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9-08-13杨苏圆柳军
杨苏圆 柳军
[摘 要] 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乡村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现代化,提高乡村教育质量,重点是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本文从政策引领、资源共享、教育联盟、制度保障四个角度,梳理了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由于地方政府政策倾斜不到位、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自我塑造意识弱以及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仍处于探索阶段,又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专业发展;乡村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处于重中之重。但就目前而言,城乡教育最大的差距无疑是城乡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差异。因此,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将会受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这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双面影响,而重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就更加重要。
一、相关概念解读
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义务教育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推动城乡教育共同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完善城乡教育系统,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公平。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刘丽丹、刘俊强认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消解二元结构,在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色,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可持续发展。褚宏启强调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手段与目标共存,以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手段;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为目标。张金英等人则认为城乡教育本是同一整体,以变革体制和调整政策的方式,达成城乡教育协调、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张雅光指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价值理念的体现,也是教育发展中过程与目标的不断升华。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统筹城乡现有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为目标,建立均衡、共享、互动的义务教育系统,实现城乡教育持续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责,是一群具有特殊专业素养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具有规范性、阶段性及终身性的发展过程。陈琴、庞丽娟和许晓晖(2002)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在外在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达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穆岚也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职业生涯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过程。而一些学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界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外因指的是教师通过职前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展过程,内因指的是教师以完善自身专业素养,包括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通过自学自悟促使自己在专业知识与能力上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的学习与研究,丰富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素养,获得专业自主,达到专业成熟,逐渐成为一个教育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
1.政策引领: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层次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强调,“把乡村师资建设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亮出“全方位组合拳”全面支持乡村教师发展。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同时,“国培计划”要求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并为集中毗邻特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制定补助政策,重点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核心,加强教师培养补充,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关键,到2020年,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新高度。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个部门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到,加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培训效果,优化教师师资队伍,为乡村教师专业水平达到新高度打好基础。同时,2018年8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着力解决“乡村弱”问题,应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入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的引领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能够强化其专业水准,更好达到新高度。
2.资源共享:拓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
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享有教育资源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优质的师资及教学资源,直接影响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拓宽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乡村教师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学习平台,增加了与城市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與教学理念等,为自身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城乡教育一体化也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互动共享,帮助乡村教师更好地结合乡村发展新形态,树立一种新教育观,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大胆开展教学试验和创新探索,寻找专业发展之路。总之,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发展乡村教师专业难以顺利进行。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站在新视野的角度,推动其专业发展。
3.教育联盟:挖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渠道
在城乡教育二元化结构中,乡村教育一直处于劣势,乡村教师以弱势的形象存在,而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间缺少合作意识导致教师专业的发展缓慢,因此,抓住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一时代机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渠道、新形式。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主要以城乡政府为主导,鼓励城乡学校合作,教师共同参与,发展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创新乡村教师专业提升机制,推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系列新渠道。如城乡校际合作、教师交流轮岗,“城乡结对子”“校对校,共提高”的帮扶模式等多种形式,以开展各校教育联盟活动为契机,在教学管理、教学师范、教学研讨等方面积极开展活动,统筹城乡教育,有助于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学校倾斜,更快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利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质量。城乡教育一体化为拓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制度保障:调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氛围
