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9-08-13朱蔚云

科技资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普教育

朱蔚云

摘  要:大学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有生力量,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是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该文选取广州大学城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2017—2018年期间这些大学及其教师组织开展、参与科普的情况,发现存在高校及高校教师开展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科普设置利用率不足、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从事科普工作的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关部门应该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制定合理考核制度以鼓励大学、大学教师开展科普教育及通过培训提高大学教师进行科普活动的水平等措施,从而发挥大学开展科普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院校  科普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b)-0089-02

科普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学校教育及其他形式的专业教育具有同等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其主要职能是针对在校学生开展正规教育体制内的学制教育,但科普作为一种正规教育体制外的、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的全民终身教育活动,也是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第15条明确规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由于大学考核机制的原因及对科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原因,高等院校虽然开展了一些科普活动,但总体说来,高等院校开展科普活动的主动性仍显不够、人员参与不够积极,和高等院校拥有的科普资源相比,高等院校开展科普工作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  目前高等院校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为了贯彻科普法,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开展科普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新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的科普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如科普意识缺乏,部分学校或教师重视不够,觉得可有可无。鉴于大学的考核机制,高等院校及高校教师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非常重视,科普工作经常被认为可有可无[2]。高等院校的教师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高校的科普工作的运行保障机制还有待健全。尽管政府号召高校、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和从事科普,但实际收效不大。不能吸引更广大的师生参与科普工作,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评职称晋级时,科普工作及其相关活动不被纳入评估考查的范围,同时社会上普遍认为科普作品就是小儿科,科普工作得不到承认。因此,教师从事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科普作品的精品少,勉强进行的科普工作很难引起学生感兴趣[3]。

科普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科普资源分为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这5个方面。科普人力资源是科普活动组织者和实施者、科普场馆的运行者、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是科普活动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科普人力资源的调查发现,医学科普缺乏专职人员,附属医院的专家、医生专而不博,较少开展连续性科普工作,医学科普创作人员接近于零,严重阻滞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步伐[4]。科普场地、科普经费没有保障。

高等院校是知识密集区,是教育的最高层, 最新科技知识理应最先被获知、被传播,很多人认为高校不存在科普问题, 高校不需要进行科普,大学生不是科普的对象,很少有高校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最新科技知识传播机制。在高校,科普性质的讲座报告会也不多, 尤其是科普书籍与科普杂志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到了极低的地步。也正是由于这种片面认识, 使得我们的高校某些领导对科普工作不重视, 高校教师也没有科普意识。最新科技知识被大学生所获知被严重滞后, 学生获取最新科技知识信息的渠道通常靠科教片、报刊、讲座和微信,所获得的科普知识呈碎片化状态。而大学经常举行的学术讲座,则是高度专业且受众面窄,校园内占人数最多的群体——大学生,这类最渴求新知识的“新手”,被排斥在外。无论是学术讲座主办方,抑或学术讲座讲演者,从讲座内容到讲座对象很少顾及大学生的需求。

2  改进高等院校科普工作的对策

为了开创高等院校科普工作的新局面,首先应该从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着手。公共媒体应该加强宣传,以引导社会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宣传引导高等学校对科普工作的正确认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是进行高深科技研究的, 搞科技的普及不是本份,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养成了轻视大众化、普及性工作的观念。其实,科研是提高,科普是普及,“提高”和“普及”是辩证统一的,高校需要进行科普,大学生也应该是科普的对象。大学通过发挥综合优势,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可以使大学生在较宽领域内增加非本专业的科学知识,了解和借鉴其他科技领域的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意识,提高科学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5]。

完善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及高校教师从事科普工作  高校制定适当的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科普作品,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促进高等院校科普资源的共享。加强有效激励,出台科普活动场馆和经费等保障的相关政策;要求教师需完成一定的科普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中;对教师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创作成果等给予评价和奖励,可以考虑将教师的科普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科普活动和科普创作成果等同教学研究、教改或科研工作方面的贡献,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审体系,对科普工作给予适当承认,以调动科普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完善机制,解决现实困难。管理机构要着力解决科普工作者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努力开展科普月、科普周、科普日等活动,提升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定期、有计划地开放学校实验室、标本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及各学科实验室等科普资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广开大门。开发和开放各学科领域科普平台资源。

鼓励高校教师或工作人员在校内、外从事科普活动  订阅科普报刊,在图书馆设立科普书籍借阅专室,举行科普讲座或专题报告会,通过播放科教片、讲座等形式举办科普活动、开辟科普专题墙报,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鼓励开设能反映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公选课,杜绝学生混学分、教师混学时的“水课”。鼓励高校教师进社区,为基层社区提供科普活动。利用大学师生科普人力资源,通过社区服务、产学研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校科普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使学校科普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和乡村,服务地方和社会。在这方面,广州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开展了成绩卓著的校外科普教育,经调查发现,附属医院每个科室都会在特定节日进行科普活动。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大夫利用六一儿童节等开展“关爱儿童,从齿开始”的科普活动,安排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口腔检查、免费涂氟、“小小牙医体验”亲子互动和免费全口综合检查,还为到场的家长解答对儿童口腔护理存在的误区和注意事项,让小朋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当一次小牙医,了解更多的护牙知识,树立了爱牙护牙的观念,提高了护理口腔的意识,同时还不再恐惧看牙。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了“青少年爱眼护眼沙龙”,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健康和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社会意义显著。

3  結语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制订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校及高校教师开展、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普工作中应有的重要作用,这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舒志彪,詹正茂.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221-223.

[2] 曹旭.加强高校科普教育 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7(10):13-15.

[3] 李成芳.关于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80(2):119-120.

[4] 李纪文,牛志民,吕朋飞,等.医学科普工作现状及改进建议[J].未来与发展,2015(10):13-15.

[5] 官坤祥,林涵.我国大学生的科普教育[J].科技资讯, 2011(14):175.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科普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