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给了学校管理一面放大镜
2019-08-13贾宪章
贾宪章
因为一份作业,某校一班级群里一位家长忍无可忍质疑老师,竟然被老师痛骂一顿,斥其退群;因为一次投票,某校一教研群里大家竞相晒出投票截图,原本的教研话题自然被投票的热浪压制得难寻痕迹;因为一个话题,某学校办公群各种跟帖蜂拥而来,让原本重要的通知也难逃被淹没的尴尬……毋庸置疑,“微信群”现已成为校园管理中最受欢迎的沟通平台,但充斥其中的危机状况也在时刻考验着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智慧。其实,“微信群”就是校园管理的放大镜,可以更清晰、更准确、更全面地反馈、审视、诊断校园管理过程中显性和隐性的问题。
“微信群”给了家校沟通一面放大镜,得以全程审视家长实际反应,精准发力,及时优化合作育人进程。无论是诸如“班级群”里教师和家长互怼的尴尬情形,还是其他“微信群”里家长们对学校活动、教师言行的种种反应,学校管理者必须分外珍视,应及时从中发现积极信息,进而采取有效举措,及早改进合作育人工作。一是放大服务细节,加大“微信行为”规范力度。以具体“微信事件”为切入口,在继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中用好这些鲜活的警示教育案例,引导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注意微信沟通的过程中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感激,虚心接受意见建议,努力获取理解和支持,遇到激烈冲突时也要保持克制。二是细化服务需求,强化“家校沟通”实效。珍视微信中家长的意见建议,将其视作改进学校服务学生家长工作的鲜活教材,即时聚焦问题根源,及早剖析存在原因,积极寻找解决渠道,尽快形成整改意见,并将整改进程及其实际效果及时反馈,化解家校合作育人实践中障碍和难题。
“微信群”给了教学实践一面放大镜,便于清晰观察教师工作状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无论是教学、教研“微信群”,还是自发而成的情趣、个性“微信群”,教学心得沟通、教学成果分享、教学话题探讨等鲜活信息都会充斥其中,让学校管理者可以從中获取第一手信息,及时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态,可以相机给予激励,有效推进教学创新实践。一是聚焦“创意微信”,促进深度融合。教师们喜欢在群中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奇思妙想、实用妙招等创意信息,管理者应及早发现其中的正向价值,相机施以引导,有效汲取其中的有益营养,促进“微信群”和教学教研实践的有效融合。二是跟踪“微信频率”,关注教师负担。校园“微信群”不断增多,也在悄然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甚至让他们不堪其扰。管理者应将规范动作前置,从微信聊天时间、对话情绪克制、微信不良表现处置等内容入手,借助家长会、教师会提前明确规矩,提前规避“微信群”给教师们带来的干扰,切实让教师可以将时间用在教学上,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微信群”给了养成教育一面放大镜,可以及时掌握师生潜在表现,有力推进德育精细管理。“微信群”和学校养成教育相互交融,增强了家校、师生参与各种教育管理的透明度,让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也有了更加广阔的视角。一是信息即时发布,及时形成规范意见。校园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即时上传,配上文字,直观生动地在群中分享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师生风采,可以及时倾听各方意见,及时给予解答,凝聚共识。二是问题及时呈现,及时生成化解方案。突然看到的卫生问题、不文明举动、不安全状况,即时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分享在“微信群”里,突然想到的规范过程中的隐性问题、班级管理中的错位现象,即时以文字清晰表述在“微信群”里,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可以第一时间对其发表意见,便于学校集思广益,及早生成解决方案,让德育实践可以及早得到优化。
“微信群”给了校园管理一面放大镜,校园管理者只有精心擦拭,才能看清并激活其中的管理资源,才能不断促进校园教育实践与其有机融合,优化机制,密切沟通,强化合作,激励创新,让“微信群”最大限度地展现育人魅力、呈现教育威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