教育制度保障是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加大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让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支撑力量。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制度支持,乡村教师才有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热情,才能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教师正是在“沉浸”“投入”的教育制度保障中逐渐实现专业发展。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教育的投入更多向乡村教师倾斜,例如创新乡村教师编制管理,骨干教师职称评定向乡村倾斜,实施乡村教师专业提升计划,乡村教师系列培训计划,银龄教师讲学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措施,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空间,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1.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不到位,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依然严峻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契机下,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乡村教师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这就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但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发展农村教育意识不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没有因地制宜,导致政策推进力度不够,进展缓慢,政策的覆盖率不高,导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依然严峻。从宏观层面来说,城乡教育一体化目的是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城乡教师共同发展,但由于乡村学校空间位置的制约,城乡教育不公平性问题仍然没得到缓解,乡村教师必须面临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较差、工作任务重等现实问题。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仍不能满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例如,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没有发挥到实处,乡村学校缺岗少编现象仍然存在,乡村教师培训缺乏时效性,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没有提高,并且乡村师资整体偏低,学历、专业水平与城市教师相差较大,乡村教师“向城”逃离和“跨职”逃离现象没得到根本改善,造成乡村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这都成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瓶颈。
2.学校对教师专业重视程度不够,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力依然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决定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领导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不断加深,城乡教育深度融合,但是农村学校对教师专业认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教研气氛不浓,导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推动力不足。第一,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师的评优评先标准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致使教师没有学习时间,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提升。第二,现阶段农村学校缺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硬件设施较差,教育资源贫瘠,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学校面临着师资“补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教师流动性大,生师比不协调,师资数量配备不足。为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农村学校大量请代课老师,而代课教师师资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训练。第三,学校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上单一,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为主,未搭建让专家“走进来”,教师“走出去”的动态培训机制,而且培训理论过多、缺乏专业训练,缺少专家一线指导和现场示范,导致培训效果差,乡村教师参与热情不高。从某种程度上说,缺乏了良性的外部助力成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
3.教师专业发展忧患意识淡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依然不强
首先,对乡村教师自身而言,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限制,其专业发展缺少平台,与城市学校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少,并且乡村教师还需面临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責任大等现实问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工作满意度逐渐降低,产生了较大的职业倦怠感。从长远看,乡村教师渐渐就很少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形成了长期处于一种“舒适地带”,失去了激发自身专业发展持续的内在动力。其次,虽然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乡村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但是乡村教师仍缺少利用资源的操作能力,如基于网络平台的自我导向学习资源库应如何操作与应用,如何结合本土化社会资源来提升专业水平,资源共享机制被搁置,这些都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最后,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较严重,部分教师已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以及专业知识,“老教师不愿动,年轻教师带不动”。因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
4.城乡教育一体化仍处于探索阶段,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依然缓慢
要把我国建设为教育强国,必须底部攻坚乡村教育,来更好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而要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乡村教师专业是关键着力点。虽然国家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乡村教育得到大量的政策倾斜与制度扶持,但目前,国家施行的城乡教育政策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城乡教育一体化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仍然很大,乡村教师师资队伍依旧薄弱,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例如,“县管校聘”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确实能为农村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改革的种子”,并由骨干教师牵引开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这对于距离城镇较近的乡村教师专业提升有较大的帮助,但是相对于那些偏远的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教师则享受不到政策的优惠,而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急需得到提高.因此,城乡教育一体化应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实现所有乡村教师专业都有所发展,真正得到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需要不断探索以及深入而细致思考。
四、城乡教育一体化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1.政府主导是重点
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政府政策一脉相承。政府部门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执行者,在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实施力度,需要高度重视,统筹布局,狠抓工作落实力度,确保政策惠及到当地所有乡村教师,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将城市的教育资源辐射给农村,实现资源共享,使得乡村教师专业水平有较大发展,较明显的提高。其次,政府部门加强与乡村学校及教师及时沟通交流,通过对话、视察等途径,了解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适合的政策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2.学校引导是关键
学校领导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因此,学校领导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学校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大力引入专家示范课及指导课、专家讲座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同时组织本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培训经费保障力度,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城乡学校领导要积极发挥在教师成长中所起的导向作用,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新形式,有助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自我塑造是核心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应建立在自主寻求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乡村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塑造。一是乡村教师应加强自我导向、自我反思学习,平时多积累知识与经验,利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前沿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二是多向城市中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及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法,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及身边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推动专业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步入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城乡教育一体化已提上议事日程,因而发展乡村教师专业也十分关键。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与阻碍。乡村教师应牢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清楚认识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状态与态势,努力破除专业发展过程中各种障碍,达到专业发展新阶层。
参考文献:
[1]张金英,陈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指标体系建构[J].中国农机化,2010(4):86-89.
[2]穆岚.教师专业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82-184.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