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9-08-13刘超
刘超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于我国教育而言是一类新型学科,199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设,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该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希望以下论述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科定位;师资力量;实训基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94
[中图分类号]C9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2-0-02
0 引 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理论性并存的专业,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以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教育情况而言,该类学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教学方式单一,還是实践教学缺失都限制了学生发展。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合理定位
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一部分高校无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主要是因为该专业出现在教育体系中的时间较短,很多教育计划以及教学理念都在逐步完善,加上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采取生源扩招的发展方式,使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制订教育培训计划,最终导致专业定位不合理,为了保证教育效率,直接将行政管理课程内容照搬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一些学校甚至还穿插着社会保障学科知识,这对实践课程的开展十分不利,课程教育内容不知道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限制了学生发展。
1.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高校中的大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实践经验较少,很多教师即使参与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之前,具有的实践技能与知识已经不能在当下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甚至一些年轻的教师,根本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因为教师数量不足,从其他专业调转过来,本身不具备实高超的实践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进行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往往表现得有心无力。
1.3 缺乏实践基地
一些高校没有建立独立的实践基地,且对这方面的投资力度较小,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经济紧张,现有经济条件不允许建立实践基地;另一方面是相关领导以及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基地并不能成为吸引生源的主要方法,教师即使没有实践基地仍然能完成教学任务。即使部分高校建立管理综合实验室,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而言,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内部设备老化问题严重,且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很多教师在几年的学习时间中,仅会应用几次,最终流于形式。使用实训基地同样具有以上问题,排除没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学校不谈,即使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高校也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科学化的管理,致使不能应用基地进行合理教学。学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建立实训基地往往依赖校外企业,但是当下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联合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合作意识不强。目前,很多大学并不会承诺包分配,即使学生毕业之后,仍然需要自力更生,所以很多学校认为与企业的联系可有可无。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明确专业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很多大学对该方面的教学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教育计划还是教学方向,都在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但一部分学校刚刚开设此专业就进行生源扩招,导致教育内容不全面,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只能从其他学科截取教育内容,往往与行政管理课程以及社会保障课程产生交集。同时,也正是因为学科教学界限不清楚,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没有明显的针对性。这就要求相关教师以及领导进一步重视专业发展,从国内外成功案例中借鉴经验,而不是生搬硬套,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为其营造一个独立的教育空间,规范该专业的应用教材,建立完整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系。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需要让教育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教育观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听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进行演讲,从改变意识的角度上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以及自主思考等能力。
2.2 打破传统模式,整合校内资源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学生通过的互动与交流,打破单一授课模式,将原有理论教育转变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将课本教学转变为案例分析教学、合作教学、实践模拟教学。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为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一个完整性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整合校内资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整合校内资源,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合理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讨论,合理应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立足于课堂现有资源模拟面试、模拟绩效考核等内容;另一方面是整合校外资源,合理应用实训基地,学校应该与企业达成合作关系,让学生可以更早接触相关工作内容,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2.3 强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现阶段,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虽然比较扎实,但是实践意识或实践经验不高,导致学生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十分必要。①从教育团队外部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学校可以采用高薪聘请的方式,让社会中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到学校中兼职教学任务,因为这部分人才往往从业多年,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最先进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行业形势,规范学生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师在学校中定期开设讲座,这部分讲师可以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常见问题告知学生,提前丰富学生阅历,让其可以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面对工作。通过此种方法可以让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后续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从教育团队内部建设来看,学校原有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师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以及交流,让内部教师可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动态以及理念,丰富教师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进一步鼓励教师应用平时时间以及假期时间到企业单位兼职学习,从实践中培养自身能力。校方对于这类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例如代缴出行费用以及餐补费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参与力度。
2.4 加强实验室设施建设
由于学校生源众多且校内教育体系较为复杂,导致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仍然是在学校中学习生活,因此,必须要搭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育平台以供学生使用。社科模拟实验室就是立足于实践教学需求形成的教育平台。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立组织设计、绩效管理以及员工招聘等模块,让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加强专业认识,积累经验。同时,在实验室中配备相关软件系统,加入CRP、MRP、ERP、SCM、CRM等办公软件,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方式。例如CRP软件,是一个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校园现有资源,有机整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从而达到资源“无边界”化,该软件可以融合JAVA EE以及.NET两大主流平台的优势,打造出“源头唯一、全员维护、实时采集及、信息共享”资源库。
2.5 开辟实训基地
虽然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经过试验室进行初步实践培训,但是此种环境下的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实践环境较为简单,不会遇到多种类型问题,长此以往对学生技能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必须要在校外开辟一个完整的,且与社会接轨的实训基地,从校企结合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高校选择合作企业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综合实力,选择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基地进行短期工作,通过进行部分实操来消化课堂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单方面技能;另一方面,在学生假期以及实习阶段,进入基地中进行全体系工作操作,从多个角度综合提升学生素质。学校每年可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让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
3 结 语
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该从实践角度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专业能力。高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合理制订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实践课课时,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不断从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方玉泉.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
[2]楊丽丽.大数据下基于生态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商论,2019(3).
[3]邱渡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与应用推广研究——以国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9).
[4]邱渡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情况的评价方法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
[5]王志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革新——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