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学习模式在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
2019-08-13胡亚
胡亚
摘 要 生理学教学难度、重点知识多,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下记忆、学习,难度较高,应用团队学习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生理学学习的误区,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 团队学习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团队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作为评估标准、学生分组作为学习模式的学习形式,团队学习模式的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由教师为学生设置导向问题,以组间讨论方式来解决,能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在发达国家中,团队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学习形式,将其应用在生理学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1生理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一门科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理论性、实践性极强,涉及很多学生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内容,授课内容无论是“跨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很高,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要教授好这门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深度研读、理解课本内容,还要注重他们科研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思维意识的培养,为后续从事护理行业打下基础。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方法多为教师单一的灌输、讲解,学生听讲,做笔记、划重点,学生能动性不强,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
团队学习模式最早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高校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医学领域的應用,还在初级发展阶段,仅在“儿童保健”、“耳鼻喉”、“局部解剖”部分学科中进行尝试。团队学习模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讨论”、“互动”式学习模式,其目的在于将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2以团队学习模式提高生理学教学成效的尝试
2.1以学生特质来分组
每一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智力水平”、“性格特点”都不同,在分组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质,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一方面,各个小组综合能力应该旗鼓相当,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另一方面,小组成员搭配要遵循“互补”原则,由小组成员来投票推选小组长,将各个小组成员凝聚起来。小组组建完毕后,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淘汰制”的实施来对小组成员进行拆分、组合,确保合作的长期成效性。
2.2精心设置参考资料与教辅试题
在授课前,需要根据大纲要求,为学生准备好参考资料,资料要将“重点”、“难点”内容悉数纳入进来,让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把控。并选择出典型案例,精心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参考资料,在资料后面,还要根据各个知识点来设置教辅试题,将其中“权威”、“重要”的内容包含在内,并在后续附上正确答案。试题类型有“名词解释”、“判断题”与“选择题”三个部分,考察学生对参考资料的掌握情况。同时,为团队学习留出难度较高的分析题,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得出答案。在团队成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协调好组员关系,并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求成员们先独立思考,完成基础题的学习后,再进行讨论学习,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团队学习方可取得理想的实效。
2.3学习内容的实践应用
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小组成员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应用在复杂的临床问题中,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病例分析,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查找资料,每个小组在分析完毕后,交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需要包括“病例分析”、“护理思路分析”等,这一环节是考察小组成员的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2.4应用公正、客观的考核方法
要评估团队学习模式的应用成效,务必要根据这种方法的特点来建立起公正、客观的考核方式,由于团队学习需要所有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因此,并不适宜采用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笔者建议采用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从“报告内容”、“表现积极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小组成员表现,按照比例纳入期末成绩,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额外加分奖励,在这种评价方式下,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会影响最后的成绩,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有效避免了“大锅饭”问题,团队成员之间可以更好的合作、监督。
3结语
团队学习模式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一种旨在提高学习者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式。团队学习模式是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通过“启发”、“互动”、“探索”等方式来开展“自主性”、“合作化”的学习。团队学习模式比之以往的教育模式,能够调动个体的学习热情,可以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与竞争能力。要发挥出团队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全程指导,及时为学生提供解答、引导。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弊端,团队学习模式也不例外,相比起来,团队学习模式耗时、费力,管控难度高,只有在师生的高度配合下,方可确保其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马睿杰,林咸明.基于团队导向的问题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及案例解析[J].中国针灸,2015(12).
[2] 陈光毅,李华萍,郑翠红等.高职院校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新护士能力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14).
[3] 卞伶玲,霍小鹏.团队合作精神在国际医疗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