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研究性改革探析

2019-08-13冯国平

新课程·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特点原则

冯国平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秉持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效建构完整的教学模式,并且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应用更加完整的教学流程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能力,从而满足教育教学目标,发挥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的教学价值。分析了初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的特点和原则,并结合教学设计案例对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研究性改革方式予以讨论。

关键词:初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特点;原则

在初中勞动技术木工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清晰地认知到具体课程内容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保证能借助开放性教学流程强化德育教学和美学教学结构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认知,发挥研究性课程变革的价值,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

一、初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的特点

在初中课程结构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目标就是要将中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无论是结构还是授课要点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课程结构和类别较为全面,因为课程和实践生活相匹配,所以课程中的相关教学重点会涉及生活中的很多内容,不仅包括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包括一些专业性知识,甚至是某些涉及高科技领域的知识内容[1]。

第二,教学的起点较高,并且劳动技术课程要想保证教学效果,就要落实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并不是要求学生大量参与搬弄锯凿,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另外,教师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很多美术教育和德育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第三,在初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体系内,要结合课程进行分类设置,有效落实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分类约束管理的机制,并且保证学生能真正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在课程中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深度的行为剖析,从而在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能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现代化中学劳动技术课程体系创设良好的平台。

二、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的原则

教师要将教研项目、教学生活化元素以及创新性元素等都融入课程教学结构中,从而保证课程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为后续教学流程的优化提供保障。在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工作开展后,教师要秉持以下原则完善具体课程体系的指导教育。

(一)教研结合原则

要想保证初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采用教研结合的方式确保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科研水平,有效借助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生活化原则

因为劳动技术木工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生活化原则,并且利用开放性和实践性重点教育教学规划完善具体教学流程,并且保证教学过程中能借助社会性知识巩固和应用结构美化生活,有效实现实践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创设良好的平台[2]。

(三)学科融合化原则

要保证劳动技术木工教学体系的综合效果,教师要明确教育教学的重点,并且保证相应教学过程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从而真正发挥教育教学的综合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尽量秉持学科融合的思想,保证相应教学内容并不是以单一化形态呈现出来,而是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综合水平,为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夯实教学管理模块和教学体系深化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保证不同学科之间形成相互渗透以及相互借鉴的关系,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深化程度,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学习效果提供保障。

(四)创造性原则

教师在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课程体系内,充分认知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初中学生是创造性思维较为敏捷的时期,此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逐渐落实创新性和创造性激发作用,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3]。

例如,在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内,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小实验等评比,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后续拓展性开展相应课程讲解。

三、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研究性改革

目前,为了全面推进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水平,教师要依据课程改革要点和教学趋势,建立健全完整的课程升级规划,并且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保证差异化教学以及多元化管理方式能得以推广,提升教学研究性改革的综合价值,也为学生进一步优化自身学习水平创设良好的平台。教师要从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以及兴趣引导教学等方面优化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综合效果[4]。

(一)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开展具有可行性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确保能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全面内化相关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例如,在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中,教师在讲解“木工”课程时,要充分落实STEM教学理念,从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艺术思维等多方面出发建立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利用小组教学的模式强化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协作能力。选取“小象手机架的制作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初一年级学生,因此要将空间思维能力和流程梳理能力作为关键。

1.教学准备:高密度板、砂纸、桌虎钳、拉花锯、图稿、手机架样品、复写纸、笔、木工锉刀、木胶、纸杯、毛笔、小组评价表、五角星贴纸等。

2.情境导入。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开发自己思维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每一组桌上都放置了一件木工小制作即“小象手机支架”。然后,教师可以假设情境是一个手机支架制造厂生产线出现了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这就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活化引导,“我们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特别是观看电影和视频时我们常常会感觉手酸,手机支架就是一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贴心小工具。如果我们有一个自己制作的手机支架会不会更酷呢?”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模式,优化教学效果[5]。

3.播放相应的微课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重点和操作基本流程,将拉花锯及木锉刀的正确使用作为教学难点。第一步,描印图稿,将复写纸夹在图纸和木板之间,使用小夹子夹住,然后用笔和尺把图描下来。第二步,锯割,用钢丝锯沿着轮廓线(沿画线外侧)锯割。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木板必须固定住,且确保锯子和木板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垂直关系,此时的钢丝锯拉动距离尽量增大。第三步,打磨,把锯割下来的小象轮廓形用锉刀进行打磨。不仅要保证圆弧线的平滑度,也要确保打磨面的平整性,避免出现倾斜问题。一直打磨到最终的画面线为止。第四步,粘合固定,把组内两块部件用木胶粘合然后用桌虎钳夹住待干。第五步,锉刀修正打磨、砂纸磨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借助木锉将小象轮廓参差不齐的位置进行平整化处理,有效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合理性,并且用砂纸将线条磨光滑,以保证相应操作工序的完整性[6]。

4.教师指导过程,在学生操作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是进行各组巡视并且能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建议。

5.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将完成的小组评价表及作品放置到中间展台,主要是利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评阶段,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要求,走近观察,并选出认为做得最好的三个小组,并在他们小组评价表对应的位置上贴上五角星。

综上所述,在初中劳动技术木工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作为关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利用适当的教学引导维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保证学生能在教师的教学鼓励和引导下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水平,夯实教学基础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建立更加信任的关系,为学生后续学习水平的全面进步创设良好的平台。

(二)整合兴趣教学模式

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内,教师要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能夯实教学流程和教学要点,从多元化角度发挥课程优势,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满足预期,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一,教师要落实特色课程和创意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课程趣味性以及生活化教学价值,有效整合计算机网络资源后落实相应的教育教学框架。教师要建立更加合理性的教学引导机制,保证教学过程的综合效果。

第二,教师要明确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难点,避免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体系设定为木工工具课程,有效保证学生能在体验中感受到工艺木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将研究和创造激情的培养作为德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夯实教学基础,提高教学框架体系的综合效果,完善教学结构。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想象空间,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元素进行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认知木工课程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初中劳动技术木工课程教学结构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予以深度探索,积极完善教学环节,保证教学效果能满足预期教学目标,并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深度探索相应的教学规划,为学生基本水平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发挥开放性以及创造性教学改革优势,维护研究性教学变革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凤荣.关于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5(12):304-305.

[2]曹长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主人:谈初中劳动技术课题研究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57.

[3]徐进高.微课助学,翻转课堂:构建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新生态[J].新課程(中学),2017(5):153.

[4]德格吉日呼.初中劳动技术课与电化教学的整合[J].卷宗,2016,6(3):138.

[5]王立宏.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5(34):213.

[6]蒋运涛.新形势下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方式的创新[J].时代教育,2017(12):12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特点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