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柑橘产业发展分析

2019-08-13赵莲莲李秀萍唐翠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桂林市发展问题对策

赵莲莲 李秀萍 唐翠

摘 要 桂林市是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地,也是种类较为丰盛、发展较快、产量较高的一个柑橘产区。基于此,综合经过实地调研对桂林市柑橘产业种植及销售状况的研讨,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借鉴各方产业优秀经验,提出完善建议,助力广西桂林地区柑橘产业发展。

关键词 柑橘产业;发展问题;对策;桂林市

中图分类号:F326.13;S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62

1 现状分析

1.1 柑橘种植规模

近几年,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迅猛,其种植规模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网等)。

自2013年开始,桂林地区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列入全国柑橘优势产业带,预计在2019年广西柑橘产量突破将会突破700万吨大关。在桂林市的全州县、兴安县、阳朔县、永福县等8个县城的农户都在种植柑橘,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在种植沙糖橘。以桂林市的全州县为例,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全州县的柑橘种植现状,2015年沃柑的最高价格卖出了26元/kg,这刷新了桂林地区柑橘销售价格的历史新高,但是由于柑橘种植的普及,大多数农民纷纷开始放弃其他农作物(如葡萄)转向种植柑橘[1]。根据走访调查得知,全州县在种植柑橘之前尝试过种植葡萄,但因气候问题,产量不高,病虫灾害多,最后以失败告终,相对于葡萄而言,柑橘更能适应桂林的气候。

1.2 产业化

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国互联网营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通过网络出售农产品。这一创新理念帮助了农民更便捷、更高效地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因此也拓展了柑橘的销售渠道。桂林可以依靠独特优势的气候和土地资源来促进柑橘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桂林市柑橘种植概况如图2所示(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网等)。

虽然桂林地区的柑橘种植在逐年扩大,然而,地方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即将承载不起巨大的产量,果品的滞销会给种植户的收入以及来年的种植产生巨大的影响。总体来讲,桂林柑橘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较低,目前只有少数地区成立了柑橘合作社[2]。

2 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2.1 产业基础设施未健全

桂林市柑橘产业的水、电、路、库等配套设施落后。面临灾害时抵御能力低下,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发展。总体来讲,产业基础设施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1)灌溉设备的问题,桂林地区柑橘主要种植于田中,无先进的灌溉设备,多数靠人工挑水灌溉,制约了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2)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柑橘种植区域无健全的道路交通匹配,给柑橘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储藏的问题,果农库藏设施不够先进,缺乏大批量柑橘保鲜储藏的专业措施,且柑橘不易储藏,桂林地区潮湿的气候尤为显著,更易导致柑橘腐烂,如果腐烂的柑橘不能及时清除,大量的细菌会迅速污染好的柑橘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2 果品质量参差不齐

桂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湿度大以及降雨频率高的特点,而长期的多雨天气和高湿度气候对柑橘生长有很大的影响[3]。因雨水较多,一旦果园排水不良,形成严重缺氧,根系分解,难以妥善运输养分,从而导致产出的柑橘品质受到影响。空气中的水分过多时,枝条生长旺盛,柑橘成熟时间就会延迟,叶片营养积累变少,影响花芽分化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柑橘产量减少,质量参差不齐。

2.3 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途径单一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且缺乏相应供求信息收集、整理、预测和发布的体系或机构,使果农难以准确、全面地掌握柑橘在市场上的供求信息,因此制约了产品的流通运转速度,造成产品流通不畅,从而增加了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果农不但缺乏市场供求信息,而且缺乏多渠道销售途径,单一的销售路线也是柑橘销售缓慢的重要原因[4]。

2.4 主体实力弱

2.4.1 品牌意识薄弱,无名牌产品

雖然桂林地区柑橘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几乎没有高品质和顶级的果园。桂林地区柑橘的品种丰富,主要有沙糖橘、沃柑、南丰蜜橘、金秋沙糖橘、椪柑、东方红、茂谷柑、皇帝柑等,但品牌意识还未真正被果农接纳,且质量观念薄弱,导致品牌价值低,品牌效应低。再加上未能挖掘出产品的特色优势、发展历史,以及种植户在营销上缺乏策略,开拓市场方面的能力有限,没有抓好品牌建设,因此,柑橘产业动力不足,影响柑橘产业的长远发展。

