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费控”的营销业务实践应用
2019-08-13赵锦亮
赵锦亮
【摘 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电力行业的特性出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发展的使命和根本目的,将优质服务看作是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拓展市场的通行证。优质服务的提升与创新已日益成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电力企业获得政府及社会的认可、进一步提升自身无形资产价值的根本举措。电力企业只有积极创新,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满足用户需求,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用户,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而,如何提升和创新优质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交费;费控
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效率和效益、全面挖掘智能电能表数据价值、深化“互联网+营销服务”等决策部署,以“四个坚持”为引领,以“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主动参与改革,积极开拓市场,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加快构建“移动终端+互联网+大数据”的业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内部协同、市场竞争和快速响应,推进管理模式优化、组织形式创新、业务运作提升,持续优化“大营销”体系,努力打造优秀营销团队,进一步推进强基固本、增供扩销,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奋力推动营销工作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持续优化提升“大营销”体系
(1)完善“五位一体”应用机制
以营销业务集约化改革为契机,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岗位职责体系为保障,以通用制度、标准为准则,以绩效考核提升为目标,深化“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
1)优化专业协同运转。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自动化抄核收业务模式的流程和班组融合机制。完善业务应用管理制度、规范,开展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调整、岗位职责明晰、人员编制核定等工作,明确新的业务时序和业务界面,促进各专业业务紧密衔接、高效运转。
2)推进管理水平提升。结合营销业务集约化改革实际,扎实推进岗位、制度、标准、流程、考核的协调统一和深化应用。重点在优化供电服务体系、强化专业协同、促进业务融合、做好权责匹配、合理设置班组、细化制度标准、精简优化流程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移动终端+互联网+大数据”的供电服务支撑体系,推进效率效益、安全管控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3)健全培训考核机制。编制绩效考核方案,落实各单位服务主体、市场主体责任,优化营销服务指标考核体系,实施正向激励引导和差异化考核。开展以适应新机构、熟悉新业务、掌握新流程为主题的员工宣传和培训活动,落实通用管理制度,合理匹配工作流程,加强对员工岗位基础知识、基本业务技能的培训,制定“一专多能”客户经理团队和“全能型”班组及供电所培训项目计划书,培养适应“全能型”工作要求的复合型员工队伍,促进专业业务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确保新体系高效运转。
(2)提升营销综合运营服务能力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紧盯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1)增强园区服务能力。推行园区“一站式”办电服务,及时响应园区业扩报装、运维抢修、营销服务等需求,提高园区项目并网服务效率。开展节能服务、安全指导、电能替代、市场交易代理等增值服务,确保园区优质客户不流失,推动全省园区快速发展,实现供用电双方“共赢”。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充分应用营配调贯通成果,设立集客户经理、设备责任人、台区管理三大职能于一体的专职客户经理,全权负责网格内客户供电服务。健全班组专业融合、责任唯一、服务前移运作机制,打造一岗多能、一岗多责的服务队伍,全力营造客户导向型、问题导向型、主动服务型服务网格,实现客户诉求“一次到达现场、一次解决问题”,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3)加快“互联网+营销服务”推广
按照营销服务线上化、数字化、互动化要求,加快推进移动作业应用、高低压业务流程精简、线上线下流程融合,打造前端触角敏锐、后端高度协同的营销服务模式。
1)深化服务项目实施。以“互联网+营销”业务应用为着力点,加大技术创新,打造營销全过程质量管控和全业务运营“两个平台”,借鉴OTO商务模式,构建“小前端,大后台”“互联网+营销服务”模式,实现业扩报装、计量收费、客户报修、增值服务、电能替代全流程移动服务,塑造全新客户体验。
2)提高市场服务能力。积极推广“掌上电力”手机APP、95598网站、“电e宝”等线上渠道,引导客户电子化交费,客户业扩线上办理率达到95%以上。强化营销大数据分析应用,加强营销大数据在增供扩销、优质服务、市场开拓的深化应用,开展适应售电侧改革、电力市场预测、客户用电行为等专题分析。加大现场移动作业应用、业务末端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提高移动服务的便捷性。
新的营销管理模式适应了发展新形势,形成业务过程管控、服务实时响应的“集中远程抄表、集中智能核算、集中统一收费、集中专业运维”抄核收工作新模式,解决了困扰营销发展的多类问题,使公司发展成果惠及员工,营销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一)“集中远程抄表”突显管理质效
集中远程抄表彻底改变了传统走街串户的抄表模式,员工披星戴月、风吹雨淋,被狗咬流氓骂的时代成为过去,工作更体面、更有尊严,自豪感、获得感、归属感极大增强。一是提供变革技术支撑。智能表安装使用普及率100%,采集成功率99.5%以上采集成功率达到100%,为打造智能化供电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大营销”体系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二是缺员矛盾有效缓解。集中远程抄表使员工摆脱了劳动密集型低端业务,从事附加值更高、技术性更强的市场和客户端维护工作,营销专业缺员矛盾全面缓解。三是奠定柔性服务基础。劳动效率大幅提升,为完善客户经理制,配齐配强专业服务人员,开展点对点差异化服务和增值服务,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柔性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应用功能不断拓展。集中采集、远程停、复电避免了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客户满意度由98.67%提高至99.6%。采集数据更加精准,停、复电更加规范,实现营销业务全过程管控、同期线损在线监测。
(三)“集中统一收费”保障颗粒归仓
集中统一收费彻底改变了用电客户“先用后付”的传统用电理念,有效保障了公司经营成果回收。目前公司月购电余额达到2.1亿元,占应收电费的91%,年增加利息73.5万元,月均电费余额2016年较费控前2014年增加1.7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充沛的现金流量,降低了经营成本。一是电费回收风险有效降低。费控提高了采集数据应用率和数据分析精准度,建立了电费回收技术预警机制。实现电费由“月清月结”转变为“日清日结”和“回收费控化、交费电子化、风险在线控制”,对降低电费回收风险,提高经营风险控制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员工身心压力有效缓解。用电信息短信告知,避免了粘贴通知单和登门催费引发的客户反感,既方便快捷又不受地域限制。员工只需轻松几个电话便完成催费任务,实现月电费“零垫付”,承受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工作压力有效化解,劳动强度和催费难度大幅降低。三是客户体验全新用电服务。为客户提供实时多样的用电信息查询,使用电更透明、更科学、更便捷。掌上电力APP、支付宝、微信等电子化交费手段实现随时随地交费,极大方便了客户。
(作者单位:国网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