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2019-08-13童本勤吴伟
童本勤 吴伟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
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集中反映了从五四运动在南京创立“南京学生联合会”“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在全国红色文化遗产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标志地。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中心。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为之不懈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南京与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党的“开天辟地”出征地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史。
南京是“雨花精神”“梅园精神”的形成地。“雨花精神”主要形成于敌人的监狱中和刑场上,反映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梅园精神”展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老一輩革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自由独立的大无畏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高度评价“雨花英烈精神”:“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南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隐蔽战线斗争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隐蔽战线斗争(或称地下斗争),与革命根据地的公开武装斗争是相互配合的两条战线。南京地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城市开展学运、工运、兵运,争取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扩大党的统一战线,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特征
数量多,物质和精神资源丰富。目前经南京市党史部门认定的市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点约有165处。相对于重庆市的141处、厦门市的97处,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数量较多。同时在南京孕育形成的“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梅园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类型全,时间跨度完整。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全过程,在各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均有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保留至今。南京地区孕育产生了多次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武装斗争、地下斗争等多种类型的红色资源,全面展现了南京城区与乡村协同、明战与暗战结合的红色历史进程。
分布广,地域聚集度明显。南京市域范围内所有行政区均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其中,老城资源的聚集度最高,江北新区顶山、溧水和高淳的横山地区、六合竹镇和金牛湖等地区的资源聚集度较高,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彰显。
价值高,在国内地位独特。南京是最早成立中共党组织的城市之一,是中国近现代史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国民党统治覆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可谓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光辉历程的缩影。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制约因素
缺少系统保护,资源流失明显。过去由于党史研究与规划、文物、建设等部门联动不够,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和挖掘,大量红色文化资源没有被列入法定保护体系,导致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只有“故事”而没有承载“故事”的实物载体。在全市165处红色文化资源中,约有68处资源本体已经无迹可寻。
缺少多元利用,展陈形式单一。一方面,由于产权和隶属关系复杂,红色文化资源对外免费开放程度相对不足,未被列入保护对象的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待字闺中”,处于无人管理甚至是无人知晓的尴尬状态。另一方面,现有各类红色文化纪念设施的展陈形式相对单调,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缺少展示场所,发展空间受限。现有重要的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展示场所有限,周边空间局促,环境及服务配套不够。如南京工运纪念馆是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展示空间还不到300平方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地“总统府”的门前缺少纪念活动空间;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用地面积只有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1/10。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建议
高规格公布《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抢救性修缮一批红色建筑。一是将南京市党史部门已经梳理的165处红色文化资源全部纳入保护体系,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公布《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并建立动态增补制度,以确保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点统一设计制作“红色标牌”进行挂牌标识,介绍相关历史信息,提高公众知晓率。三是以区(平台)为单元,由政府主导抢救性修缮一批红色建筑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四是对165处资源制定保护图则,明确保护要求,依法保护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五是挖掘南京红色地名文化资源,向社会陆续公布南京红色地名名录,以便更好传承发展红色地名中蕴藏的革命精神,扩大南京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高质量建设“两馆一园”工程,突出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一是结合推进南京长江经济带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抓好江北新区王荷波纪念馆项目建设和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周边环境整治。目前浦口区建成的王荷波纪念馆在浦口江浦街道行知教育基地内,与王荷波领导工人运动相关事件发生地相距13公里;而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作为南京工运纪念馆占地面积只有278平方米,且内容、主题均不聚焦。建议在江北新区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浦镇机厂内工业遗产建筑等地块,高起点筹建中国工运纪念馆和王荷波纪念馆,为南京市红色文化新增一张亮丽名片。二是填补空白,筹建“中国共产党南京党史馆”。建议重点考虑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周边选址,或结合江北新区王荷波纪念馆建设,与现有资源联动发展,扩大影响力。三是点线联动,建设“党史主题教育公园”。充分利用下关滨江风光带的“首都电厂”遗址公园与和记洋行之间的现有配套设施,增加党史主题教育职能,扩充红色文化内涵,形成党史主题教育公园。
高水平整合“二片一线”空间环境,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一是突出雨花英烈精神,对“雨花台—中华门”片区进行系统整合,并加快推进雨花台烈士陵园“碑林”“献花台”等纪念设施建设。结合雨花台纪念中轴环境风貌提升工程,择机向北延伸,串联中华门外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内涵丰富的“名城中轴线”,带动片区整体提升。二是彰显胜利标志、传承“梅园精神”,对“总统府—梅园新村”片区进行空间整合,提升周边整体环境。建议结合总统府大门前照壁恢复工程,优化调整长江路线型,形成南京解放纪念广场,向南沟通大行宫广场和中央饭店(钱壮飞冒死救党故事发生地),向东串联梅园新村纪念馆,接入梅园新村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联动钟岚里、梅园、雍园等民國建筑院落,为今后梅园新村纪念馆发展和片区文化休闲服务配套。三是弘扬“渡江精神”,展示“工运事迹”,对下关滨江风光带沿线资源进行串联整合,形成红色文化体验线路。依托下关滨江风光带,借鉴波士顿“自由之路”经验,通过地面标识系统和指引体系,串联中共南京铁路下关车站支部旧址、和记洋行旧址(中共领导下的工人斗争地)、“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中共地下组织护厂斗争地)、渡江胜利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及未来可能建设的党史主题教育公园等资源,组织红色文化体验线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轮渡北上连接江北新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二九”大罢工卧轨处旧址和“七二”大罢工旧址等资源,形成南北呼应的红色文化体验线路。
高标准推进外围“一街、一山、三村”品质提升工程,彰显乡村地区红色文化。一是推进六合竹镇“红色老街”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通过“新竹街—东后街—市府街”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突出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邓子恢居住地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等重要抗战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地位。二是串联整合横山周边红色资源,形成抗战文化主题环线。依托“江宁—溧水横山”自然山水环境,通过乡村绿道建设,串联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先遣支队抗战指挥部遗址、横山烈士纪念碑、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横山事变遗址、横山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等抗战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环路。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溧水李巷、高淳西舍和江宁呈村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溧水李巷、高淳西舍和江宁呈村应结合各自现有红色文化资源,高标准完成村容村貌的品质提升,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扩大苏南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心纪念地影响力,进一步突出新四军抗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高起点抓好创新宣传普及顶层设计,增进其社会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一是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抓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施意见,组织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地方立法,明确当前及下一阶段建设管理的要求,将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法制轨道。二是分类制定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专项宣传方案,加快开通具有南京特色的系列红色文化旅游专线,动员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挖掘南京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尤其是以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等青年人群为主要对象,结合“百年五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做好红色精神的传播推广,强化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激活青年一代血脉深处的红色文化基因。三是搭建融线上与线下、管理与展示、研究与推广于一体的南京红色在线工作平台,线上充分利用时下最新的网络技术手段,线下成立以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盟,随时让人们零距离接受南京红色文化熏陶,持续让南京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童本勤: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吴伟: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