2.4.2 产业化程度低

柑橘生产合作社过少,桂林市柑橘种植者以单户种植和分散经营为主。没有配套的生产和销售,果农不仅要承担生产风险,还要承担市场风险。生产、销售、贸易环节不完善,产品容易滞销。柑橘产业化经营组织不完善,没有能形成“专业市场+农户或公司+农户结构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限制了柑橘的大规模经营。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还将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延续下去。

2.5 政府组织种植户规模化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桂林地区政府目前只对沃柑连片生产0.33 hm2以上,才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于贫困户种植柑橘,无论种植量大小,只给予2 000元每年的补贴。近几年,桂林地区的农户倾向于种植柑橘,但政府对于柑橘产业规模化生产的投入力度、扶持力度不高,没有建立起一个扶持柑橘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各部门农业专项资金也没有向柑橘大规模生产倾斜[5]。政府在促进柑橘产业规模化方面并没有给予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

3 柑橘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增加投资,改善柑橘业基础设施。

1)政府应注重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户提供可靠的基本保障。建立先进的设施栽培,完善果树栽培、灌溉等设备。可以通过加热、冷却、控水、控肥等措施调节柑橘生长环境,提前或推进成熟期,提高柑橘品质,减少柑橘大小年现象。注重农村道路的规划、管理和养护,坚持道路先行,成立专门小组,组织规划、统筹调度、狠抓落实工作。

2)加强集中销售点建设,设立专门的批发市场和储藏设施,为农户提供销售门路和保障。针对桂林各乡镇的批发市场、集中销售点少且分散的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建立水果批发市场或极重销售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村落集市等地方[6]。吸引采购商和经销商来此交易,提高销量。建设水果批发市场或柑橘批发点能有效促进农村柑橘产业的发展。

3.2 积极组建柑橘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1)设立柑橘合作社,带领柑橘小户、散户扩大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柑橘种植规模小、面积小、产量低是农民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信息程度不高,经济实力薄弱,导致农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组织柑橘农村合作社时,应该调动小农户的积极性,使他们抱成一团,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此外,还应加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促进果农经济发展。

2)加强科学种柑技术,推广科学管理技术。桂林的柑橘种植面积正在扩大,确保柑橘产业持续繁荣发展,加强技术管理技术迫在眉睫。因此,必须提高柑橘质量来增加竞争优势。根据调查,缺乏技术人员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乡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而大多数农村农民又没有种植经验,分不清病虫害的症状,不了解施肥杀虫的频率,容易“盲种”,导致柑橘质量不好,油胞粗大,果面瑕疵多[7]。因此,要注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果树管理水平,合理用药、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3.3 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柑橘生产经济效益。

要想提升桂林地区柑橘生产规模化程度,必须先解决土地问题,可以通过租赎的方式,集中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对土地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使专业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集中用于农业的资金,弥补土地征收与分配之间的地租差距,给农民实在的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3.4 拓宽销售渠道,发展新型销售模式。

1)发展电商销售模式,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的合作。如淘宝、京东等知名企业,通过与他们合作来建立县级或镇级配送点、服务中心。合作建立桂林地区特色柑橘产业品牌,宣传和销售柑橘,以扩宽线上销售路径来增加柑橘销售量。

2)创造一种新型的“观光拾货直销”模式。柑橘作为桂林农业第一大领头产业,发展“旅游+采摘”模式正是为农业经济结构带来创新性的改变,也是一个当下流行且便利的销售方式。一方面,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讓消费者体会自己采摘的乐趣,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自主采摘的方式省去了运输和贮藏的环节,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节省了成本,符合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龙静静.互联网背景下水果电子商务的营销策略[J].现代贸易工业,2018(9):64-65.

[2] 王云向.华宁县柑橘营销渠道模式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9(2):46-48.

[3] 张印平.气候变暖对桂林地区柑橘灾害的影响[J].灾害学,2018,33(2):106-107.

[4] 宁江.湖南柑橘产业化经营化中农民合作社功能与绩效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5] 柯甫志.台州市柑橘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D].杭州:浙江大学,2005.

[6] 聂春.宜昌柑橘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9):199-200.

[7] 黄建英,黄成能,吴英详,等.清远市柑橘产业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J].基层农技推广,2018(10):166-16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桂林市发展问题对策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