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民间故事的味儿

2019-08-13陆其忠葛飞勤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牛郎织女

陆其忠 葛飞勤

笔者近期有幸参加了语文学科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磨课,历经多次修改,沉浸其中,收获颇丰,现将最终成果奉上,以期与同行们交流、碰撞。

一、在美丽的一见钟情中感受民间故事的朴实

师:(出示歌曲《传奇》的第一句歌词)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能想到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成语吗?

生:一见钟情。(众笑)

师:好一个“一见钟情”,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五小节,想想《牛郎织女》中的一见钟情和《传奇》中的一见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1:牛郎和织女是通过彼此的交谈才一见钟情的,而《传奇》中的一见钟情不过是因多看了一眼,感觉有点不靠谱。(众鼓掌)

生2:“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可见他们是因深入了解才一见钟情。

生3:我从“决心”这个词语感受到织女对一见钟情的坚定。

师:多好的织女啊,老师也写了一段关于织女的话,请同学们读读并评价一下。(出示:织女也暗暗感叹道:“多么可怜的一个小伙!家徒四壁,孤苦伶仃,衣不蔽体。受尽了人间苦难,尝透了人间心酸,唯与老牛相依为命。”织女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她转过身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两朵红晕不知不觉浮现在织女的脸上……)(众笑,最后一句把大家逗乐了)

生1:老师写的这段话用词非常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2:老师抓住了织女的内心、动作、神态来写,非常生动形象。

师:其实老师是根据这节中的一句话改写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生:是“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两段话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1:我发现民间故事的语言非常直白、通俗易懂。

生2:我认为老师的语言更优美、生动。

师:想想看,为什么民间故事的语言如此直白、简朴、通俗呢?

生:因为民间故事是古代人民口口相传的,直白、通俗,才能听得懂,才能传得久。

师:是啊,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来传播,所以要接近口语;而老师的文字具体生动,更接近书面。这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

【设计意图】利用两组对比展开教学。歌词和文本对比,由广为传唱的一句歌词作为切入点,在对比阅读中,学生了解到文本内容的深度。教师的下水文和文本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民间故事语言的特点,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口头语虽然简朴、直白,却蕴藏着无穷的想象空间;书面语因为情动辞发,具体生动,故流淌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二、在乡音的口口相传中传递民间故事的美好

师:民间故事因为通俗易懂、口口相传,所以在民间也把它叫作“古经”“老话”。老师的家乡在宜兴,我们把讲民间故事叫作“嘚老话”,下面老师就用宜兴话把这个故事“嘚”给你们听听。(方言说故事,略)

師:你们听懂了哪些内容?

生1:我知道了男耕女织其实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生活。

生2:我知道了儿女双全也是一种美满。

师:你们看,这个“好”字,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子”,有儿有女才是“好”,这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如此美满的生活,那故事到这里结束多好啊?

生1:我认为可以结束,这个结局真的很美好。

生2:我觉得就这样结束总感觉不过瘾,精彩的故事总是曲折的、充满艰辛的。

【设计意图】用“嘚老话”的形式进行朗读,学生可能听不懂,但能感受到民间故事的古朴韵味,于不知不觉中读懂浅显直白的文字,也让学生知道民间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进而在学生探讨“结束还是不结束”的思辨中,让他们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跌宕曲折。

三、在滔滔的天河上改编民间故事的内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10自然段,画出王母娘娘的动作,谈谈你的体会。

生1:一个“闯”字,我感受到了王母娘娘的野蛮无礼。

生2:那个“推”和“拽”字能看出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无情无义。

生3:我找到“划”字,王母娘娘轻轻一划就把这对恩爱的夫妻给隔断了。

生4:还有“趁”字,体现了王母娘娘的阴险狡诈。

师:我们看这些动作中,有一个动作最轻,但却是最狠的。那就是“划”。(出示句子“霎时间,牛郎的面前……飞不过去了”,一起读)里面蕴含了什么意味?

生1:我读出了遗憾,因为这么美好的一对佳人从此隔河相望了。

生2:我读出了无奈,王母娘娘法力无边,真拿她没有办法。

生3:我读出了愤怒,就算王母娘娘法力无边,也不能棒打鸳鸯啊!

师:故事就这样一步步走向高潮。让我们一起读。(出示:从此以后……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我们根据这句话来改写一下,把你们这些想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来倾诉吧。(师生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利用动作描写,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个中滋味。在学生的情感波澜四溢的那一刻,落实到写。因为前面有了教师下水改写的范例,学生写得轻松、大胆、动情,情动辞发,真情流露,既满足了写作倾诉的欲望,又再一次感受了书面语言和民间故事口头语言的不同特点。

四、在神奇的鹊桥上读出民间故事的韵味

师:让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读读最后一段,(指名读)假设你现在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试着用口语的感觉读一读。(师评:真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啊!众笑)

师:(又指名读)你来读给你那个有点耳背的老伴听听。(师评:做你的老伴,真幸福!众笑)

师:(再指名读)你讲给隔壁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声音甜一点,他们听得更舒服哦。(师评:姐姐,你的声音真好听。众笑)

师:朗读中我们能感受到课文中有很多词特别有民间故事的味儿,这就是民间故事的神奇。故事结局你们喜欢吗?

生1:我喜欢,因为有情人能一年一聚,还是可以在一起,所以我很喜欢。

生2:我不是很喜欢。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一年一聚总感觉有些遗憾。

生3:我不喜欢,因为一年一聚,实在太刻薄了,太漫长了。

师:你们看,民间故事多么神奇动人,它口口相传,生生不息。它寄托着美好,传递着愿望,演绎着经久不息的传奇。愿这样的美好能点亮你们心中的那份愿景。(众鼓掌)

【设计意图】巧用角色转换,在生动地朗读中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讨论“结局”,畅所欲言,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在他们的表述中,收获了对民间故事的深度思考,也照亮了学生美好的心扉,我想这样的课堂,定然是学生想要的课堂吧!

(本文为无锡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学习共同体为旨归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D/2013/007)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牛郎织女
今夜的天池
牛郎织女(下)
羊宏诗联二首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星空遐想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牛郎织女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