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8-13张琳娜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文章在论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阅读方法指导等措施,以期为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琳娜,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瓦房镇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吉林 白城 137100)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116-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阅读文本的魅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 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水平,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完善自身语文知识体系,提升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阅读教学,可促使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对新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如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理解难度较高的短语或者句子,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并熟练运用,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预习领读、了解大意、讲解内容、复习巩固的流程展开教学,阅读过程由教师主导,学生的阅读行为较为被动。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现阶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强化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应将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共同探究阅读的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阅读重难点,为学生讲解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問题分析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 阅读兴趣不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不少学生将阅读活动当作学习任务完成,学习方式被动低效。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理想,当前仍有许多教师在讲台上“自讲自演”,未能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阅读兴趣淡薄,这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语文阅读量较少。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和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只要求学生学习教材,重视教材知识的掌握,课外阅读情况极不乐观,阅读量的匮乏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只以教材收录文章为教学素材,内容单一,难以吸引学生深度阅读。语文阅读量过少,不仅阻碍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很难扩宽学生视野,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文本思想,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探究文本。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学习,进而提升阅读能力。笔者现将有效方法总结如下:一是范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大多数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好示范,利用范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阅读热情感染学生,令其沉浸在浓烈的阅读气氛中,感受文本的魅力,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学习。二是利用名人事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模仿能力强,教师可为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扩展学生的视野,如讲解冰心、老舍因为热爱读书成为著名作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
2.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符合现阶段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的阅读材料。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分辨书目的能力不强,教师要为学生挑选优质的阅读材料,做好引导工作。一是可以结合课文推荐相关书籍,如在《三打白骨精》学习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二是教师直接为学生挑选阅读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阅读书目。针对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漫画、寓言和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可选择名人传记和小说。
此外,学校也要重视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的营造,如建立阅读室,投入资金购进书籍供学生借阅;建立班级读书角,指导学生阅读;加强家校沟通,建议家长为学生创建阅读小天地,亲子共读。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3. 转变阅读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阅读教学形式:一是“讲”,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中抽出5~10分钟,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阅读心得,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是“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读书鉴赏会、心得交流会等,为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交换阅读经验提供平台。三是“赛”,定期举办讲故事大赛或有奖征文比赛等,教师担任评委,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四是“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师定期对学生或班级的阅读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对阅读气氛活跃的班级给予赞赏;或者评比“书香家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笔者认为,强化阅读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略读法,利用目录、提要和段落大意快速掌握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略读方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报纸、杂志和较长篇幅的作品。二是精读法,主要指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不但要掌握其中心思想,还要明确文章细节,深入学习文章内容和重点语句的含义。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方法,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文章供学生阅读,在引导过程中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学生要做到边阅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默读法,指不发出声音完成文章阅读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阅读速度,并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除上述三种阅读方法外,还有摘抄法、朗读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根据情况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阚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9,(3).
[2] 刘春芸.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学研究,2018,(44).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