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教学策略
2019-08-13郭锋
郭锋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建模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对生物教材中某一板块知识进行模型构建,可以将高中生物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建模;合理
高中生物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型,将抽象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形象化、简单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高中生物知识。
一、高中生物课堂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教学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生物建模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生物教材中某一板块知识进行模型构建,从而将高中生物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例如,在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课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变化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讲解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细胞的多种形态进行模型的构建,使高中生物课堂学习内容变得简单明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建模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且学生在实际构建生物模型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中生物课堂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教学策略
1.利用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可以将较为抽象化的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点简单、具体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加深高中生物课堂印象,还能增强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不同的物理模型代表细胞的不同组织结构,如,用红色的模型代表细胞膜,用黄色的模型代表细胞器,用棕色的模型代表细胞核,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组装拼接,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再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教师可以用火柴棍模拟成染色体,火柴杆作为染色体,火柴头作为着丝点,通过火柴棍的模型构建方式来模拟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染色体的变化过程。这种利用构建生物模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简单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生物知识。
2.利用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就是运用数学中常见的图表或者图像、数学公式等来表述生物的发展变化。图表方式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生物中一个变量演变到另一个变量的演变过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的生物概念较为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清晰的生物学习思路,理清生物知识概念。例如,在讲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等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教学,如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男方一条来自女方,并相互可以配对成两条染色体,四分体则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后演变成拥有四条染色单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单体=4个DNA分子,学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知识不容易产生混淆更易掌握。
3.利用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使用一些语言文字把抽象的事物進行描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如,在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讲解时,通过展示“汽车生产的流程”,一台汽车的生产过程是经过多个生产车间,多名生产工人按照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分工、合作生产出来的,如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如果人体不能自动合成足够数量的胰岛素就会使人患糖尿病,那么人类身体中物质都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随后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其实人类身体中的细胞构造和汽车生产的过程较为相同,人类身体中的细胞也是由许多分工明确的细胞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生活活动的。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模型,将抽象的细胞结构用直观的语言文字表述给学生,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生成概念模型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形成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高中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而其中高中生物不同于其他教育学科,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多种教学模型培养学生模型构建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知识认知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