲门溃疡2 例,Dieulafoy 病1 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近期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前未接受过其他正式治疗。
1.3.2 排除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近期使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合并胃泌素瘤、上消化道肿瘤。
1.4 治疗方法 A 组给予内镜下置入钛夹治疗,操作方法:在内镜下寻找出血病灶并标记,经胃镜活检孔置入钛夹,将钛夹张开至最大角度,使钛夹横跨出血病灶并尽量与出血病灶充分地垂直接触,迅速收拢操作手柄使钛夹夹闭出血病灶,将弛放器退出,进行局部冲洗,观察是否有效止血。B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操作方法:在内镜下寻找出血病灶并标记,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5210)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1700)制备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液(1:10 000),沿出血病灶周围分3~4 次注射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液2 ml。C 组给予内镜下置入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操作方法同上。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总显效率,止血时间及大便潜血阴性时间。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7 d 内吐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2 次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显效:治疗后7 d 内吐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2 次弱阳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7 d 内吐血、黑便等症状减少,大便潜血试验连续2 次强阳性,出血伴随症状略改善;无效:治疗后7d 内吐血、黑便等症状未见好转,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4]。总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 组最高,A 组次之,B 组最低。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三组止血时间及大便潜血阴性时间比较 三组止血时间、大便潜血阴性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B 组止血时间、大便潜血阴性时间最长,A 组次之,C 组最短。见表2。
表2 三组止血时间及大便潜血阴性时间比较(d
组别 n 止血时间 大便潜血阴性时间A 组384.60±0.706.77±0.80 B 组135.42±0.907.50±0.78 C 组343.85±0.915.47±0.61 Z 18.78147.590 P<0.05<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病变、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均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重要的病因,而杜氏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上消化道血管畸形及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是引起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内镜检查能迅速发现出血性病灶并明确病因,有助于之后在内镜下采取止血措施。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中,内镜下止血作为一种急救措施,能迅速止血并且疗效确切[3]。然而,内镜下止血的疗效与止血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关系,内镜下放置钛夹、注射肾上腺素是两种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方式,二者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各自有其优势与弊端:(1)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能够引起注射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强烈收缩,从而对出血病灶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然而对于大血管出血即便是采取多点注射肾上腺素的策略依然难以达到治疗效果。(2)内镜下放置钛夹是利用钛夹夹闭出血病灶,以机械力对出血病灶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然而对于溃疡面积较大病灶或活动性出血病灶,钛夹难以夹闭且短期内容易滑脱。因此,临床上推荐采用内镜下置入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而不建议二者单独应用。因为,二者联合应用有互补、协同作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后快速收缩动静脉小血管的作用,使术野清晰暴露,同时降低了附着血凝块的溃疡在进行局部冲洗时出血的风险,这为随后内镜下放置钛夹治疗创造了条件;而内镜下置入钛夹弥补了注射肾上腺素对大血管出血止血效果欠佳的缺陷。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临床疗效总显效率比较,以C 组为最高,A 组次之,B 组最低;三组止血时间、大便潜血阴性时间比较,以B 组的为最长,A 组次之,C 组的最短,表明与内镜下置入钛夹、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相比,内镜下置入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止血时间、大便潜血阴性时间。综上所述,与内镜下置入钛夹、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相比,内镜下置入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