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路径研究

2019-08-13梁文凤纪明珠

唯实 2019年7期
关键词: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

梁文凤 纪明珠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进,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党在乡村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这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务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石,是有效推动农村改革的领导力量。因此以农村空心化为研究背景,探讨如何不断完善和优化基层党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激发农村活力以实现农村高效治理,从而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实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的“新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空心化。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上半年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与2016年相比,2017年农民工总人数同比上升481万人,高达2.87亿人,增长1.7%;2012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3%,2017年增长到42.35%,使得近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城镇人口。人口的流动与迁移自然会引起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女性化倾向,从农村人口老龄化看,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2017年,全国农民工平均年龄39.7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的比重为21.3%,农村呈现“年轻子女进城务工,年老父母留村务农”的代际分工模式。这表明中国现在的人口组成趋于老龄化,青壮年外流人数逐年增加,老龄化比例逐步提高。

资源空心化。农村地区出现资源空壳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闲置撂荒土地增多。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二是经济资源。随着以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淮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1元,增长9.0%,保持了快速增长。但是农村发展的经济资源却在不断减少,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并由原来的“离土不离乡”转变为“离土又离乡”,导致与以往“城里赚钱,农村消费”不同,很多务工者将所得收入主要用在城市消费和购房安家,经济资源大量从农村外移至城市,使推动农村自身发展的资源更加缺乏。三是人力资源。城市化进程中,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乡村精英,包括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老党员等难以在农村实现自然价值和政治抱负,而且随着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城市对乡村精英的吸引力增强,这就导致本就贫乏的农村人才资源几近枯竭,对农村经济发展、村民规范维护、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治理空心化。《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指出,农村不仅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滞后,全国农业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91.8%,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中仅有不到7%的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而离开家乡去往城镇工作的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壮年居多,这样一来也必然难以保证村民自治的主体自觉性。在调研过程中,淮安市茭陵乡一位村支书说:“现在村子里有什么事情很难找到人参与,由于大多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只有农忙和春节才回家,也很匆忙,根本无暇顾及村子里的公共事务。”

文化空心化。乡村结构变迁不仅仅体现为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体现为乡村文化的嬗变。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配备缺乏,农村基础教育逐渐衰退,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呈现空心化。另一方面,精神空虚化。乡村由于集体经济“空壳化”,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乏力,导致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仍然很匮乏,赌博之风盛行,遗弃虐待老人现象增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依然难以改变,这表明传统乡村文明正在衰败。此外,思想观念落后。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大都受教育程度较低,部分人信仰宗教和各类鬼神,导致封建迷信思想重新抬头。农村文化的空心化现象致使传统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解体、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二、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深刻论述道:“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实现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要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坚持党在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而农村空心化的现实状况使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业薄弱导致集体经济基础萎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非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出现断裂,村级集体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物质基础受到削弱。集体经济的萎缩,使广大农民从集体经济中获得的各种利益在减少,甚至消失。农民在基层党组织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而组织在村民经济利益上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人口外流导致党的组织资源流转。一是村庄精英的稀缺使得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难选。二是人口外流使村干部基础弱化,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缺乏。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乡村去往大城市工作,使得基层党组织成员对政治活动的关注度不高,没有离开的大多归入了“三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人群。此外,基层党组织也面临党员年龄和观念的老化问题。根据本文调研的淮安市淮安区农村党员的数据,30岁及以下的4175人,占比9.01%;31—40歲的5536人,占比11.95%;41—50岁的7837人,占比16.92%;51—60岁的9292人,占比20.06%;60岁以上的19476人,占比42.06%。这表明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基层党组织预备力量不足的现象。

结构变化使得基层组织社会整合困难。村庄规模不断扩大给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干群沟通带来挑战。村庄撤并之后自然边界和社会边界扩大,村民的村庄认同意识减弱,村民归属感的减少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同时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和拓宽自身的服务范围,组织和群众间的联系和调解问题日益复杂,农村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缺位问题日益凸显,更易造成误解和抱怨。同时,村民居住方式和居住格局的变化导致浓厚乡土根基的社会网络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亲缘关系社会向半熟人社会乃至陌生人社会转型。

