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治校园构建的根本路径

2019-08-13马颖军

法制博览 2019年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

摘 要:高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的摇篮,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被置于特殊的战略地位,因此法治需要走进校园、扎根校园,高校法治校园的建设对培养合格人才,弘扬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亦成为实现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高校法治校园构建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旨在为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法治校园;依法治国;根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231-01

作者简介:马颖军(1970-),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山西大同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校高校法制。

校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构建法治校园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向新一代大学生传播公平、民主、正义的法律价值的重要渠道之一,构建法治校园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学习环境,还对推动高校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系的更新换代,学生和家长的法治意识也逐步增强,新一代的学生和家长从以往的被动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的主角,这对健全学校法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申诉、听证等制度有待完善和细化,既是新一代学生和家长的客观需求,也是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校园也是一个各方关系汇合的连接点,无论是学生、家长同学校的关系,还是教师同学校的关系,抑或学校同其他机构的关系,各种利益互相交杂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法治校园建设则能有效协调各方关系,合法恰当解决复杂纠纷,是维护校园秩序、保障环境安定的重要武器,只有消除各种不良隐患,学校才能顺利开展教育事业,全心全意育才育人,形成人心安定、校风严谨的和谐局面。[1]

二、高校法治校园建设的根本路径

(一)完善法律规则,协调各方关系

法治校园的前提在于科学完善的制度,高校有权利、有义务制定校园规则,运行规则依法治校,各方利益关系虽然繁杂,但只要按照具体制度实行就能避免绝大多数纠纷,侵权行为的源头就在于高校的规则设计不严密,不能全面、有效保障学生、教师等的利益,使得不良之徒找漏洞、钻空子,对教师、学生的权益造成侵犯。高校规则要同相关法律规则做好衔接,不能与其发生冲突,应当充分根据自身办学情况进行高校规则的转化,在延续法律规则的同时维持学校秩序、保障各方权利。高校作为规则的制定者需要对规则进行细化处理,积极听取教师、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建议,将意见吸收进来,将规则落到实处。

(二)活用法治宣传,强化学生法治意识

高校大学生通常存在维权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的情况,导致其权利极易受到侵犯,想要维权往往为时已晚、无从下手,只有让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扎根师生心中,才能树立起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社会法治文化需要走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走进校园课堂、图书馆、体育场、宿舍等,充分发挥宣传广而告之的作用,使其成为耳熟能详的有利武器。

法治宣传教育不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法律知识僵化死板的,而是鲜活灵动、与时俱进的,普法过程应当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同外界的联动能力,带领学生接触最真实鲜活的案例,如高校可以间歇邀请法律工作者做客校园,带领学生进行庭审观摩,通过真实体验来帮助学生知法、懂法,从而用法、守法。二是充分利用吸引师生眼球的学生活动,将法治文化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学生群中形成热点和焦点,如高校可以举办不同主题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让普法的方式充满活力,变得丰富多彩。需注意的是,活动主题必须鲜明准确,确保其中蕴含着“公平正义”“民主人权”的基本价值,活动形式要喜闻乐见,做到大众化、常规化,确保最广泛的学生群体的高度参与;三是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法律网站,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普法宣传,既是塑造高校形象的良好平台,也能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三)设立校园法律机构,协调各方关系

校园法律机构的建立时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学校科学管理、自主管理的运行机构。当学校需要处理本校的法律事务时,它就是学校的法律顾问,可以对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核,确保制度执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高校规则能更好的适应校园管理;当校园内的侵权案件发生时,它能及时反应和运作,为师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做好司法救济工作;当高校执法遇到疑难问题时,它能提供相关法律法规的咨询,同时也是一个执法的监督者,就执法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保障执法过程有理有据、科学恰当。在校园法律机构公正、有力的协调下,各方的相处过程将会更加融洽,矛盾也能得到有效缓解,和谐安定校园环境指日可待。[2]

三、結束语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文化阵地,聚集祖国年轻一代的知识精英,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传播社会中主义价值观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法治校园建设是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其过程中传递的法治的内涵和精神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意,持之以此,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体化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于姗姗.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J].时代教育,2017(1):118-118.

[2]王小刚.浅谈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法治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168-168.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医疗卫生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握『六个关键』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