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要点分析

2019-08-13谢政威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6期
关键词:配网要点分析电力系统

谢政威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当前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电力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但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在技术层面上存在着多种问题与不足,限制了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技术的设计要点开展深入分析,以此为优化电力系统配网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要点分析

配网自动化主要指,通过对通信技术、信息化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将电力系统配网地理信息、实时信息与用户信息等多种系统运行信息加以集成,从而构建起系统化、全面性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管理体系,提高系统监测、管理水平、运行稳定性。但在当前我国系统配网自动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限制了自动化建设技术的应用。因此本文也对主要问题、建设现状与技术应用要点开展以下分析。

一、主要问题与建设现状分析

(一)资金匮乏、管理混乱

首先,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对系统配网加以全面性的系统优化升级,以及配置、更换与采购各类新型电气设备,这都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建設成本。但在实际层面上,当前我国各供电企业并没有相应投入足量的建设成本,或是处于成本因素考虑,仅开展片面性、针对性的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

其次,上述提及,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建设内容为,对配网中用户信息、实时信息等多种系统信息的集成。但在实际层面上,并没有做到对各项信息的集成、交换,从而导致配网管理混乱问题的出现,这一问题也被称作为配网孤岛。

(二)设备配置与衔接问题

在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步开展自动化建设工作,稳步提高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程度。但在实际层面上,部分电力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虽然配置了大量新型设备,但却忽视了旧有设备与新型设备之间的衔接性与适配性,不但没有实现对系统配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反而使得各类系统运行问题频繁出现。此外造成了各类所配置新设备的性能浪费。

总而言之,便是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缺乏节奏性与渐进性,忽视了与旧有设备、技术的有效衔接。

(三)网架设备与运行可靠性问题

首先,在电力系统配网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类故障问题时,所构建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会实时分析故障、开展故障诊断与锁定作业,并通过对子系统开关的控制将故障影响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内,降低故障问题在直接与间接层面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消极影响。但对于运行故障的监测与控制,却并不包含自身配网自动化系统,这也无法最大程度提高系统配网运行可靠性、稳定性。例如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出现各类运行故障问题时,无法发挥其故障监测、诊断与控制的管理职能。受到设备运行稳定性不足因素的干扰影响,提高了配网系统的线损率、以及降低了配网电压合格率

其次,在出现上述问题时,则需要采取以下两方面问题优化措施:一方面,及时构建起配网运行故障自动隔离体系,在出现各类运行故障时自动将故障影响范围加以隔离、控制,降低损失;另一方面,应用无信道模式,对所出现系统故障类别加以确认、得出故障诊断结果,并及时恢复供电功能。此外,应用相应的故障定位软件,对故障主要位置加以锁定,随后开展后续的故障抢修作业。

二、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一)改进系统配网技术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可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各项新型设备的采购、配置与老旧设备的更换,从硬件层面上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提供前提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对配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配网运行效率的优化。

具体来讲,则是通过对各项电力系统配网技术的更新换代、改进与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力系统配网自我调节功能、故障诊断功能、运行监测功能的增设,确保电力系统配网运行模式与系统运行需求相符合。

(二)构建配网硬件支持系统

首先,对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各项功能模块的实现与使用,需要构建起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这一系统也主要由支持系统与修复系统两个子系统共同加以构成。在电力系统配网运行过程中,硬件支持与修复系统的运行可以对各类潜在的运行故障问题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以及后续的问题优化解决。简而言之,便是通过对硬件支持系统的构建,将电力系统配网的管理运行模式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系统自我对各类故障问题加以诊断、控制与优化。

其次,硬件支持系统的主要运行效用与职责为:第一,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各配置设备的运行参数、系统各类运行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实时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潜在运行故障问题;第二,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所出现的各类运行故障问题加以修复、解决,并对相关系统信息进行修正。

(三)增设配网自动化系统自我诊断功能

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工程中,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虽然能对整体系统配网的绝大部分运行故障问题加以及时诊断、监测、控制与预防,但却并没有做到对自身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故障监测与诊断。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也会时常出现各类运行故障,无法做到完全避免。因此在实际层面上,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并没有实现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管理体系,而是半自动化管理体系。

针对于此,也需要充分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对所配置的配网自动化设备以及自动化管理体系开展实时监测、故障诊断作业,提高电力系统配网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与自动化程度。

(四)从实际着手,针对性选择技术实现模式

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供电企业的自身运营情况、配网作业环境、设备配置情况与配网自动化管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分析,从而针对性选择适当的自动化建设技术实现模式。而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的主要实现模式有以下两种:

一方面,技术分布智能实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指,在系统配网运行过程中,开关短路器监测、识别到各类运行故障问题时,并不需要将所监测、具体的故障信息向主控中心加以传输、以及后续故障诊断与维护计划的制定,而是依赖于所配置的网络重构以及自动断离功能,直接完成对故障问题的诊断及解决工作。相较而言,技术分布智能实现模式具有建设成本低、故障诊断与解决效率快的应用优势,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部分移动通信信号干扰性强、的区域中应用这一技术。

另一方面,技术集中智能实现模式。在电力系统配网运行过程中,开关断路器检测、识别到运行故障问题时,将具体的故障信息向主控中心传输,随后开展故障定位、诊断与维修工作。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较广,但故障诊断效率与稳定性有所不足。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是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整体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本文也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的改进系统配网技术、构建硬件支持体系、增设系统自我诊断功能以及选择适当技术实现模式四项应用要点加以阐述。

参考文献:

[1]陈洁.配网自动化的通信方式——我国当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基本情况[J].大众用电,2015(02):68-71.

[2]赵晓峰.配电网自动化相关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4(18):109-110.

[3]李文森,李涛.浅析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30):67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猜你喜欢

配网要点分析电力系统
县级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设计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工艺美术中微雕的要点分析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模式建设及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