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民法典的时代精神

2019-08-13李林临

法制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时代精神民法典

摘 要:纵观世界,编撰民法典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一个优秀民法典的出台,是现代国家进入成熟稳定阶段的标志,是对过去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此,本文从治理体系对法律模式的挑战、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生态主义等方面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治理体系;民法典;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242-01

作者简介:李林临(1997-),女,汉族,四川乐山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民法典的編写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二者的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自由主义要求民事立法中严格限制公权力的介入,而方法论则要求个人民事权利特别是个人所有权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人文主义要求在私法关系中保护宪法的基本权利,民法典对于其他法律渊源的开放和包容则是一种开放性的表现,而生态主义的时代精神就表现在民法典必须在物权法、侵权法等规则设计中着重考虑环境方面的保护。

一、治理体系对法律模式的挑战

当前社会组织模式的重大变革体现在“统治”转向“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被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目标不断地被重申和加强,不难看出,这是我国国家管理和社会组织模式中的一项不可小觑的变革。治理实际上就是引领一个国家、地区、地方机构管理某些组织事务的过程,注重参与决策的过程,而统治和治理存在不同,统治指的是一种制度,它主导了与国家主权有关的事项,通过居于中心地位的公权力机构来实施某些原则。

治理体系对法律模式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模糊了公法和私法的界限,二者出现交融现象:主导契约模式、由集权走向分权、由再分配型国家走向规范型国家等等。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在国际组织、非法政府组织、国家、跨国企业及个人等组成的复杂体系中,治理的新格局就是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不仅如此,治理体系还带来更多的挑战[1]。例如:国家失去对法律制定的垄断地位。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公意”,代表了公权强制力,然而在治理体系中,凯尔森的金字塔等级结构过渡成为了网状的平行和交叉结构,大量的非国家主体成就了治理规范,以示范法、指南、行业公约等形式出现在社会发展中。

二、治理体系和民法典的自由主义

从通知到治理的社会组织模式进程来看,社会的发展需要协调不同行动者、社会集团的统一,在某些分散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下,经过集体讨论再确定治理的行动目标。这些行动者和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是属于国家机构或者公权力机构的,这种情况下的协商进程通常是不具有等级的平等性,这就说明了合同逻辑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合同作为市场自我调节的核心,而市场机制的核心又是合同逻辑的适用,二者不可分离、紧密相连。基于自由为代表的民事自由观在不违反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私法可以认为其是合法的、是可行的,近年来的各大政府会议中都明确指出公权力要设立“负面清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私法领域的自由主义原则[2]。

三、治理体系和民法典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近年来经常被提到,它包括了很多思想流派,但是这些思想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目的就是满足自身知识、情感和精神的需求,人类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文主义永恒不变的主题。民法典的人文主义着重体现在个人的保障方面,之前对于个人的保障是十分狭隘的,它限定为保障个人民事私权,包括物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等,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个人所享有的宪法性基本权利没有得到保护。民法典对于实现基本权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治理体系和民法典的生态主义

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雾霾、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对生存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贫穷、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的现象加剧,面对这样的问题,一套完整的生态保护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环境治理需要多方面的行动者参与,不仅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因有关规定和程序而受到约束,环境治理需要多方的参与,将政府和社会的界限淡化,保护公众参与的原则,是环境治理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环境治理同时也重塑了民法典,为民法典的编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任务。环境保护实际上是民法尤其是在物权法的基础上设定限制很多民事权利。因此,对于有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要求来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这一观点是永恒不变的,中国民法典需要注入新的内容,让其进一步反映时代的特征。

五、总结

民法典是民族道德的来源,是公民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民法典涵盖了法律范围的网络,将私法和公法等一切法律都囊括其中,一个国家只有制定一部优秀的民法典,才能够对社会实行善治。民法典的践行有利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前进,帮助治理中的协商和互动形成有序的秩序,治理体系的完善无疑为民法典增添了新时代精神,真正意义上做到以良典推动善治。

[ 参 考 文 献 ]

[1]姚辉.民法典的实质理性[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

[2]李林.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法学研究,2014.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时代精神民法典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