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人文素养的渗透与升级
2019-08-13杨士昌
杨士昌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积极的阅读与分析,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在人文素养培养上的优势。利用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人文概念与实际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后将会发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素养;渗透与升级
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这种功能性与生俱来,并不需要进行过分的强调。教师仅仅需要在人文素养的渗透上对学生进行简单引导,便可以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主动投入其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很多人文知识融入了文字当中,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荣誉感以及人生观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一、中学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教学开设的意义
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反映有时候不能深刻地理解材料叙述的内容,不能较好地把握材料的精神内涵。其实教育不是在学生心灵的白板上面进行刻画,而是先让学生有精神世界,包括心灵体验后才能进行精神内容的渗透,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部分,从而能扩宽自己的精神世界。当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累计后,就要在教育的引导下形成自我发展,也只有把握好作者的情感,才能在人文素养的渗透中了解到作者的所说和所感,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涵,更能提高文学理解力。譬如,鲁迅先生的文章《药》,若能真正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内涵,仅是从文章的表面文字上进行学习和理解,就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对文章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深度把握。教师需要在学生现有基础上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内涵,进而思考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以及里面想要表达的人文内容,待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理解文字内涵后,教学的目的才算真正完成。
二、中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利用教材,发掘人文宝藏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文学即人学,高尔基对文学与人之间关系给出的这样的总结,是对人与文学间关系最为准确的归纳。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还是在艺术性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受到作品思想与情感潜移默化的浸染,会在日积月累之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牛郎织女》中,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入解读,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起源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石壕吏》当中,写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苦楚,很多百姓被迫与亲人分开,通过一个事件的叙述写出了当时社会下层百姓的无奈。这篇文章当中对于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进行表现,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表达;再如,《游子吟》当中展现母爱的伟大,在临走的时候害怕孩子受冻,密密地在衣服上缝制[1]。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这些高质量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与精神进行体会,要弘扬教材当中所包含的人文美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人类智慧进行领悟。教师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重点培养,从而为语文知识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2]。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注的投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所以在教學的时候技巧限制不在于其本身,要对人对艺术性提出的艺术意欲。现代教育学也曾经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需要学生在事实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渗透,这样才能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好必要的教育资源,能在意义构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获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人文教育的概念进行教学渗透显然不合理,教师需要借助情景创设的方式,让人从个别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想象与联想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感知,进而能在理解和批判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文底蕴。譬如,教学中教师为带领学生阅读《背影》的时候,教师为能调动学生的人文感悟,需要在配乐的时候引入《父亲》的背景音乐,并在教师的范读中让学生小声默读,促使学生在流动的旋律中感受到父亲的行为,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学生也能在文字阅读中领略到其中包含父亲的爱,深沉而厚重,这样才能对文章有新的感悟,也能感受到父母之爱子[3]。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能为教学提供较好的契机,教师合理地利用阅读完成教学,能将人文素养贯穿到教学始终,这样才能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36-37.
[2]颜秀贞.追求灵性的精神家园:浅谈人文素养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教育,2016(35):22-23.
[3]熊晓.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与三生教育相互渗透[J].学周刊,2015(15):75-76.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