认同下降导致党组织权威弱化。受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过去一些年,少部分党员的角色认同度逐渐减弱,对党组织的感情和认同度降低。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基层组织功能的弱化,一些农村宗教组织和宗教势力趁机兴起已成为一个复杂、敏感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地方出现了宗族、宗派、宗教及黑恶势力跟党组织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也使得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受到重大挑战,同时也对组织在今后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三、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路径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面临农业产业人才流失、留守群体社会救助缺失、乡村发展后继乏人等问题。要改变这一情况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注重党的思想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法宝。空心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是当前凝聚党心民心、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以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推进思想教育常态化,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建立思想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澄清模糊认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潮,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精心选取教育内容,尤其要彰显思想建设的时代气息,努力实现先进性教育、广泛性教育和层次性教育的差别性统一。形式上充分借助现代社会发达的互联网、现代化传媒,通过图片、声音和影像技术,创建“微信群+党建”——“口袋党员之家”管理模式,同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尽力既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又真正贴近党员的需求。

加强农村思想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进思想教育立体化,在整合基层老干部、县级党校等宣讲资源的基础上,抢占农村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尤其以图书馆、读书吧、农村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为抓手,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倡导和培育基层党员学理论用理论的浓厚氛围,让基层党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将价值引导与农民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相结合,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样更容易在农民群体中产生认同感,同时增强村级党组织疏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夯实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是党对基层组织在新时代的全新历史定位和全新期待。

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结合农村发展实际调整党组织架构,因地制宜,创新设置形式,突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一是村村联建。打破地域限制,采取先进村带后进村、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建立联合党总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既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又通过针对性地探索以强带弱、产业联建模式,推动农村区域化同步发展。二是村企联建。把企业、村党组织联结在一起,村企决策共同参与、责任风险共同承担、发展成果共同分享。三是村协联建。在产业发展村,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党建促发展模式,把产业发展大户、产业经纪人、技术能手、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组织起来成立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统筹规划产业用地和服务,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结构。根据调研,淮安区茭陵乡党组织年龄分布偏向老龄化,同时高中以及中专的文化程度占比又高,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非常必要,要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坚持择优原则,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要严格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村里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的优秀人才选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外出返乡务工优秀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生产发展能手作为基层后备干部人选,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求的优秀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坚持需求原则,优化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此外,强化党员的角色定位,提升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推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3.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农业经营方式的深刻转变,乡村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新需求,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激励监督机制。积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制度,建立村干部退休退职生活保障金制度,以解除其担当作为的后顾之忧,通过制度完善与创新,保障村干部的“获得感”,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形成一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局面。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注重从先进村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积极探索村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生态。全面推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党员干部预警防范责任制,及时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党中央的最新政策要相互传达,提升农村党员的行为自觉。探索创新村级规范化管理,推动基层组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结合农村现实情况,创建起一整套较为全面的农村工作体系和制度条例。

探索党群沟通联系新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倾诉体系,使干部能够及时听到民众心声以改进自身工作,保障民众合法权益,尤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及时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前包括微博、播客、搜索引擎、移动多媒体、车载移动媒体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1亿。这说明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舆论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党员干部要顺应潮流,构建起新媒体环境下党群良性互动的沟通局面。大力推动信息公平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开展“信息扶贫”,让能够运用新媒体沟通的群众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同时建设有机统一的沟通渠道体系,将新媒体沟通与传统沟通方式有机结合,丰富沟通社情民意的途径和手段,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此外,完善党员后备干部派驻基层制度。各级党委、政府的后备党员干部到乡镇、村社、农户家中,在丰富后备干部基层经验的同时,参与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和幸福感,实现党群间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

本文所调研的淮安市淮安区专门针对农村“空心化”程度加深,为进一步提升干部服务群众水平、融洽干群关系,在全区村干部中开展“每日早报到、每周家家到、有事马上到”为主要内容的“三到”行动。2018年又制定出台了《淮安区村级党组织书记联系服务群众“六要”规定动作》,将一些行动和措施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党群沟通机制,淮安区基层干部与群众能打成一片,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通過实地考察,我们也注意到多和群众进行生活和工作上的联系,加强沟通、倾听民意、解决困难,已成为村居干部工作生活的常态。此外,农村社会党风、政风、民风显著改进。全区区级涉农新房举报总数在2016年同比降低42%,整年处理的民事纠纷也降低了38.9%,大部分的矛盾通过村民私下调解也能得到很好处理。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腐败犯罪情境预防机制构建探析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美欧中产阶层遭遇“空心化”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党员文摘》:基层党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